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自造军舰的探索之路,国造第五舰,“民生”号长江炮舰(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杨树庄、陈绍宽等海军将领的努力之下,海军发展终于步入正轨,开启了海军发展的快车道。虽然这一时期可视为民国海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这一时期下水的国造舰艇,寥寥数艘而已,最大的也没超过两千吨,也是我国海军发展的一把辛酸泪。

左为杨树庄;右为陈绍宽

虽然战舰的质量不高,但是相较于自辛亥革命以后各届政府主持下,已经陷入停滞的海军发展,终于再度重归正轨,也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而紧随着“逸仙”号轻巡洋舰的成功下水,“三民主义”的第二舰,国造第五舰“民生”号,也随即开工建造,也自然受到高层的重视。

成功下水的“民生”舰

按照惯例当时国造战舰的开工仪式,都由时任海军部部长杨树庄主持,但由于“民生”号长江炮舰开工仪式当天杨树庄前往南京参加四中全会,“民生”舰的开工仪式由时任代理海军部部长陈绍宽主持。当天在海军江南造船所,陈绍宽亲自抡起铁锤,在新舰的第一根龙骨上砸下第一根铆钉,宣告正式开工。

参加开工仪式的陈绍宽(枕木上右侧站立者)

上一篇文章已经和大家说到了,“民生”舰实际上为“民权”舰的改型,是一个放大版。(具体参数参照上一篇文章)而“民生”舰的其他参数,则基本上与“民权”舰相同,二者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只在精确数据上存在着略微的差距。

“民生”舰的动力系统也采用了和“民权”舰一样的2座3缸3胀立式蒸汽机,配套安装2座单烧燃煤水管锅炉和双轴双铜质四叶桨。但“民生”舰的主机功率达到了2400马力,比“民权”舰的主机功率略大。

试航中的“民生”舰

这也使得吨位较大的“民生”舰,在吨位较大的前提下,仍能达到与“民权”相同的12节航速,而且设计最大航速达到18节,超过了“民权”舰的17节最大航速。两舰的煤舱容量相同,可载煤20吨,“民生”舰的燃煤消耗为每小时1.75吨。同时扩大了淡水水柜的容量,可载水41吨。

“民生”舰的左右舷还各加挂了一艘汽油动力的机动艇,用于执行需要人员延伸的任务。而由于江南造船所早年间为美国建造炮舰的经验,在一系列的内部装备上,都沿用了美式标准,“民生”舰也在水密门、管网的铺设以及其他等诸多方面延续了美式标准。

左为建造中的“民生”舰,右为设计者叶在馥先生

在武器配备上,“民生”舰的前主炮为一门日本“三年”式120毫米口径舰炮,后主炮为1门100毫米口径45倍径“斯奈德”式速射舰炮。除此之外,“民生”舰还配备了日本“三年”式76毫米口径高角炮1门、 “诺登飞”57毫米口径机关炮2门、国造“三十节”式7.9毫米口径机枪6门。

1931年5月5日,“民生”舰正式下水,11月12日正式成军,加入以江防为主要任务的海军第二舰队。与同时期的国造“咸宁”、“永绥”、“民权”长江炮舰,以及改造的“大同”、“自强”轻巡洋舰一起,分段驻守游弋在长江之上,为保证内河治安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生”舰120毫米前主炮

“民生”号长江炮舰的介绍精彩继续,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