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何不愿意,通过帮助印度国内要求独立的邦,来缓解自身压力呢?

新文化街男孩


事实上巴基斯坦已经这样去做了,只是受限于实力,巴基斯坦必须联合东亚某国才能制衡印度,现在这两国几乎是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巴基斯坦的军事顾问就常年在那里出没!

现在印度有大约70~8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抢夺来的,这些地方非常的不稳定。印度在这些地方派驻的部队超过了60万人,而这些地方的军事冲突也不断,每年有240多天是处于战争状态,这些地方每年的固定军费花销高达180亿美元,而加上武器更新等最少达到230亿美元。现在印度三分之二的军费以及将近一半的兵力就花费在内部维稳上面,这也是印度一直没有实力用全力压向巴基斯坦的主因。

至于说巴基斯坦没有太多军事武器用来援助这些反印组织主要是因为钱。现在巴基斯坦的军力也不过印军的五分之一,巴基斯坦自己装备自己都不太够用了,没法用来支援了。


优己


印度那些闹独立的邦分别是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这些邦基本都在我国附近,而且文化和我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说这些邦的种族和巴基斯坦并不一样,同时我国也并不希望和印度发生冲突,所以这些邦闹独立的时候巴基斯坦并没有给予支持,再说巴基斯坦也支持不了。毕竟文化和习俗都完全不同。

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够支持克什米尔,主要是这里的地区都是有着一样的信仰,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很多都信仰伊斯兰教,由于教派的一致,所以才能够相互支持。而印度境内有上百个种族,而且有十几种信仰,大部分人都信仰印度教和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仅仅占很少一部分,这一部分大多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所以克什米尔地区和巴基斯坦有天然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印度长期不能控制这里局势的原因。

在这些想要独立的邦中有很多想加入我国,而还有的很多想加入缅甸,居然还出了6星红旗为旗帜的邦,这些人与伊斯兰种族似乎完全没有关系,就算独立之后也不可能加入巴基斯坦。假如巴基斯坦鼓励这些邦独立的话,不仅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还会引起印度的针锋相对,印度现在已经有几十万大兵处在克什米尔地区,总体上印度的实力比巴基斯坦要强,如果巴基斯坦支持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在印度独立,那么这等于说是干涉印度的内政。也会扰乱中印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国家都不支持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没有机会生存的。

所以巴基斯坦通过这种方法完全不可能缓解自身的压力,而且还可能加剧周边的局势,让印度找到进攻巴基斯坦的理由。在东亚地区宗教占很重要的成分,由于克什米尔地区和巴基斯坦有着共同的宗教,所以巴基斯坦以宗教为名义支持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这个地区的人都想独立,而印度改变了其特殊地位,就像英国这个国家一样,很多地方都想通过公投独立,印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四十五度历史


帮助印度国内要求独立的6个邦,支持他们独立,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给他们提供武器支持,让他们和印度联邦政府唱反调,独立建国,印度就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莫迪就会先安内,阻止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的独立,印度就不会在克什米尔地区找巴基斯坦的麻烦,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巴基斯坦玩不来这么高明的策略,巴基斯坦也不敢玩这么高明的策略!

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解体,一分为二,分裂成为印度(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和巴基斯坦(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印巴分治之后,印度的综合实力强于巴基斯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冲突中,印度总是占巴基斯坦的便宜,巴基斯坦总是吃亏。

在军事上,巴基斯坦不如印度。在经济上,巴基斯坦不如印度。印度持强凌弱,在巴基斯坦最困难的时候,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西巴基斯坦鞭长莫及,斗不过印度,无法阻止东巴基斯坦独立,东巴基斯坦就成了现在的孟加拉国。

既然印度已经支持了东巴基斯坦独立建国,巴基斯坦为什么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什么不支持印度一直闹独立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建国?第一,巴基斯坦的经济实力有限,巴基斯坦很穷,经济发展远远比不上印度,GDP只有印度的1/7左右,巴基斯坦都是要背后的沙特、东方大国等金主支持着,才能勉强度日。

