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戚夫人,刘邦生前做了怎样的周到安排?

用户64598321


戚夫人因为年轻漂亮,能歌善舞,逐渐得到了刘邦的宠爱,并生下了儿子刘如意。不但戚夫人自己得到刘邦的宠爱,其子刘如意长的酷似刘邦,而且聪明伶俐,同样得到了刘邦的疼爱。

  戚夫人因为母子两人越来越受刘邦宠爱,野心开始膨胀,竟然要刘邦改立太子。刘邦最终没能坚持下来,动了废太子的念头。此举遭到吕后和众朝臣的反对。而吕后又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请来了“商山四皓”来教导太子刘盈。刘邦看到了站在太子刘盈身后的“商山四皓”,幡然醒悟。

  刘邦很快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但刘邦同时也想到了,这次改立太子事件,吕雉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戚夫人、刘如意母子危险了。于是,刘邦为了保住戚夫人母子,做了周密安排。

  刘邦立年仅十岁的刘如意为赵王,并及早让赵王就藩封国。汉朝的藩王是可以有自己的王府幕僚,以及招募必要的护卫军队的。景帝时期,吴王刘濞能够发动七国之乱,就是因为既有钱,又有兵。刘如意同样可以在赵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如果吕雉要杀他,至少还有拼死一搏的机会。

  刘邦派曾经极力维护太子刘盈,拒不奉诏改立太子的御史周昌,前往赵国担任相国。周昌是一个正直的人,素为群臣所敬畏,同时,又对刘盈和吕后有恩,所以,在刘邦看来,周昌一定会极力维护赵王刘如意,而吕后也不会过于难为周昌。这等于是给赵王刘如意加上了双保险。

  刘邦知道刘盈天性善良仁厚,预料到刘盈不会轻易挑起宗室内斗,肆意杀戮,所以,刘邦亲自给刘盈写了一封信,嘱托刘盈,众多兄弟中,只有刘如意年幼,让刘盈一定要照顾好刘如意母子。刘盈善良、孝顺,自然听从了刘邦的嘱托。

  刘邦听闻樊哙和吕后结党,等到刘邦死后,樊哙带兵杀死包括戚夫人、刘如意在内的所有潜在威胁。这让刘邦很愤怒,立刻派陈平和周勃带着诏书,去军中斩杀樊哙。当然,陈平是个聪明人,早已经看出刘邦即将病逝,而吕后必将掌权,所以,并没有杀樊哙。

  通过以上安排,至少可以知道,刘如意的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只要刘如意在封国安然无恙,吕后是不敢轻易杀戚夫人的,否则,藩王叛乱,是可以预见到的结果。

  为什么戚夫人和刘如意最后还是死了呢?戚夫人除了长得漂亮,能歌善舞,会讨男人欢心之外,政治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只能说戚夫人是自己作死的。

  在刘邦的安排下,如果戚夫人可以低调点,应该还是可以保命的。这一点,从刘邦死后,吕后对待戚夫人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吕后对待刘邦宠幸的妃子,统统都是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已。因为吕后如果全部杀了她们,她们的儿子可不是一个两个,联合起来造反的话,吕雉也比较难以应付。

  吕后对待戚夫人,同样是囚禁,最多就是让戚夫人一天从早到晚的干些体力活,在永巷舂米罢了。戚夫人此时就应该认怂,她却偏偏不认,还做歌一首:“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戚夫人过的当然不好,但相比被做成人彘,还是要好多了吧。她的儿子还那么小,自保都难,还如何救的了她。如果她是一个明白的人,就应该默默忍受下来,等待刘如意长大。那时候,刘盈的位子也稳了,再请求放她去儿子的封国就行了。也许,吕雉因为地位已稳,真有可能放她一马。

