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如果失去了制空权则意味着什么?

浦天贤


现代战争,特别强调制空权,丧失了制空权的军队,被空中投掷的航空炸弹炸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敌机来袭时,总会有人高喊“快隐蔽”,呼拉拉地就地卧到。

然后,在一顿狂轰滥炸之后,天上的敌机扬长而去,地面上留下了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队伍,空中对地面的打击,其杀伤和破坏力显然是巨大的。

当然,影视剧中,当敌机来袭时,总会有不怕死的官兵,抱起轻机枪或架好重机枪,嗷嗷叫地对空射击,有时竟然能击落来袭的敌机,冒着浓烟一头载到地上。

但现实中,轻重机枪对空射击,要打下空中的战机,难度是非常大的,除非运气非常好,不排除战机被击落的可能性。

战争年代因为武器装备落后,被炮火和空中打击吃足苦头的军队,就特别重视炮兵的发展,以及强化地面防空火力,同时加强空军的建设,陆军战时能得到空军的有力支援。

因为失掉制空权以后,仗就十分难打了,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地面装甲机械化主力,特别害怕来自空中的打击,一炸一大堆机械零部件。



但制空权也并非万能的,当单兵防空导弹配备到无处不在且易于隐蔽的步兵单兵手中时,取得了制空权的一方,就不敢实施空降作战行动。

一枚单兵防空导弹,就能让一架驮载上百名伞兵的大型军用喷气式运输机尝到爆菊的滋味,将其从空中揍下来,这个损失就非常大了,因此,现代战争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伞降行动了。

伞降时,即便有战斗机提供空中掩护都没有用,因为伞降的高空,就在单兵防空导弹有效射高范围之内,空中战机打地面步兵,是永远打不光的,而肩扛单兵防空导弹的士兵却无处不在。

制空权,尽管非常重要,但随着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特别是单兵防空导弹能够装备到步兵班甚至数人的战斗小组时,绝对的制空权就丧失了。

战机除非在万米高度运作,否则,都会被打下来,战机反倒不安全了,而战机在万米高空的作业,对地面目标的打击效果就差强人意了。

在野战防空导弹和单兵防空导弹面前,各类直升机就都成了飞行棺材,战机除非飞上万米高空,否则,也是不安全的,绝对的制空权,其实已经不存在了。


国平军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会怎么样呢?

大家都知道当年北越对塞尔维亚进行了78天大轰炸。

塞尔维亚的军事和工业基础设施几乎被完全摧毁,超过1500处房屋,60座桥梁,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和100座纪念碑在空袭中毁于一旦。

据统计,经济损失估计在300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部分设施至今仍未重建。

塞尔维亚认为轰炸造成约2000名平民丧生,数百人失踪,军人死亡人数约为1000人。

这还是北约尽量避开民用目标的结果。

如果北约开始就学二战纳粹或者日寇那样无差别轰炸,塞尔维亚大城市早就被夷为平地了,还不知道会死多少人,国家都能被炸跨。

这还是表面上的东西,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

可怕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人就不说了,当时贝尔格莱德动物园的动物们,只要听到战机的呼啸声和爆炸声,诸如老虎狮子这种大型动物,就会在笼子里乱窜乱叫,饲养员无法让他们安静。

至于猴子这种小型动物,往往都被吓得大小便齐流。

而塞尔维亚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唯一的战果是误打误撞击落一架F117。


现代战争如果没有制空权,其实就无法打仗。你强行去打,等于是被人按在地上光挨打无法还手。

当然,像塔利班那样隐藏在民众中开冷枪,放路边炸弹,倒也是可以。

但民众就会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至少十倍于军人的伤亡。


萨沙


如果失去了制空权,那打正规战就很困难,更适合走游击战的路子了。

因为失去了制空权,对于打正规战而言影响太大了。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中朝方一直没有夺取到制空权,整场战争中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很受影响,在战争初期尤甚。这些不利影响简单的说有三点:

后勤补给受到极大限制

第二次战役期间,东线战场的9兵团由于后勤补给线遭到美军航空兵的疯狂打击,导致粮食、弹药、棉衣送不上去,大批官兵冻死冻伤,非战斗减员高于战斗减员。尽管最终将美军打退,但9兵团伤亡高达5万余人,基本丧失战斗力。

战场行动受到极大限制

这方面例子更多,由于美军掌握了制空权,中朝军队一般无法在白天进行大规模战场机动或攻击。中朝方发动攻击的时间大多选在夜晚或能见度不良的白天,以避开美军空袭。在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中,115师曾一度占据美军防线上的某高地,但经历敌机一天的狂轰滥炸后伤亡极大,不得不放弃阵地。在第五次战役突破临津江时,因计划不周(64军炮兵搁在江北),64军、65军在突破后缺乏炮火支援遭敌阻挡,5万余人挤在南岸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遭敌空炮火力严重杀伤。