第二,印度闹独立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比较偏远,基本都在缅甸和东方大国的边境附近,东方大国不希望边境发生冲突,巴基斯坦不敢得罪东方大国,不敢支持印度闹独立的6个邦独立建国。

第三,巴基斯坦如果支持印度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独立建国,会激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常规军事力量打不过印度,印度国内爆发矛盾,莫迪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故意在克什米尔挑起战争,挑起第4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会吃亏的,巴基斯坦不想找虐。

第四,战争是毁灭性的,巴基斯坦的经济太落后,现在巴基斯坦有一个机会发展经济的机会,只要巴基斯坦配合大国建设好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的GDP就会快速实现翻倍,巴基斯坦现在一心发展经济,不想和印度开战。正因为巴基斯坦不想打仗,巴基斯坦今年击落印度的战机后,印度飞行员被捕之后,巴基斯坦并没有为难印度,让印度飞行员回家,缓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

印度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有称霸亚洲的野心,欲望成了印度的一大软肋,美国利用印度称霸的野心,法国利用印度称霸的野心,就连印度曾经的主人英国也利用印度称霸的野心,赚印度的钱,怂恿印度在亚洲地区挑起事端,达到欧美国家不可告人的秘密!


老鳄鱼观天下


马克思早说过印度是没有历史的。意思是半岛上是一堆国家而从来没有完整的国家,是英国捏出来的。二战后,中国成为五常,复兴是早晚的事,擅长欧陆搞平衡的英国于是就在中国边上造出一个大国来制衡,蒙巴顿本想搞个完整更大的印度,奈何宗教水火不融只好按两大宗教来分治。中国高层已明白其用心,所以印巴冲突都积极支持巴方,但中国专家阶层却不懂这点,更是不遵循和违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在教科书里大谈印度是文明古国,实际上是故意混淆视听,印度半岛上小国古文明(包括玄奘取经的佛教小国)移植到现代印度身上;同时站在印度立场上去指责英国搞印巴分治,其实该谴责英国不尊重半岛上的民族意愿,没有搞西方通行的公投来由民族自决,强行让各土邦加入大印度。

应回归到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正道上,支持印度半岛上的民族独立运动,尊重民族意愿,让半岛回到各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状态。


手机用户23295109282


题主的问题是:巴基斯坦为何不愿意通过帮助印度国内要求独立的邦来缓解自身压力呢?

个人认为,可能是两个原因导致了巴基斯坦没有这样去做:

第1个原因,印度国内的邦国要求独立的呼声并不大。

如果能够肢解印度,我想巴基斯坦大概率是乐见其成的。

从历史角度来讲,巴基斯坦曾经被印度给肢解过。

1971年的时候印度利用东巴的动乱出兵东巴基斯坦,成功让巴基斯坦一分为二,从此两国的实力差距就更大了,巴基斯坦在面对印度的时候,只能采取防守的战略。

这件事巴基斯坦人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假如印度也出现类似于1971年巴基斯坦国内发生的事件,巴基斯坦肯定不会置身事外,一定会想办法去支援想要独立的邦。

如果成功的话,这也等于报了当年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仇了。

(1971年印巴两国军官签署协议)

此外,一个被肢解的印度,他的实力大为削弱,这样一来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实力对比就会产生一些变化。

对印度来说,从他国内成功独立的国家,和印度之间也肯定会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印度多了个敌人,而巴基斯坦又多了个盟友。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讲,也是有利于巴基斯坦的。

可惜,印度内部虽然也有一些人试图独立,但在印度国内并没有形成气候,巴基斯坦就算是拿出一些资源去帮助,对印度来说除了恶心恶心,也起不到真正的实际的作用。

而同时,巴基斯坦的做法也会遭到印度的反制,巴基斯坦国内也有想要独立的势力,例如巴基斯坦和伊朗边境就存在着反政府武装。

早前,伊朗还和巴基斯坦两国共同合作打击过当地的反政府武装,并且伊朗还支援了大量武装直升机。

(红色部分为俾路支省,当地一直有独立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讨不到什么便宜,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