  吕后自然也很明白刘如意才是关键,所以,几次三番的派使者调赵王入京。这时候,刘邦派去的国相周昌派上了用场,周昌三番五次的拒绝吕后派来的使者。气的吕后把周昌调离了赵国相的位置,叫到京城,大骂了一顿。当然,吕后并非完全无情之人,除了骂一顿之外,并没有再难为周昌。而刘如意没有了替他挡箭的人,加上年龄较小,就乖乖的随吕后的使者进了京城。

  到京城后,刘盈忠实的执行了刘邦的安排。惠帝日日将刘如意带在身边,哪怕是睡觉都形影不离。可是,刘如意年龄太小,贪睡,刘盈早起外出射猎,被吕后抓住机会,派人鸩杀了刘如意。

  刘如意一死,戚夫人的依靠彻底没了,很快被吕后砍断了手脚,挖去了眼睛,烧坏了耳朵,毒哑了嗓子,做成人彘,扔进了厕所,悲惨的死去。

  戚夫人的斗争能力实在是太差,没有嘱托儿子一定要待在封国,哪里都不要去。而刘如意又太小,没有了周昌做主心骨,就没了自己的主意。刘邦再厉害,到这里也没办法了,毕竟他也不敢轻易杀了吕后。








幻中诗


戚夫人是当时汉高祖刘邦的宠妃,生子刘如意,其子深受刘邦喜欢。刘邦认为刘如意酷似自己,是可以承担大汉江山的理想人选,加上戚夫人经常进言刘邦,因此刘邦多次在朝上有改立太子的意思。

可是自古以来太子都是不可轻言废立,更何况太子刘盈并无大错,朝野上下都是一片赞声。因此刘邦改立太子的心思遭受了全部朝臣的反对,当时的沛县功臣也都不同意,因此戚夫人想让刘如意当上太子的心思自此落空。但是刘邦在死前并没有亏待这个最宠爱的孩子,将其分封至人口繁多,土地广大的赵国。

当然刘邦也知道受宠的戚夫人母子在其死后必定逃不了吕后的报复,因此特意将刘如意托付自己的直臣周昌,希望周昌能好好照顾这对母子。同时,刘邦也常常嘱咐自己的太子刘盈要在登基后好好对待戚夫人和自己的幼弟。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是按照剧本那样,刘邦驾崩后,吕后称制,朝中大权尽掌于吕氏一族手中。吕后掌权后,为了发泄自己长久被戚夫人压制的愤怒,最后将其残酷杀害,其子刘如意也难逃早死的命运。


说史散人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刘邦在试图废黜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失败后,唱出的这首歌显示出了自己的无奈,完全一副偃旗息鼓的样子。



但刘邦作为一个聪明人,他清晰的知道,自己闹这一出“废立太子”的大戏后,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一个不可调节的点,他死以后,吕后是绝对不可能会饶过戚夫人母子的。

为此,刘邦为戚夫人母子做了周全的安排!试图在自己死后能保全戚夫人母子。


一、立刘如意为赵王,周昌为相

在立刘如意为太子失败后,刘邦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封刘如意为赵王,并让他马上就藩,这不是刘邦绝情,而是这样就能把他和吕后隔开。

其次是让周昌当赵国的丞相。一在于周昌为人正直,更是个敢于直言说话的人,哪怕是对刘邦本人,可以说是天不怕地不怕;二在于吕后感激周昌,刘邦要废黜刘盈,周昌不同意,直接跑去找刘邦,大声争辩,当时吕后就在隔壁,自然知道周昌为太子所做的一切,吕后更是跑去跪谢周昌,说若不是周昌据理力争,太子就被废了。

我们不难看出,吕后对周昌可以说是抱有感激之情的,所以刘邦认为周昌出任赵国丞相,必能够保全戚夫人、刘如意母子。


二、杀樊哙,打击吕后党羽

除了上文所说的让刘如意就藩赵国外,刘邦还致力于打击吕后的党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让周勃、陈平去杀了樊哙。计划是刘邦周勃藏在车里,然后由陈平带着前往樊哙的军营。让后趁着樊哙跪在地上接旨的时候,迅速从车里冲出来,解决掉樊哙。

