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四次专业评估获得B+算不算强?

用户5023532013363


数据真的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仅从数据来看,B+是全国排10%到20%,这么看的话还是挺强的,但由于不同学科参评高校数相差很多,所以结果的参考性也大不一样。

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等学科,参评的学校太多了,前20%,可能在全国也只能排到4、50名。而像天文学学科,只有8所高校参评,前20%,就是前2的水平。

参评数超过180所高校的有6个学科: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231、0701 数学182、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38、1202 工商管理240、0802 机械工程189、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87;
参评数少于30所高校的有19学科: 0704 天文学 8、0706 大气科学14、0707 海洋科学 22、0708 地球物理学 13、0709 地质学22、0711 系统科学12、0712 科学技术史21、0806 冶金工程20、0819 矿业工程 28、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0、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17、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24、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18、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5、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13、0827 核科学与技术20、0829 林业工程13、0908 水产19、0909 草学26

我们以同济大学为例。同济大学B+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共162所高校参评,而海洋科学共22所参评。因此,同样是B+,同济的控制排在20名左右了,而海洋科学则是仅次于厦大和海大。


所以,简单用B+来评价一个学科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我们来看看真实的B+是个什么样子吧,仅看看师资队伍。

根据官网上的简介,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85%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6%的教师从国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70%以上教师有海外交流经历,绝大部分教师毕业于“985”高校,45岁以下的教师占70%以上,65%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是一支由著名智能控制专家吴启迪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由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者、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组成的强大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介绍很响亮,但仔细看教师介绍,以上称号一大堆,大多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大多数教授没有称号。


再来看看海洋科学,学院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为战略科学家的优秀学术梯队,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7人、上海领军人才2人、上海“曙光计划”3人、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6人,并有一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虽然这里面有一部分是作为地球物理学师资,但同济的地球物理学只是C+,所以大多数戴帽子人才恐怕都是放在海洋科学里来参评的。可以说,这个师资队伍非常强悍了。最近,学院还刚发表了一篇science论文。这样的学科只有B+,简直太委屈了,但没办法,参评学校太少了。

看出来了吧。仅仅看B+根本无法判断学校这一学科的实力,真正的实力,还是要看看师资队伍,看看近年来的科研水平。


高校人才真经


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形式与前三轮学科评估完全不同。各学校的评估结果公布形式如下:

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这种形式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有的学科参评的院校较多,这种形式看起来还不错。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共有238所学校参评,各档都有一定数量的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共有231所学校参评,结果看起来也很好,各档都有一定数量的学校。这样的学科评级为B+,排名已经在20多名到40多名之间,一个屏幕截图已经看不到B+了。虽然也很不错,但是不能说是很厉害很强了。

参评学科较多,总数在100所以上的学科,还有: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这样的学科,评级为B+,在全国的排名至少是10名以后,或者更靠后,B+已经不是很厉害了。

但是有的学科参评院校很少,这种公布结果的形式,就不太理想。有个极端的学科,比如天文学,共有8所学校参评,结果就有了很多断档。最高A+,其后直接干到B-,下一档C+、再下一档C-!这个学科没有B+评级。

其他还有参评学校少的学科,如大气科学14所、系统科学12所、科学技术史21所、海洋科学22所、核科学与核技术20所、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5、船舶与海洋工程18所、轻工技术与工程24所、纺织科学与工程17所、石油天然气工程10所、矿业工程28所、冶金工程20所、林业工程13所等。类似这样参评学校比较少的学科,或者没有B+评级,有B+评级的,排名有可能是全国第三!比如下面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核技术等。

B+评级的含金量,主要看这个学科参评学校的多少。如果参评学科比较多,B+评级就没什么含金量,如果参评学校比较少,有可能是非常厉害的学科,牛到全国第三。

当然,一般能够排名在全国前20%的学校,也算是比较强的了。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没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这个问题需要看怎么来进行比较:

1、首先,全国总共800多所本科院校,实际参评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只有400所左右,而每个学科实际参评高校都不足200所,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只要参评了,已经是全国高校的前1/4了。如果评到B+那就是前1/8了,已经非常好了。

2、再者看学科体量,如果这个学科开设的院校非常少只有几所院校,那么B+已经是前几名,更是非常好的排名。

3、如果是在国内顶尖高校里面,大部分学科都在B以上,那么评到B+的学科不算特别强。


志愿填报孙宇老师


B+算不算好,咱们先看看教育部第四次评估结果是如何分档的?是按照参评高校学科整体水平得分从高到低排名,将排名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排名前2%被评为A+,排名前2%一5%被评为A,排名前5%一10%被评为A-,排名前10%-20%被评为B+,排名前20%-30%被评为B,排名前30%-40%被评为B-,排名前40%-50%被评为C,排名前50%-60%被评为C,排名前60%-70%被评为C-。

可见B+已进入前20%名,也已经算很不错了,如果评为A+名列前茅,A为优异,A-是优秀,那么B+称得上好学科了。

当然,A+比A好,A比A-好,A-比B+好,B+比B好,B比B-好,依此类推。从得分看,相邻档之间或许差别不大,难分伯仲。

学估评估是我们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可以看出高校学科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当然,有些学科是B+,入选一流学科,大家当刮目相看,比如山东大学化学。


高考填报志愿指南


如果是非211能上b+就是本校好专业了,如果是985的话,就是在学校里不怎么样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