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支持印度境内那些想要独立的力量了。

第2个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实力相差巨大,巴基斯坦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对立,因为他需要快速发展国力。

印度的国家实力是巴基斯坦的七八倍,拥有绝对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一直是处于防守的位置,显然压力很大。

但是,对巴基斯坦来说,目前他的首要的问题并不是在面对印度压力的时候如何采取反制措施,而是应该想尽办法和印度有一个比较和平的关系。

因为,巴基斯坦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发展国内经济、增强国家实力。

如果因为和印度之间的博弈相互损耗,由于巴基斯坦是实力较弱的一方,这会让他的损失远超过印度。

就像三国时期蜀汉北伐曹魏一样,无论是胜利与否他都是得不偿失的。

这个处境,让巴基斯坦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国内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国家实力,缩小和印度之间的差距。

目前,印度虽然说发展较快,但是巴基斯坦也是亦步亦趋,但这种状态无法改变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对巴基斯坦来说,现在需要的是改革,制定良好的国家政策,利用全球化的机遇期,大力引进国外的投资。。

(全球化让世界联系到一起,利用好因此带来的社会分工,巴基斯坦就有崛起的希望)

在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时,也进一步让社会变得稳定,另外这也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规模,让国家实力得到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印度并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他是一个虚弱的大胖子,如果巴基斯坦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很容易就能在人均GDP方面达到印度的2~3倍,国家实力达到印度的1/2或者1/3。

如果这样,对外巴基斯坦的国际地位会有极大的提高,对内印占克什米尔的民众也更有归顺之心。

此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国家归属感、国家的凝聚力也会远超目前,再加上较为强大的国家实力,足以支撑巴基斯坦建立一支装备先进、训练有素又怀有极强战斗精神的精锐部队。

(巴基斯坦空军是唯一可以对印度优势的兵种,但还远远不够)

再加上友好国家在另一个方向对印度的牵制,如此一来和印度的博弈中巴基斯坦就会取得军事均衡。

那个时候,有压力的就该是印度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


历史风暴


这个问题让巴基斯坦和印度都非常尴尬。

作为不共戴天的全天候宿敌,巴基斯坦和印度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就一直以水火不容的存在,除进行了三场你死我活的印巴战争,双方在克什米尔的冲突可谓旷日持久、经久不息。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自独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树立了“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的目标,并时刻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疯狂欺凌曾经同是殖民地的南亚各国。

而作为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度的国家,巴基斯坦不仅是印度的宿敌,更是唯一能够制衡印度的国家。虽然其体量远小于印度,但按照英国印巴分治的安排,巴基斯坦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印度形成了夹击态势。即便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失去了东巴基斯坦,导致了孟加拉国的独立,失去了东西夹击印度的优势。但巴基斯坦依然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并将印度彻底封死在南亚次大陆,扼杀了其前出中亚西亚并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梦想。

对印度而言,能不能彻底击败并消灭巴基斯坦,关乎印度的大国梦能否实现,所以印度为了搞定巴基斯坦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包括掀起军备竞赛,偷摸地发展核武器。但其他大国似乎并不想看到印度独霸南亚,所以巴基斯坦几乎和印度同时拥有了核武器,实现了恐怖的核平衡。

既然明的不行,那就只能耍阴招了。于是印度开始疯狂向巴基斯坦渗透,特别是支持俾路支斯坦游击武装在巴基斯坦兴风作浪,包括空投武器、帮助其在阿富汗境内建立军事基地等。

作为巴基斯坦和伊朗、阿富汗尤其是和阿富汗的历史遗留问题,俾路支问题从巴基斯坦独立的那一刻开始,就始终困扰着巴基斯坦政府,并成为埋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定时炸弹。印度打出“俾路支斯坦”牌,可谓直击要害,令巴基斯坦痛不欲生。