如果便可以快速解决樊哙,毕竟如果是将樊哙带回京的话,到时候一定会有一堆人在吕后的授意下跑来求情,很有可能根本杀不了樊哙了。

说白了杀了樊哙,就等于卸掉了吕后的左膀右臂,吕后的人没了兵权,她自然就不敢为所欲为了。


三、坚持不懈的想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一直没有放弃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之前的立赵王、灭樊哙都是先决工作,只是可惜,还没来得及杀了樊哙,和推进剩下的事情,自己就“驾崩”了。

其次,陈平、周勃也是聪明人,他们并没有一刀结果了樊哙,而是将樊哙绑了带回京师。说白了樊哙没死,就意味着吕后有兵权,刘邦一死,吕后想干啥就干啥。


最终刘邦带着遗憾死去,吕后上台,下诏让刘如意进京,虽然周昌不让刘如意去,但最终刘如意还是进京了……哎,怎么说呢?刘如意他也不可能不不进京啊!毕竟戚夫人还在那里,怎么敢不去呢?

再者,如果不去就是抗旨,吕后完全可以说他造反,如此一来刘如意还是会死,结果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刘邦虽为戚夫人和刘如意做足了安排,可惜最终还是白忙活一场。说白了刘邦安排的越多,准备的越好,只会导致吕后越憎恨戚夫人,那么报复会来的越凶。


像素说历史


刘邦对于自己身后戚夫人及赵王刘如意的身家性命及安危非常在意,他自己深知吕稚的冷酷无情与手段决绝,进入晚年刘邦常常独心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还得是为什么会这样?御史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刘邦说道:“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能行。”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高祖很欢心,于是召见御史大夫周昌,让他到赵国担任赵国赵王刘如意的相国。

这是《史记》里的记载,也是高祖刘邦活着的时候唯一的一次用在戚夫人身上的有意为之,费尽心机,还是无能为力?反正刘邦死后一切都是吕后称制,一人伟略,群臣暗弱,即使得到吕后尊敬的周昌在保全戚夫人与刘如意的事情上也是办法不多,无能为力。尽管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当初口吃着期期向刘邦直言太子吕后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感动的吕后在周昌下朝之后跪拜之礼答谢周昌,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刘邦已经下世,现在的境遇是吕后称制,对于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吕后的手段她是决不会犹豫的,屠刀已经举起,等待的是吕后对她们的诛杀,况且这个时候戚夫人还没有一点政治头脑,怨气流于口,竟不知道祸临头上,能怨谁呢!

公元前194年12月吕后除掉了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已经提前召到长安都城的周昌因此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吕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这一段历史也就宣告结束了。生前想法绝佳妙,死后烟云谁能料?若问前人智慧高,大风起兮云逍遥。


杨柳青青春之声


刘邦出身低微,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一跃登上帝位,开创了大汉基业,尽管很多人说刘邦要才没才,几乎没有什么优点,不管大家如何评论刘邦,刘邦却是用自己的行动打败了能力很强的项羽,笼络了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一批能人,关键是这些人还很服刘邦,我说这就是能力和水平,再者刘邦是个非常重情的人。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对待发小卢綰、樊哙等人态度就能发现。在老家中阳里混的时候,以及打天下的过程中,刘邦重情重义不是坏事,可当了大汉皇帝之后的刘邦,再重情重义就未必是好事。一个大老爷们,整天唧唧歪歪,亲亲我我,会废了自己,坑了身边人。



刘邦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吕雉嫁给了他,刚开始也没有过什么好日子,等刘邦做了皇帝,虽说吕雉被立为皇后,可此时已经人老珠黄,刘邦已经对她没有了激情。刘邦冷落吕雉,宠幸戚姬,一冷一热的两重天,让吕雉黯然伤心,可又无可奈何,女人天生就有嫉妒之心,刘邦如此,看似是爱戚姬,实则是把戚姬往火坑里推。



