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第一勇士多尔衮英明一世,这场争斗中他却彻彻底底输了!

提到多尔衮,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他与孝庄皇太后海兰珠的那些风流趣事。这也难怪,电视剧《孝庄秘史》中那马景涛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可谓是感动天,感动地!回过头来看历史,多尔衮的一生和成功也是分不开,自幼才华出众,努尔哈赤很器重。


崇德八年(1643年),多尔衮担任辅政和硕睿亲王。顺治元年(1644年),担任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1645年),前面加了个皇字,皇叔父摄政王,不要小看这一个皇子,在古代这都是极其宝贵的。死后更牛,顺治皇帝虽然治国一般般,整事却一套套的,1650年底,给去世的多尔衮封了个“懋德修远广业安定安民立政义皇帝”,你没看错,后面两个字就是皇帝,此时多尔衮已经到达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

看着上面的信息是不是觉得多尔衮挺牛的?那是当然,他的失败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两次争夺大清朝最高统治权失败

1626年的九月三十日,努尔哈赤带着深深的不舍和遗憾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子侄们马不停骑地加入激烈的汗位争夺战之中。努尔哈赤也是有能耐的,娶了16个老婆,有16个儿子和8个女儿。看着是不是挺气的,还很羡慕?别气,越想越生气!争夺可汗位主要有多尔衮、皇太极和代善。努尔哈赤生前指定过汗位继承人,第一次立他的长子褚英。然而16个儿子心比天高,谁也不服谁,立了褚英后,一堆人一拍即合,空前一致反对褚英,天天在背后说褚英的坏话。努尔哈赤被儿子们闹得顶不住了,心一恨,废了长子,貌似还不解气,不久将褚英处死,就这样我们的小褚先走一步。褚英死后,继承人的位置仍在空着,次子代善就成为实际的继承人。史书记载,代善心地善良,一听这个词,估计又要凉凉,果不其然,随后代善也在这场权力争夺战中败北。起因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两次将一些好吃好喝的背着努尔哈赤送给代善。枕边风,最致命。一个叫德因泽的妃子向努尔哈赤告了黑状且一阵添油加醋。努尔哈赤听完,隐隐觉得头上有点绿,马上派人调查,查也没查出个什么。但,由此代善的汗位继承权彻底无望。努尔哈赤再也不想为这个汗位继承权操心劳力了,索性一甩手,让八旗领袖自己商量去。还没商量出什么呢,努尔哈赤天堂享福去了,只剩下皇太极和多尔衮两大最佳有力角逐人。皇太极使了个损招,古代皇帝死后都有陪葬制度,咱大清朝(这个时候还不是清朝)也不甘落后,联合几大贝勒对阿巴亥说,先帝在下面孤单,你去陪陪他。这还能怎么办?只能自尽。此时多尔衮已经在这场角逐中失败了,因为当时的多尔衮只是十四五的孩子,背后全靠她母亲张罗着,而皇太极已经是三十多岁的老油条了。果不其然,1626年皇太极成功当上可汗。由此多尔衮第一次争夺汗位以全面失败告终。


多尔衮在争夺汗位失败后,皇太极对他是又打又拉。不过多尔衮有实力,任你瞎折腾就是不怕。从1626年,多尔衮14岁,到1636年,多尔衮24岁,短短十年里,多尔衮参加了六次多其他民族的战争,基本全胜。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元,建立清朝(此时明朝已经半死不活了)。称帝封官,多尔衮被封为硕睿亲王,文武大臣中排第三。此外多尔衮还担任着吏部尚书,在吏部尚书的任上,多尔衮积极扩充自己势力,笼络汉人,另一方面打压反对自己的人。也是在这一时期多尔衮得到了范文程,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代,清初第一重臣。袁崇焕,后金两代大汗都收拾不了的人,被我们的小范利用反间计三言两语便干掉。


1643年9月21日夜,皇太极五十多岁正当壮年突然去世。多尔衮,有着范文程支持的多尔衮终于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不愿放手!这次争夺皇位的是多尔衮、豪格和五岁的小福临。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1638年为皇太极生了小福临,皇太极有五个儿子都比福临大,所以说实话,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纯粹就是一个梦。豪格比多尔衮还要年长。天聪六年,豪格被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晋封和硕亲王,多次参加征战,但一再因故受到父皇的斥责,声望远远不及睿亲王多尔衮。豪格威望不及多尔衮,但实力同样不可小觑,皇太极生前掌握正黄、镶黄、正蓝三旗,这三旗大臣都是支持豪格的。(正蓝旗实力较弱)此外,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表面上也是支持豪格,只不过他圆滑世故,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不肯公开明确表态。双方矛盾逐渐白热化,多尔衮这边有兄弟多铎、阿济格、范文程和两白旗官员,豪格这边有索尼、鳌拜和图赖等两黄旗中的八大将支持。

9月26号凌晨,双方为谁做皇帝进行最后一波争论。会议中一度剑拔弩张,郑亲王济尔哈朗一看这势头,都不敢得罪,想出一个鬼点子,让福临做皇帝。豪格和多尔衮当时就想骂娘,不过双方冷静下来后,谁也制不住谁,那就让福临当小皇帝吧。就这样福临成了顺治帝,而多尔衮也混了一个摄政王来做,也是可以了。


欢迎朋友们在下方积极评论和转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