那么既然印度“不仁”,习惯于以牙还牙的巴基斯坦应该“不义”才是,相比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问题,印度的“东北六邦”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但巴基斯坦的势力却几乎从未在东北六邦出现过,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呢?巴基斯坦到底是不屑、不能还是不愿呢?静夜史认为各种原因都有,而巴基斯坦没有对印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根本原因,在于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与印度天差地别。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敌国境内煽风点火不只是技术活,更是砸钱的活。巴基斯坦想要在印度境内搞事,需要的是疯狂砸钱,但问题是巴基斯坦没有钱。

巴基斯坦独立以来,虽然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但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巴基斯坦依然是非常贫穷的国家,这注定了巴基斯坦不能给印度东北六邦提供更多支持。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而这种对印度釜底抽薪的手段之所以难以实现,除了巴基斯坦没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境内的反印势力实在太过“强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国家,印度以种姓制度加身,建立起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框架下,超过2亿穆斯林是比低种姓的首陀罗和达利特更不受待见的存在。

但这些逊尼派穆斯林却从未以暴力手段冲击印度的现行政权。

因为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立国,所以暴力从来不是印度人的首选项,他们虽然在欺负周边小国弱国时非常暴力,但对抗强大的印度国家机器时却再度表现得非常温和,这意味着即便巴基斯坦穷全国之力支持人数和本国总人口相当的穆斯林反抗印度,这些温和的逊尼派也会将满腔怒火化作非暴力不合作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入不敷出的成本问题了,而是关乎反抗精神的脸面问题。

穆斯林如此,那些低种姓的贱民们则连基本的反抗意识都没有了,指望他们去揭竿而起,还不如多买几发炮弹在克什米尔听个响。

再者,因为巴基斯坦体量远小于印度,在渗透上本来就不占优势。如果巴基斯坦对印度睚眦必报,那么以印度的体量和德行,巴基斯坦就不仅仅是俾路支风起云涌了,旁遮普也可能殃及池鱼。

所以,从不刺激印度的角度考虑,支持印度反政府武装确实是得不偿失。没办法,弱国无外交。

那么,处于弱势的巴基斯坦注定只能任人宰割吗?当然不是,在静夜史看来,巴基斯坦在大国支持下的成功拥核已经使巴基斯坦避免了被印度彻底击败的可能性。

而除消除了生存危机,处于弱势地位的巴基斯坦还因国制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反印之路,那就是依靠周边大国进行掣肘。事实证明,这比费力不讨好地搞乱印度更加有效,因为相比于打趴印度,让印度在丧脸中郁郁寡欢已经是辉煌的胜利。

所以,对巴基斯坦而言,牵制印度的方法太多太多,支持印度境内反抗武装实在不是上上之策。先前的巴基斯坦没有选择这条道路,未来自然也不会从这里剑走偏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纵然是巴基斯坦有这个企图心,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机会,去策动印度内部的分裂势力,给印度造成政治麻烦。几十年来巴基斯坦政权自身都不稳定,政坛上军事政变现象屡屡不止。巴基斯坦社会因为教派矛盾,恐怖袭击事件全年不断,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巴经济发展。




印度有13.5亿人口和298万平方公里面积,而巴基斯坦有2.1亿人口和88万平方公里面积,仅以人口和国土面积,巴与印的体量就相去甚远。由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好于巴基斯坦,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2018年印度经济总量为2.71万亿美元,人均2050美元;虽然印度的如今人均水平还不如越南,但巴基斯坦则还要不堪,巴2018经济总量为3127.7亿美元,人均1560美元。

以这样国力对比态势,巴基斯坦国内矛盾多自顾不暇,对于印度一直处于防御性质的守势,怎么能够腾出精力去帮助印度国内反对派制造矛盾。别看美国西方经常在世界各地,搞价值观输出的颜色革命,这些都是需要金钱投入的,是强玩弱大玩小。而且就印度目前的国内状况来看,就是想利用印度国内的教派矛盾,也不存在巴基斯坦插手干预的机会。具体有这样几点分析:

一、巴基斯坦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总人口中有96%是穆斯林。印度虽然大多数民众信奉印度教,不过因为当年印巴分治,穆斯林人口不集中或者与印度教交错杂居的部分,没有办法跟随巴基斯坦一起独立出去。印度当年留存的几千万穆斯林民众,至今人口增长到2个亿与巴基斯坦差不多。



