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死磕微軟31年,如今終上市

有一家公司,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程序員“黃埔軍校”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暴風集團CEO馮鑫、藍港互動創始人王峰、CSDN創始人蔣濤、360安全衛士負責人傅盛,都從這家公司走出。

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聚集了全中國軟件行業,最頂尖的那一批人。

這家公司,就是金山

但當離開金山的人都功成名就時,金山的主營業務——設計、研發和銷售WPS的金山辦公才於2019年11月18日,剛在科創板上市。

這一天,距離WPS的誕生日,已經過去了31年。

用金山董事長雷軍自己的話講,“這一天,我們足足等了20年。WPS和金山的歷程,就是一個堅持夢想並最終取得勝利的勵志故事。”

消息一出,下邊的評論,基本都是罵聲。

其中大多數都是,“垃圾公司,抄襲微軟的Office”。

但軟件行業的人卻說,“因為WPS,才讓微軟在中國乃至世界辦公軟件市場不敢掉以輕心,因為WPS,讓全世界瞭解到在中國還有一家公司能和微軟抗衡。”

數千名程序員的夢想和Office的抄襲者,哪個才是真正的WPS?

01

故事,要從1988年說起。

1988年,程序員求伯君加入香港金山。

不是因為待遇,不是因為職位,只是老闆的一句話——你專心寫你的程序,剩下的什麼也不用操心。

得到承諾的求伯君,把自己關在出租屋裡。餓了就吃泡麵,困了倒頭就睡,睡醒了接著寫代碼。


這種極度不規律的生活,讓他前後三次因肝炎住院,但即便是在病床上,他還是死抱著電腦,緊盯著屏幕。

求伯君用386電腦和彙編語言,敲了128萬行代碼,敲了整整14個月,寫出了WPS1.0版——中國第一個中文字處理系統。

求伯君和他的WPS,一夜成名。

那還是1989年,全中國的大多數民眾,都沒見過電腦。而WPS一年賣了三萬多套,銷售額突破6600萬。

全中國大大小小的打字社,都用WPS排版;所有電腦類的書籍,都有WPS的使用教程。

當時中國的新鮮事物是“電腦培訓班”,從這個班裡走出來的學生,必須掌握的有,DOS命令、王碼五筆和WPS

當時的求伯君,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程序員第一人。

無數熱愛開發、熱衷於寫代碼的程序員紛紛加入金山。

他們都想成為被載入中國軟件史的“求伯君第二”。雷軍,也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加入金山。

有了資金和新鮮血液的金山,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1993年,金山發佈Ⅵ型漢卡,及WPSN。這在當時,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辦公效率。

因為這款產品,金山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高到95%

在那時,WPS就是中國電腦的代名詞。

同樣也是那一年,求伯君和雷軍,第一次使用了Windows3.0系統。於是,一家叫做微軟的公司,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而微軟開發的字處理程序word5.0的一些功能,比WPS要更好用,求伯君第一次感到了壓力。

但出乎意料的是,當時的Word5.0在國內落後的微機上運行的很慢,WPS照樣賣得很好。

市場數據擺在眼前,於是他們覺得,功能上的暫時落後,不算什麼大問題。

幾次討論後,他們一致認為,真正的危機是Windows系統一定會取代DOS系統,成為主流。

一旦如此,WPS的命都將會被革掉。

而金山要做的,就是把WPS從DOS,移到Windows上,將Word抵禦在國門之外。

在那時的他們看來,這個舉措決定著公司的生死存亡。

於是,躊躇滿志的雷軍,接過了這一任務。金山最頂尖的20多位程序員集結在他的麾下。

他們要開發一款具有“開天闢地”意義的軟件——包括字處理、電子表格、電子詞典、名片管理的一系列功能。

金山給這款軟件起名為,“盤古”。

“盤古”立項後,金山就完全停止了WPS在DOS系統上的研發,把所有的資金源源不斷的投入到“盤古”中。

在金山研發“盤古”的時候,那家叫做微軟的公司,帶著自己的文字處理程序Word5.0,來到中國。

但他們絕望的發現,中國的市場,已經被WPS壟斷。即便是那些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人們安裝了Word5.0,但由於當時中國的電腦大多都是286和386。

這些電腦的配置,根本運行不了Word5.0。

財大氣粗的微軟,決定收購金山,但遭到拒絕。

第二年,他們又開出了75萬的年薪招攬求伯君,又遭到拒絕。

其他地方都沒有遇到過什麼阻礙的微軟,第一次在中國碰了壁。

微軟的人日子不好過,金山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市面上開始出現WPS的盜版,但他們沒精力去管。

