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朝鲜、女真,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明朝与朝鲜、女真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明朝是老大,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女真则是明朝的属民。然而站在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没有那么简单。

明朝建立后,东北地区的形势也随之发生变化。原先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因不满明朝在东北设立铁岭卫而出兵挑衅。结果自知不能与大明为敌的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夺位,推翻旧主,建立了朝鲜王朝。此后,朝鲜迅速恢复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明朝藩属国。

不过,朝鲜虽然是藩属国身份,但它与宗主国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势力竞争却毫不软弱。当时东北地区居住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女真部落,其中生活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的建州女真因为夹在大明帝国和朝鲜的中间地带,因此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明朝在东北产生影响力之前,女真人曾承认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他们派使者到朝鲜朝廷纳贡,并接受朝鲜国王册封。然而随着大明帝国势力范围的不断拓展,明朝、朝鲜、女真之间的三角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

1403年,建州女真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成为建州卫指挥使。朝鲜生怕明朝在东北地区逐渐加深的影响力会危及自己安全,于是在1404年册封建州女真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斡朵里万户长”的头衔,希望借助猛哥帖木儿的力量来抵消阿哈出的影响。

不过,任何人要想找靠山总希望找个更强大的,猛哥帖木儿很快就意识到投靠明朝显然比投靠朝鲜靠谱。于是他在1405年接受明王朝的册封,成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值得一提的是,阿哈出的建州卫和猛哥帖木儿的建州左卫是平级关系,只不过在名义上看起来建州卫似乎地位更高,猛哥帖木儿也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

猛哥帖木儿的倒戈很快就引发了带动效应,东北地区的其他女真部落首领也纷纷前往南京获取他们的礼物和头衔。因此朝鲜与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之争很快就见分晓,最终朝鲜统治者不得不将战略重点转向常规军事防御。

明朝笼络女真人的手段主要是采用朝贡贸易。女真人向明朝进贡人参、马匹、裘皮、海东青等东北特产,明朝则回赠金银、丝绸、粮食等物品。一般来说,回赠物品的价值往往比进贡物品价值要高出数倍。所以朝贡的真实情况就是明朝赚了面子,女真人赚了里子,双方各取所需。

由于这种朝贡贸易对明朝来说非常吃亏的,因此在朝贡人数、次数上都有规定。可女真人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往往无视这些规定,不仅前来朝贡的人数总是超标,在次数上也比规定中的更加频繁。于是明朝不得不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手段,但这些措施又引起了女真人的强烈不满。

1433年,时任建州卫指挥使的李满住(阿哈出之孙)为了抗议明朝对女真人施加的限制,开始武装劫掠辽东地区一些属于明朝直接管辖下的村落。由于当时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控制力开始变弱,李满住和其他女真部落首领的劫掠行动愈加频繁。作为反制手段,明朝切断了与女真人的贸易,可这又导致女真人更加肆无忌惮。

成化三年(1467年),明朝出动5万大军联合朝鲜1万军队共同出兵东北打击建州女真。此次军事行动为时一个多月,建州女真各部都遭到了重创。李满住和他的儿子古纳哈被杀,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则在明朝境内被擒获并斩杀。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成化犁庭”。

“成化犁庭”清除了女真部落中最有军事才能的一批首领,长达二十多年的东北地区军事冲突终于告一段落,女真人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关系。在此后百余年时间里,东北地区形势相对稳定,但小规模的冲突仍时有发生。这一时期明朝、朝鲜、女真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明朝与朝鲜虽依旧是宗主国与藩属国,但双方关系越来越亲密,成为了死党。而女真人受到明朝打压被迫臣服,可又时不时反抗一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没得到妥善解决,东北地区的矛盾和积怨越来越深,最终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猛哥帖木儿六世孙)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明实录》、《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