(印度东北邦曼尼普尔人)

强势的伊斯兰教在印度不可思议的得到改造,也仿效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人分贵贱五个身份等级,印度穆斯林也种姓化了。与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有了明显的区别,巴基斯坦对于这些同为一个教派的民众,基本失去了影响力和号召力。再说,如今的巴基斯坦经济还不如印度,这些印度穆斯林不愿意与巴基斯坦联络。


二、印度教派众多和民族矛盾不少是真的,一年到头经常发生游行示威事件,但是真正的要独立的民众并不多。闹分裂的主要集中在东北曼尼普尔邦,与缅甸接壤,拥有土地面积只有2.23万平方公里。主要的是这个邦的人口都是东亚黄皮肤面孔,人口有272.1万人,语言为汉藏语系。因为曼尼普尔人的黄色皮肤,受到印度其他种族歧视。曼尼普尔保持着对龙的崇拜,也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曼尼普尔人自称是唐代的遗族。对于这个有龙文化的曼尼普尔邦,巴基斯坦应该是毫无吸引力,而且距离上也隔着整个印度,不存在巴基斯坦帮助问题。

三、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教派的国家。主要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46%,其他还有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等。教派主要有印度教、锡克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民众虽然教派各异,但是印度的民族融合做得还不错。印度喜欢对外树敌示强,欺负弱小邻国烘托大印度主义,印度的南亚邻国无一例外的都受到过印度的霸凌。尽管印度是巴基斯坦的宿敌,但是巴基斯坦希望从印度下手,目前来说不存在这样的条件和能力。

综述、巴基斯坦面对印度的打压和欺负,只能是自身加强团结,尽快消除巴国内的恐怖袭击等不稳定现象。同时加快发展经济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和国家地位,做大做强自己这是主要的。除了巩固与北邻大国和中东的穆斯林兄弟关系之外,在世界上也要广交朋友,改善自己的国际环境。印度因为受到大国的牵制,目前不敢也不至于发动大规模的印巴战争。


亦新湖


印度虽然已经成立七十多年了,但依旧是一个散散乱乱的国家,国家凝聚力非常低,国民的爱国情感也远远低于地域和种族情感。简单来说,印度的精神融合进程非常差,与其说印度是一个国家,不如说印度是一个充满裂纹的土坷垃。只要有心有力者轻轻一推,印度这块土坷垃就会以泰山压顶之势轰然裂开。

印度的情况到底有多糟糕呢?

在美国没有插手的情况下(美国希望印度牵制东方,因此对印度一直持支持态度),西孟加拉、阿萨姆等七八个邦都让莫迪头疼不已,独立情绪严重,甚至发生过让印度手忙脚乱的独立运动。直到今天,莫迪政府依旧不敢掉以轻心,一直保持着对此事的高度警惕。

@ 地理位置是一整块的印度,远远没有被印度隔开的巴基斯坦团结

作为十三亿印度人的领导者,莫迪政府确实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莫迪意识到,印度的精神分裂问题非常严重也非常重要,必须尽快解决这个大隐患。可惜,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莫迪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是在无可抗拒的党派斗争之下,莫迪还是走了邪路!!!

由于极端政策具有引诱民众的天然优势,党派斗争往往变成了极端政策的争执。印度的党派斗争也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愈演愈烈,为了打倒敌对党,印度的党派候选人只能抛出某种极端政策,不惜严重损害小部分选民利益,以此获得凭借大部分选民的认同。

为了对抗国大党并取得大选胜利,莫迪不得不综合考察印度形势,抛出了能让他获得最终胜利的极端言论。莫迪在大选前多次强调,只要自己当选,印度教就会在印度大兴。靠着印度教信众的支持,莫迪毫无悬念的赢得了大选胜利,再次当选印度总理。

