燕王哙宁可“禅让”王位,也不思进取

据《资治通鉴卷第三·周纪三》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即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收印绶,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这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燕王哙禅让王位于燕相子之”。


燕王哙禅让王位于子之

“历史倪说”认为,燕王哙禅让王位于燕相子之,对燕王哙而言是当时的“国际局势”所迫,而致其有狭隘的思考,做出令后人嘲笑数千年的事情。

一、燕王哙面临的形势

1、从资助苏秦盟六国,至参与五国伐秦,燕国君臣均认为,两次参与抗秦举动,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遭到秦国的报复。

据《资治通鉴卷第二·周纪二》记载,苏秦自认为学有所成,离开家乡洛阳,曾以“兼天下之术”游说秦惠文王,但“不得用其言”,后以“与赵从亲”方能避免燕国遭受秦国的欺凌,征服了燕文公。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苏秦征服燕文公

战国之时,诸侯列国国情不同,实力参差不齐,各怀鬼胎。苏秦利用诸侯列国惧秦心理,以合纵之策说服燕文公,构想“六国为一”,听起来非常恢弘,实际上难以执行。

当苏秦完成“六国盟一”志得意满返回赵国时,秦惠文王于苏秦返回赵国第二年任用有“犀首”之称的公孙衍“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齐、魏伐赵,赵王让苏秦”。赵肃侯悔恨当初轻信苏秦,以至引火烧身。苏秦立即意识到“六国合纵联盟”已经无力回天,便将精力转移到如何脱身上,最终以“请使燕”逃离赵国。


“六国盟一”破灭,苏秦受赵肃侯责骂

因秦、齐、魏同时用兵赵国,苏秦才脱身离赵赴燕。令苏秦没想到的是齐国随即而至,接连攻取燕国十座城池,大胜而归。

燕国资助苏秦“与赵从亲,天下为一”未成,反而给燕、赵招来灾祸,但并未使燕国参与“国际活动”的决心受挫。

据《资治通鉴卷第三·周纪三》记载,周慎靓王三年,即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


秦国应对“五国伐秦”

2、自燕王哙禅让王位的前一年起,“国际局势”迅速恶化,或许是“五国伐秦”未成,秦国展开报复行动。

“五国伐秦”的第二年,秦国便对韩国大举用兵。据《资治通鉴卷第三·周纪三》记载,周慎靓王四年,即公元前317年,“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申差于浊泽。诸侯振恐”。

同年,苏秦“为燕间于齐”,惨遭车裂。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既死,其事大泄。齐后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虽然苏秦“为燕间于齐”达到预期目的,但却招致齐国对燕国怨恨。

据《资治通鉴卷第三·周纪三》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即公元前316年,西南部落巴国、蜀国相互攻伐,一时难分胜负,且“俱告急于秦”。秦惠文王有意讨伐蜀国,但碍于崇山峻岭之阻隔,一时难以决断。此时,韩国趁火打劫,气势汹汹直奔秦国而来。秦庭经过一番论战,秦惠文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遥想当初,战国霸主魏国先围邯郸,后伐韩,皆败于齐国,从此一蹶不振,战国纷争进入列国兼并的新阶段。秦国变法成功,首战便令魏国不但献出河西之地“以和”,而且被迫“去安邑,徙都大梁”。

面对秦国崛起,燕国并未摆正心态,用心国内治理,反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即不但资助苏秦游说赵、韩、魏、齐、楚成“六国盟一”抗秦,而且参与楚、赵、魏、韩、燕之“五国伐秦”。

燕国虽非秦之邻国,但却与齐国划界而治,有了秦国、齐国的压力,燕王哙已经到了窒息的地步,加上“国际局势”的变化,燕国确有生存之忧。

二、燕王哙其人

历史步入战国,魏文侯任人唯贤,大胆起用平民士子,用李悝、翟璜为相国,命吴起、乐羊为大将,拜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迅速实现富国强兵,国家大治,为诸侯列国树立榜样。

之后,秦孝公力排众议,大力支持卫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令秦国焕然一新。

燕国偏居北疆苦寒之地,历经西周、春秋数百年,虽一直存国,却日渐衰落,加之非能臣、名士理想服务之地。

“历史倪说”认为,面对列国崛起,燕王哙心急如焚,虽有忧民之心,却无抚民之能。以燕昭王强燕的事实足以证明,燕国并非不能强大,而是燕王哙消极处事,惰于谋划。

燕王哙出身有着数百年立国史的姬姓诸侯国,不思强国图存,专营退居二线之法,表明其不但无勇、无知,且无识人之明,被人略施手段便骗得王位。


燕王哙

燕相子之与愚昧无知、不思进取的燕王哙相逢,“梦想”便有实现之日,其以“田氏代齐”为前车之鉴,极力结交燕国上下,致力于取得“燕权”,其中有以善于口舌之辩的苏代,有鼓吹尧“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的鹿毛寿。


燕相之子

“田氏代齐”尚历经八代家主披荆斩棘而有齐国,燕相子之仅以三言两语便骗得在燕国“行王事”,其手段之高明,恰恰说明了燕王哙之迂腐、无能。

燕国偏据北地,当年苏秦求职于周、秦、赵均无果,却一番说辞征服燕文公,此后的事实证明,非苏秦之能,实属燕国君臣孤陋寡闻。


“忽悠”燕王哙成功

燕国确实是一个比较奇葩的诸侯国,从苏秦、苏代、鹿毛寿、子之之流轻而易举便得偿所愿可以看出,正是历代燕王的无知才给他们预留了市场,最终酿成了燕国的内乱。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燕召公世家》

2、《史记·苏秦列传》

3、《资治通鉴卷第二·周纪二》

4、《资治通鉴卷第三·周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