后方生产受到极大限制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即不断破坏朝鲜境内的工农业及交通设施,除了袭击铁路线的空中绞杀战之外,战争中后期由于战场上已陷入僵局,美军为施加压力,更进一步地空袭朝方民用设施。在1952年以后,相继空袭摧毁了朝鲜境内当时亚洲最大的水丰电站以及多座水库,企图以这种方式摆脱被动局面,争取停战谈判中的有利筹码。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现代战争条件下,丧失制空权将极大地限制己方正规作战中在空间、时间上的自由度。反过来,夺取制空权也将在战争中带给己方极大的便利条件。而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享尽了制空权带来的好处。因此,美军才极端重视空军的建设。


asiavikin


丧失制空权就意味着输了,而且还不可逆转的输了。

海湾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持续空袭,空袭四十二天,美军地面出兵一百小时,伊拉克宣布停火。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空袭七十八天,没有进行地面出兵,南联盟宣布退出,美军获胜。阿富汗战争,美军一路导弹轰炸机开路,地面部队一路高歌猛进,不到一月,塔利班连夜逃出喀布尔。

这就是制空权的重要性,没了制空权,这战争根本就没法继续打下去,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从二战开始,制空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德国坦克能在下面一路狂飚,很重要的原因是天上的斯图卡在给他开路,没了空中打击,地面的部队压根就没有那么快的推进速度,更那么显赫的战绩。

像二战时期,美国的制空权最为显眼,他的所有战斗都是在有绝对的制空权的时候才进行的。没了制空权的日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城市被美军轰炸,自己却毫无办法。美军的原子弹能够安全的投放到广岛长崎,也是在获得了绝对的制空权之下才进行的。

现代战争第一要务就是去争夺制空权,有了制空权,才能更加从容的对对方进行打击。这会儿就看出航母的重要性了,航母的意义就在于搭载一堆飞机,冲过去夺取制海权制空权,然后压到对方海岸线上对地进行攻击。失去了制空权的一方,只剩下了被动挨打的份,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再向自己倾斜了,有制空权,他还能拼一拼,没制空权,就只剩下挨打了。

有制空权可以干什么?可以进行战术打击和战略打击。前边说的德国的闪电战,德国空军就是个战术空军,通过空中对地面进行支援,为地面部队清楚威胁,掩护地面部队的推进。而类似科索沃战争那类就是,没有制空权的南联盟,全都躲在大山里了,而美军进行战略轰炸,炸了发电厂,炸了水库,给你断水断电,炸了公路桥梁铁路,让你城市全变成孤岛,到时候粮食补给都是问题,炸了电视台信号塔,让你无法通信,从而造成恐慌。这都是有了绝对的制空权之后,能挨个干的事。

会有人说,没了制空权,没了飞机不还有防空导弹么?你飞机都没了,防空导弹还能剩几个?不也早被对方导弹打的不剩下几个了?剩下的几个,对方的电子干扰机飞一圈,你那导弹还能打的准么?

没了制空权,就是等着挨打呢,为何我们当年能够拖住?后期苏联的米格战机来了,空战能和美军掰掰手腕了,最后才能僵持下来。没有苏联的飞机,也是没办法,只能在坑道里打,只能防御,很难攻出去。


军武文斋


制空权…Command.0f.the.air

当飞机一出世、Gⅰulio.Douhet杜黑就敏锐察觉飞机✈️这种机器在未来战争的作用和地位。

事实证明了“杜黑”《制空权》理论的伟大与正确。

杜黑:“所谓的制空权、就能阻止敌方飞行、又同时保证自已飞行……”

杜黑:“不能控制敌人的天空、就无法控制自己的天空!”

杜黑有关“制空权”的著作和理论有4部、1937年将4部合编为《制空权》一书。

現代“制空权”理论是在“杜黑”《制空权》
理论基础上将“制空权”细化为“战略制空权”与“战术制空权”两部分!

“制空权”决定了一场战斗的胜负、如果陆軍、海軍没有制空权就是活靶子、没有制空权更威协不了敌人。

现代最经典的战争“海湾战争
”美国人向全世界上了一堂“现代战争”课、用实战讲解了《制空权》的重要意义。


“海湾战争”打了四十二天、
其中三十八天是空中打击、地面战斗只用了一百多个小时……

战争中、美国完全控制了“制空权”、伊拉克的空军连一架飞机都无法起飞作战、钢铁洪流般的装甲车辆成为美国空军和火炮的移动靶标。

美国控制整个作战区域的制空权、为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美国人大获全胜!