在党派斗争的驱使下,莫迪只能在印度教的邪路上越走越远:莫迪政府试图依托印度教的统合力,完成印度人民的精神统一。

为了防止被敌对党派打倒,莫迪只能不断拉拢印度教选民,最终走上了全民印度教的歪路。

@ 莫迪政府试图以印度教为重要元素,因此为基础组建统一的大印度

以宗教为重要元素整合全体印度人民,确实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向。不过,在印度多民族多信仰的大背景下,莫迪的选择虽然能让他在竞选无往不利,可以帮助他能整合大部分以印度教为基础的印度人民,让大部分以印度教为基础的印度人更加团结,但也进一步刺激了存在其他信仰的印度邦的独立情绪。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国家。例如,西孟加拉邦就不是以印度教为基础的印度邦,反而和巴基斯坦人民的信仰和文化大致相同,确实是个非常好的突破口。

@ 莫迪的大印度政策充满隐患,并不是可以真正整合印度的正途

基于以上分析,拉拢印度独立势力确实是一个打击印度的有效突破口,巴基斯坦完全可以和个别邦里应外合,一举瓦解印度。

不过,巴基斯坦经济水平有限,没有多余的钱财和其他物力,难以像华盛顿政府支持某些组织那样,支持印度境内的独立势力。

而且,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有核国家,双方的斗争都相对克制,巴基斯坦并不会在相对和平的大环境下,故意挑起大型事端。

因此,巴基斯坦一直没有这样做。

除非印巴之间发生大型军事冲突,否则巴基斯坦不会轻易支持印度独立势力。

垂垂老马


巴基斯坦方面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反对派武装和部分极端武装,难道不是巴基斯坦方面在支持。

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跨界武装问题——该跨界武装包括反对派武装和极端武装,虽然二者目的相同,就是促使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成为巴的一部分或是整个克什米尔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因为其主张,所以被分别对待。

如让印度方面多次损失惨重的穆罕默德军,其就是跨界极端武装,巴基斯坦方面也承认该武装是极端武装。

但是,该极端武装就是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建立据点和军事训练营,然后伺机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度军队和安全警察发动恐袭。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围绕着穆罕默德军爆发了多次冲突——最为熟知的就是今年2月27日的印巴空战。


2月26日,印度方面发动12架战机进入巴控线一侧对穆罕默德军据点进行军事打击行动,随后2月27日印巴空战爆发,巴方击落印度一架米格21、另一架是苏30MKI重型战斗机和一架武装救援直升机,并捕获了一名印度飞行员。

实际上早在2017年,印巴双方就围绕穆罕默德军爆发过一次军事冲突,当时印度地面部队(特种部队)和战机深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打击穆罕默德军,最终印度地面部队在撤离时在实控线地区和巴士兵交火,造成多人身亡,当时印巴双方很有默契的降低了该事件的影响,印度方面坚决不承认自己战机进入巴控境内。

除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当前在印度全境有20多个叛军和武装组织,如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叛军武装组织、纳萨尔派游击队、阿萨姆邦的叛军组织等,这其中有一半是MuSiLi,受到巴基斯坦的支持。


来而不往非礼也,印度对巴基斯坦也实施类似的遏制。

巴基斯坦最大的分离武装就是俾路支武装,俾路支地区和中东库尔德地区一样,被划分给了临近的几个国家,俾路支地区分别发布在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同时巴境的俾路支人口是最多的,俾路支反政府武装也是最多的。

除了美国在支持俾路支反政府武装,印度也是在不留余力的支持该武装。


中评中语


帮助印度几个闹独立的邦独立,看似可以瓦解削弱印度,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恐怕会有一定难度。

首先是距离问题,那几个邦大多在印度东北部或者东部,距离有点过远,而且大多在内陆,距离难度有点大。

再者就是巴基斯坦自身问题,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巴基斯坦自身的经济财政状况并不太好,维持现在状况都够难的更别说拿钱资助那些邦。而且真要这样做可能会激怒印度,怕会引发第四次印巴战争,前三次巴基斯坦打的都已够呛,更不要说第四次。

最后一点怕就是,若支持这些邦,更可能引发在这些地区与印度有争端的一些国家,最重要的是中国,资助这些邦独立恐怕中国是最反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