如果说光是情感的冷漠,也许皇后吕雉还可以忍受,可刘邦在戚姬的柔情攻势下,竟然有了废太子刘盈,另立自己与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这对吕雉来说真是天大的打击,她再也坐不住啦,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还击,吕雉选择了还击。

吕雉毕竟是皇后,人脉资源很广,而且吕雉还是个说干就干的女强人。在刘邦称帝后,吕雉家族势力大增,而且她与刘邦的儿子是嫡长子,从道义上来说,她是正义的一方,封建社会先后有序,立长不立幼,于是吕雉找到了张良,让他出出主意,张良是个善于自保的人,而且他深知刘邦的脾性,出面做工作作用不大,不过张良给吕雉出了个主意,让她派人去请‘’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



‘’商山四皓‘’是指: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四位世外高人,他们多次拒绝汉高祖刘邦的邀请出山做官,一直游乐于山水之间,刘邦非常敬重和崇拜。于是吕雉安排要人,带上厚礼和太子刘盈的亲笔书信去找他们,‘’商山四皓‘’答应出山帮助太子刘盈。



一看‘’商山四皓‘’都被吕雉请来了,刘邦也没有办法,彻底放弃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会引起众人的反对,大汉天下不能因此动乱,顺其自然吧!第一回合吕雉完胜。

刘邦知道不能立刘如意为太子,戚姬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对于吕雉,刘邦心中有数,在处理韩信的问题上,吕雉心狠手辣,虽然吕雉的做法正中刘邦的心意。刘邦开始为戚姬的命运担忧,他在,吕雉不敢怎样,要是他去世了,吕雉肯定会对戚姬和刘如意下毒手。



戚姬的柔情和儿子刘如意的聪明,深深的刺痛了刘邦的心,可他实在想不去更好的办法,经过痛苦的挣扎后,刘邦做了两个方面的安排,想以此来保全戚姬和儿子刘如意。



1、同刘盈做了一次深谈,从大舜如何善待他的弟弟象开始,苦口婆心的说明兄弟如手足的重要性,要刘盈善待弟弟刘如意,刘盈本来就心地善良,答应了刘邦的要求。

2、安排御史大夫周昌去辅佐刘如意,周昌为人正直,而且周昌和吕雉关系不错,这样的能够缓和矛盾,协调关系,周昌也满口答应了刘邦,刘邦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公元前195年6月1日,汉高祖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可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太后专权,刘盈有心庇护弟弟刘如意,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久以后,太后吕雉把戚姬做成人彘,毒死了刘邦的小儿子刘如意,刘邦的精心安排成空,第二回合,吕雉完胜。


一本夏


刘邦为了保护戚夫人母子所谓煞费苦心,刘邦怎会不知他死后吕后定然不会放过戚夫人母子。但一切都白费了,究其原因,不过是戚夫人自作孽不可活。改换太子一事失败后,刘邦便封刘如意为赵王,这便保证了戚夫人可以安心到赵国当太后养老。另外刘邦还安排对吕后有恩的周昌去辅助刘如意,吕后非常敬重周昌,这样来吕后就不敢轻易下手了。刘邦还打击了吕后的党羽,他深知兵权对吕后的重要性,他派陈平等人执皇帝令牌去擒杀吕后的妹夫樊哙,但是陈平没有杀掉樊哙。刘邦为戚夫人母子铺好的后路,他们没有好好利用,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吕后本来就看戚夫人不顺眼,她还在舂米时还高歌一曲,希望她儿子能来救她,殊不知她儿子也是自身难保,这让吕后起了杀意,最后毒死刘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丢在茅坑待死。



历史难掩美人韵


刘邦在晚年时曾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最后却能如愿。不光朝中大臣极力反对废长立幼,精明强悍的吕后还请来了“商山四皓”,导致刘邦最后不得不放弃。