由於停止了WPS在DOS系統上的研發,行業內不斷出現後起之秀,佔據WPS在DOS上的市場,他們也無暇顧及。


所有的金山人都憋著一股勁,他們都知道,只要“盤古”面世,金山失去的一切,都會在一夜之間,重新奪回。

但誰都沒想到,這一研發,就是三年時間。

1995年,盤古終於問世。那一天,雷軍準備了一篇新聞稿,邀請了20多家媒體開發佈會。

金山公司,為“盤古”的宣傳投入了200多萬。他們買了市面上幾乎所有報紙的版面來宣傳“盤古”。

所有的金山人似乎都已經看到了“盤古”的光明前景——在這之前,WPS沒做過一次廣告都賣的那麼火,現在“盤古”又有技術,還有廣告。

金山,將再一次改寫中國通用軟件的歷史。

但事實,給了求伯君和雷軍,致命一擊。

一直到廣告登出半個月之後,還有人打電話到金山,問盤古是個啥。

一群技術狂人,做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市場想要的東西。

一群技術狂人,在錯誤的時間,幹了一件正確的事。

但這件事,在當時看起來,是錯誤的——DOS仍未被淘汰,甚至還在上升期,金山錯誤的判斷了Windows的影響力。

但在他們全心做盤古的時候,WPS的技術開始一點點落後,後起之秀開始一點點蠶食他們的市場。

1995年,金山的銷售額甚至不及1994年的三分之一。

經營上的問題不是最致命的,更為致命的是挫敗感——他們相信“盤古”會成為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軟件,所以才廢寢忘食的堅持了三年。

但夢想,破碎了。

心灰意冷的年輕人們,紛紛離開金山。雷軍甚至一度想離開IT行業,去開一個酒吧。

但金山的厄運,才剛剛開始。

1996年,微軟找上門來,希望將WPS格式與微軟共享。

當時的中國軟件企業,根本沒有和外國軟件公司競爭的經驗。“單純”的金山認為,這是近距離接觸和學習微軟的最好機會,就同意了這一提議。

雙方簽署協議,通過自己軟件中間層RTF格式來互相讀取對方的文件。

也就是說,金山WPS的用戶,可以使用Word來編輯WPS格式的文件。而這,也就將具有“天然壟斷性”的WPS格式,無條件的向微軟開放了。

但金山沒有想到的是,協議剛簽完沒多久。微軟就發佈了Windows97。而Windows97的發佈,也宣告了DOS系統的終結。

在Windows97佔據中國市場之後,微軟宣佈,Word將與Windows97捆綁使用

而更加致命的是,由於盤古的失敗,金山還沒來得及研究適配於Windows97的WPS產品。

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原本的WPS用戶,在使用Windows97的同時,選擇了Word。

WPS用一夜時間佔領了中國市場,又在一夜之間,將這個市場拱手送給了微軟。



雷軍後來在自傳中,用一句話描述了當年的心境:

“那年,我失去了理想”。

那年,金山失去了理想。中國通用軟件行業,也失去了理想。

02

盤古宣告失敗,WPS的市場份額被微軟佔據,但公司,還得繼續開。

昔日中國辦公軟件市場的老大,要就此一敗塗地嗎?沒有人會甘心。

為了延續公司的存在感,1996年,金山公司推出了《中關村啟示錄》,這是第一部國產遊戲。

1997年,金山詞霸推出,成為首款集中文語音和漢英、英漢詞典於一體的翻譯軟件。同年,金山影霸推出。

這些軟件都受到市場的歡迎。同時,使用者們心中也有一個疑問,金山不做WPS了麼?金山已經向微軟服輸了麼?

鮮有人知道,那時的金山也只剩存在感。

在資金上,金山已經舉步維艱。

他們沒錢了。雷軍帶頭降了工資,但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離開了金山。到最後,金山的研發團隊只剩下四個人。

求伯君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房子,用以支撐WPS97的開發。

但就連WPS97的研發人員,都對軟件沒什麼信心。由於開發人員的流失,WPS97拖的太久了。

相較於Word,兩者的功能還是有很大的差距。WPS唯一的優勢,可能只有價格。

但求伯君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用戶對於WPS的感情,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WPS97推出兩個月,就賣了一萬多套。而“WPS的迴歸”,也成為當年中國電腦屆的10件大事。

國產軟件的迴歸,激發了年輕人們的民族情緒。求伯君在東南大學演講時,學生們送給他一個有上千人簽名的橫幅。

我們支持金山敢和微軟拼的作風。



面對捲土重來的WPS,微軟相應推出了97元的Word97入門版

但這個版本一次只能編輯打印一頁紙,這種閹割,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版本,人們並不買賬。