失去“制空权”、只会被打得连裤衩都剩不下……


孔乙己乱弹


制空权,现代战争打的就是这个玩意,为嘛各国拼了老命也要研发更先进的战斗机?
此乃存亡之道!
至于说丢了制空权后,各阵地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这么说吧,这就得看敌方的侦查怎么样了。比如CIA这样的情报机构日常干的那些活,敌人会拼了命的要摸清你的底细。
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考验的或许就是敌我双方几十年在情报领域的工作成绩。
制空权这玩意其实也是相对而言,比如在阿富汗,TLB可没什么制空权,但人家可以派人守在你机场附近盯梢。
摸清你空军的运行规律后,可以抽冷子搞偷袭,而美军的空中支援通常有迟滞性,经常得超过10分钟才能就位,而那些搞偷袭的TLB每次袭击通常都是一触即走,不给你飞机丢炸弹的机会。
所以,北约各国都开始陆陆续续的装备这种单兵手持式简易迫击炮,遇见袭击时,可以第一时间用曲射炮火打击敌人。
同理,TLB能不能用这种手持式迫击炮搞袭击?应该也可以,毕竟107火就是游击战的法宝之一。
但,这又涉及敌我双方的情报时效性问题,发动攻击需要的准备时间同样关键。
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是掌握了制空权的,但哈马丝那边发动火箭弹攻击时通常能把以色列打的措手不及。
哈马丝的火箭弹算火炮阵地不?或者说,叫“快闪”游击型阵地吧?
但,随着日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无人机这玩意。
你玩快闪袭击,我可以比你更快,你炮架子刚立起来,我这边的查打一体系统就把空对地导弹打出去了。

这个,查打一体无人机已经很成熟了,沙特那边的运输大队采购了咱的彩虹系列查打一体无人机,把也门那边的游击队揍的不要不要的!


高富帅超级大帅哥


现代战争,失去控制权,就只有投降或灭亡难于抗争,武器不同难于游击战争保存自身力量。游击战一要旧式武器,二要民众支持。游而要持久,待局势变化好翻盘。而今通讯,信息追踪技术很发达,败方难打游击战,逃避、躲匿会被击毙,树倒猢狲散,一输就垮台。


LiaoGY


上塑至二战期间的战役甚至一次战斗,盟军与德日军队在地面战场的攻防要有海空军配合才能掌控当地战略态势并达成战役目标,它们在内陆的战役战斗则主要靠空军支援,没有空军配合掌握制空权,哪怕是一时的制空权法西斯军队是无法向纵深推进的。战后爆发的多场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战争至今天的叙利亚战事等等,空军时有担当为主角,被美国北约军队侵犯的国家空军力量相对薄弱,海湾战争不提了,以南联盟为例,开战后空军及领空电磁掌控被北约军迅速压制,并缺少反制手段,虽取得某点上的战果如击落美夜鹰隐形机等,但不足以改变进攻方即美军的意志,最后导致南联盟的进一步分裂塞尔维亚彻底失去了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一场战争,没有海空军配合将丧失或部分丧失国家领土主权,在今日世界是不可想象的,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说话有人能侧耳听,必须有强大海空军力量配合。


薯烤条


失去了制空权,就意味着既失去了打击对方的空权,也失去了反制对方的防空权。海战就不要报什么希望了,没有制空权,军舰航母只有被动受虐的份。对于陆战,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占优势了,装甲,炮兵都在战斗飞机的精准压制下,存活率不高。但游击战,包括城市游击战和乡村游击战还是有可能的,因为游击战以人为单位,发现的概率低,况且进入了城市战,战斗处于胶着状态,分不清敌我,战斗机不会贸然开火。但是靠游击战打赢一场战争是不太可能的,游击战方式只是在保存有生力量,对敌军进行小股反击,可能的一个办法就是耗,小打小闹,让你每天每时每刻都不安静,都有损失,阿富汗塔利班包括伊拉克就是这样做的,效果看来还可以,美军在占领区很费劲。


欧洲449


如果是现在,从纯军事角度说,基本上意味着失败。即便由于丛林、山地等特殊因素削弱了制空权的影响,也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维持不败。除了自然因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很大程度因为政治因素,越南和朝鲜才能打成现在这个结果。但随着技术进步,比如夜视技术、空地协调的通讯、战场网络化等技术,自然因素对制空权的干扰大为降低。失去制空权的一方更加艰难。但再先进的技术装备,目前仍然要人来操作,人的素质仍然很重要,如果掌握制空权的一方是沙特军队这样的废柴,制空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