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一统天下前,燕国除了“荆轲刺秦”还干了什么?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每一个决策都会变成改变历史的伟大创举。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秦国笑到了最后。但纵观整个战国时代,楚国、齐国、越国和晋国都曾各自独领风骚、霸气称王,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于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灭四卿”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只有燕国和秦国处在边缘化的局面,除了五国伐齐的事件之外,燕国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好像一直都在边界打酱油。



但是燕国实力也不容小觑,毕竟同样创造了历史——那就是吞并辽东半岛。吞并区域占为己有在当时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说,燕国的这次军事行动至关重要,极具战略意识,若不是燕国此举,辽东半岛的局势还非常难以界定。


战国初期,燕国的主要地盘就是现今河北北部、京津等地。说起箕子政权,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周武王消灭商朝之后,殷商的贵族薇子被封在了宋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周口一带。至于商朝贵族箕子则带着一大群族人远逃到了辽东,重新建立起了一个政权,也就是箕子政权。恰如其分,这一阶段,箕子政权的地盘并不是朝鲜半岛,而是辽东地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天高皇帝远,不具备什么威胁力,中原各大强国都没有功夫理会箕子政权。虽然箕子早已经去世,但这个政权一直沿用了箕子政权的说法。



燕国与箕子政权是邻居,但是燕国国力很弱,一直执着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没有开疆拓土的心思和实力。不但如此,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燕国险些招架不住,最后依靠齐国的帮助才打退了进攻,齐国还趁火打劫,让燕国咬牙切齿。在整个战国的历史中,齐国、楚国、秦国、魏国和赵国都曾经十分强悍,燕国却由始至终没有什么机会与其国对峙。当然,利用齐国吞并宋国的机会,五国联合进攻齐国,燕国曾经占领了齐国6年时间。可是最终田单上演大逆转,齐国全盘复活,燕国军队大败亏输。


但就在齐国复国的前后,国力大不如前,燕国在这一时期开始扩张,展开了军事行动,那就是吞并辽东。燕国大将秦开击败东胡部落,使燕国的疆域大大拓展。先东征占领辽西,一年后,燕国与箕子政权成了邻居。一不做二不休,燕国直接吞并了辽东地区。箕子政权的残余势力撤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这才是箕子朝鲜的开端。从当时的角度来说,燕国的这一军事行动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按照现在的角度来说,当年若没有燕国的这一行动,历史可能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战国后期,燕国也干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国力有所增强但仍无力南下,在长平大战中,赵国损失了40多万军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认为有可乘之机,几次出兵进攻赵国。万万没有想到,被赵国名将廉颇打得屁滚尿流。赵国军队深入燕国境内500多里,燕国不得不主动求和。廉颇因为内部斗争被迫离开赵国以后,燕国再次进攻赵国。这回败的更惨,燕国军队全军覆没,真不知道燕国君臣当时是怎么想的。



进入战国的末期之后,燕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曾经派遣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对于燕国的这一行动,其实认真的说,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即使荆轲成功刺杀了秦王嬴政。秦国也会出现新的君王,到时燕国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可能是破罐子破摔了,但是回头想想做为一郡之主,要么继续东征?要么再想法子与秦国统合才是?关键性决策点应该创新,方案一、方案二应该统统呈上,就像

《论道·创新时代的企业盈利之道》,在企业的突破转型中应该寻找一个源创新的平台,而不是去发展流创新的深度。


点击下方链接去学习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创新方法论。

为你的企业转型带来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