金山和微軟的較量,仍在繼續。

1999年,WPS2000版上市的前一天,微軟宣佈,Office2000中文版的價格比之前下降一半,每套188元,標準版3999元,專業版4999元。

得到消息的求伯君,在第二天WPS2000的發佈會上,罕見的沒有穿中山裝——那幾年的求伯君出席活動時,都穿中山裝。

有記者問起這個問題,求伯君回答道,“老提民族性,人家會總覺得你的產品不行,以為你又在打民族牌,博取大家的同情。”

舉手投足之間,展現了對WPS2000產品本身的自信。

隨後,求伯君宣佈,WPS2000的正版,僅需要28元。這個價格,對於正版軟件來說,相當於白菜價。

那一年,求伯君入選了“CCTV中國十大經濟人物”,頒獎詞中,說他“掀起了中國軟件業的紅色正版風暴”。

2001年,WPS2000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政府開始大批量採購WPS。

面對金山的一系列舉措,微軟似乎不為所動。

他們仍在一年年的加大Office的研發力度——1999年,微軟的市值就突破了5000億美元,而Office的收入,佔到了微軟營收的60%。

微軟每年會花費幾百億美元,來跟進這一“搖錢樹”的開發。

但他們真正的戰場,不在正版軟件的銷售上,而是盜版的競爭。

狙擊WPS,微軟做了一件事:對大陸地區,放任盜版的存在

要知道,盜版對於軟件行業來說,是致命的威脅。微軟也在全世界打擊盜版,除了中國大陸。

蓋茨也說過,如果盜版,他希望中國盜微軟的版。

因為一旦盜版,WPS就失去了價格優勢。而在這場中國的虧損大戰裡,微軟沒收入完全不是問題,而WPS久了就要關門。

在普通人眼裡,有免費的軟件用,當然開心,雖然這不對。

但大多數普通人不會意識到,盜版不會永遠開放。

而當盜版之門關上的那一天,世界就會變成另一番模樣。

在這一方面,微軟早已經有過經驗。

1992年,Word盜版在臺灣大肆傳播,微軟全然不顧。當Word讓臺灣本土的字處理軟件倒閉之後,微軟開始嚴厲打擊盜版。

他們起訴了幾家大企業,殺雞儆猴。其他企業,也只能老老實實的購買昂貴的整版Office。

彼時中國的用戶在享受著盜版的便利時,全然不知惡果已經種下。當然,眼前來看,這是對金山的惡果。

Word盜版的橫行,讓金山根本賺不到錢,同時,他們也沒有資金進行WPS後續的研發。

最讓金山無法接受的是,2002年,微軟單方面撕毀了他們在1996年和金山簽訂的協議。



微軟將與WPS兼容的中間轉換功能抹去了。

用戶只能在Word和WPS之間二選一。

答案毫無疑問,當然是免費又好用的Word。

03

那幾年,所有人快樂地用著免費的盜版Word。

但日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知識產權”這個名詞,開始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

2008年10月20日,微軟宣佈推出兩個“重要通知”——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通知和Office正版增值計劃通知。

倘若你的電腦安裝的是盜版的Windows系統,那屆時你的電腦背景就會變成純黑色,每隔1小時變化一次。

而使用盜版Office的用戶,在其軟件上,會被添加永久的視覺標記。

這一舉動,引發了全社會的討論。

一方面,這是微軟公司一場正當的維權行動,我們無法反駁。

而且當時的中國,剛剛加大了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也正在嚴厲打擊盜版。

但微軟的這種對於盜版的生產者、銷售者不管不問,只懲戒用戶的舉動,仍讓不少用戶感到反感。

更重要的是,微軟可以在不經過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私自侵入用戶的系統,並實施干擾破壞行動。



但早已習慣Word的用戶們,就像一直以來被微軟餵飽的羔羊,此刻只能任人宰割。

而這,也敲響了我國對於信息安全的警鐘。

當時的許多大型國企和政府部門,都是微軟的忠實用戶。

誰也不能保證,微軟會不會侵入系統,進行干擾和破壞活動,以及微軟會拿用戶數據去做些什麼。

而這樣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

斯諾登披露的美國“稜鏡”項目中顯示,美國的多個政府機構會向微軟、Facebook等公司索要用戶數據。

而直到今天,德國還有學校因為擔心師生信息會被“洩露”給美國間諜機構,封殺了微軟Office365。

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更是站出來公開表示,“中國被微軟挾持了”。

但是,如果沒有自主可控的軟件,要保障信息安全,永遠都只是一句空話。

幸運的是,2002年,用戶被強制在Word和WPS中二選一時,即將死去的WPS沒有從此一蹶不振。

在那一年,WPS做了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選擇。


雷軍找到求伯君,說是要將WPS的代碼,全部推倒重寫。



金山人已經認識到,Office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準,用戶不大可能接受一個新的軟件。

而“重生”的WPS,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在

操作界面上,和Office一模一樣。



要讓用戶感受不到這是兩個軟件,他們才會對WPS沒有排斥感。

而這,也成為了日後WPS被攻擊的“原罪”。

當時金山公司的賬面,只有3500萬。在新版本研發到一半時,公司沒錢了。

“863計劃”,救了WPS一命——WPS研發項目成為“國家863計劃”的重大課題,獲得了500萬的資金。

2005年,WPS2005面世。它在功能上實現了Office當時的所有功能,完美適用於Windows、Linux兩大平臺,並且在軟件體積上,實現了較大的突破。

2007年,WPS宣佈個人版永久免費

而專業版的WPS,則因其較高的性價比,成為越來越多政府單位以及海外公司的選擇。

WPS,又活過來了。

更重要的是,它熬到了國家重視信息安全的這一天。

2009年,科技部公佈了關於“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科技重大專項。政府投資百億,組織開展基礎軟件重大專項的科研工作。

而辦公軟件的自主可控,則又是信息安全的關鍵。

WPS,則是唯一能扛起這面大旗的國產軟件。

2011年,WPS從金山軟件中拆分。那時已經創辦小米的雷軍,決定讓WPS“all in 移動”,成功將用戶從本地化轉向線上。

而這,也是微軟當時沒有涉足的領域。

同時,WPS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上。

到了2018年,微軟Office移動版的全球月活用戶僅為1億,而金山WPS移動端月活有1.8億。

WPS,又成為了那個能和微軟“掰掰手腕”的中國軟件。

尾聲

市場化浪潮中,許多中國企業在崛起,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被資本裹挾著,走上了只顧賺錢和盈利的道路。

只有極少數人,看起來無比悲情地在為技術奔走呼號。

比如蛋蛋姐曾寫過的倪光南,他在“用技術走路”和“用資本走路”中,選擇了前者。

所以他被迫離開聯想,80多歲,仍在為“中國技術必須自主可控”而四處奔走。

蛋蛋姐也寫過褚健案。

褚教授這一生,都在為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做努力。而這一過程,也有太多的不順利。

其實,公允地說,企業要盈利,這本無可厚非。

但當今天,“缺芯少屏”的事件一次次出現,我們頻頻被扼住科技發展的咽喉,大家才終於意識到了,關鍵技術的重要性。

那些科研人的奔走,才顯得那麼悲情,又那麼難能可貴。

而金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辦公軟件,卻也是信息安全的關鍵一環。

這麼多年,雖然經歷了許多坎坷,但無論是出於商業又或者情懷,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一直在為中國的軟件自主,不懈努力,也有了一些還不錯的成績。

但苛責它的聲音,遠遠要超過鼓勵。

有人嫌它的廣告太多,影響用戶體驗。但實際上,它的免廣告版,只需要9塊錢。

即便這樣,WPS的破解版,仍在網絡傳播。

好不容易上市了,有人立刻就來罵它圈錢。儘管它宣佈,募集的資金全部用來進行WPS的安全增強和軟件優化。

但實際上,WPS在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它並不賺錢。

儘管在用戶數量上,WPS甚至要超過Office,但在營收上,WPS甚至比不過Office的零頭。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Office在行業內早已形成壟斷地位,而他們的定價,也確實很高。

套用倪光南老先生的一句話,“打擊盜版沒錯,我們也提倡使用正版,但面對跨國公司借壟斷而掠奪性的定價,借壟斷而控制用戶機器,我們有權說‘不”

而WPS,則是國產辦公軟件,唯一能說“不”的一個。

所以,我希望它好。

前段時間,蛋蛋姐剪輯了一個視頻。

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剪輯軟件,都是國外公司的——EDIUS,美國Grass Valley公司的;Vegas,日本索尼公司的;FINAL CUT,蘋果公司的;premiere,美國Adobe公司的。

至於電視臺的廣播級剪輯軟件,基本都被大洋、索貝等壟斷。每年要為此支付數百萬。

你不用,就沒得用。

而中國的剪輯軟件,大概只有愛剪輯。它一般被用在什麼場景,相信不用我多說。

這其實,就是中國軟件行業的現狀——我們拿不出什麼有競爭力的產品,於是沒有任何話語權。

甚至就連“獨苗”,不僅賺不到錢,每天還過的戰戰兢兢,要被無數用戶謾罵。

即便這樣,WPS,還是堅持了31年。

雷軍說,“WPS和金山的歷程,就是一個堅持夢想並最終取得勝利的勵志故事。”

這原本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故事。

但在一片不明就裡的嘲笑聲中,卻有一絲悲情。

可是,倘若中國的辦公軟件領域,以及其他的科技領域,能多一些這樣堅持夢想的故事。我們的科技絕不止是今天這個樣子。

這個時代從來不缺“噓聲”,做夢,並堅持把夢變成現實,才是最珍貴又美好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