在这之后,刘邦就一直闷闷不乐,他怕吕后会因这件事记恨戚夫人母子,在自己死后会对戚夫人母子下毒手。吕后的为人刘邦是最清楚不过的,从她诛杀韩信、彭越,刘邦就见识到了她的残忍和果断。

因此,刘邦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无依无靠,没有人来保护他们。一想到这,他就痛苦不已,整日忧愁,甚至唱起了悲凉的楚歌。此事被刘邦手下的一个官员发现了,这个官员就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建议刘邦选一个刚毅的人,派他去刘如意所在的封地赵国做国相。

这个人不仅要正直、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不讳,更重要的是他要被大臣、吕后所敬畏。刘邦说他自己也想到了这个办法,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官员就向他推荐了周昌。

周昌时任御史大夫,是刘邦的老乡。他为人刚正不阿,耿直敢言,而且他曾有恩于吕后,说起来吕后还欠他一个人情。

这么看来,周昌的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于是刘邦就立即派人请周昌过来,跟他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周昌也明白刘邦的难处,很爽快的答应了。这是刘邦为戚夫人母子做的第一件事。

另一件事就是在刘邦病危时,有人告诉他,樊哙此时正带领着几十万军队在边疆,还扬言只要刘邦一死,他就率军杀向京城,把戚夫人母子全都给杀了。樊哙是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且他还娶了吕后的妹妹。

刘邦一听这个消息是勃然大怒,此时的刘邦已经是病入膏肓,随时都有可能咽气。他也顾不得消息是真是假,立即召见陈平和周勃两人,命令他们: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刘邦是真的发怒了,他让陈平和周勃二人见到樊哙后,什么都不要说,直接砍下他的头颅。陈平和周勃不敢怠慢,马上就出发了。陈平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寻思着这事儿不能这么办。

樊哙是功臣,又是吕后的亲妹夫,在朝中是有权有势。眼看着刘邦就快要不行了,他一死,肯定是吕后掌权,要是真的把樊哙的头颅带回去了,吕后肯定也不会放过自己,不如先把樊哙押回京城,到时候再交给刘邦发落。

然后陈平就把他的想法说给周勃听,周勃听完连连点头,还夸陈平想的周到,两人一拍即合,到达樊哙军营后就把他抓起来。这个樊哙也没有反抗,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

可是还没走到京城,他们就得到消息,刘邦已经驾崩了,樊哙最后当然是没有杀成。陈平和周勃也暗自庆幸,幸好没有杀了樊哙,不然回去之后吕后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

刘邦为了保护戚夫人母子,可以说尽了自己的全力了,能做的他都做了,不过最终戚夫人母子还是没能逃脱悲惨的下场,不仅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刘如意也被吕后毒死了。


清酒暖风lina215yang


有一天,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刘邦听从了赵尧的建议,任命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并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刘盈:"我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后来刘邦又病得很厉害,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话,那么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高祖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陈平和周勃去军中把樊哙斩首,最终因为刘邦去世而作罢。


红袖招


刘邦晚年想费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最后未能如愿。不光朝中大臣反对,而且精明强悍的吕后还请来了商山四皓(秦朝末年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猗里公季吴实,甪lu里公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的四位,后来隐居于商山,曾经讽谏刘邦废长立幼,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导致刘邦不得不放弃。

在这以后,刘邦一直闷闷不乐,单纯靠戚夫人,根本斗不过心狠手辣的吕雉。从他诛杀韩信,彭越就知道了他是一个残忍和果断的女人,在刘邦死后,一定会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下毒手。这个时候刘邦的一个手下得知后,建议刘邦做几件事。第一,选一个刚毅的人,到刘如意所在的赵国做国相,这个人不仅要正直,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不讳,还要被大臣敬畏。并且向他推荐了周昌(时任御史大夫,是刘邦的老乡,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且有恩于吕后,吕后还欠他一个人情)。周昌知道来龙去脉后,也明白刘邦的难处,很爽快的答应去赵国为相了。目的就是监视刘如意。周昌是吕后的人,用吕后的人去监督刘如意,在合适不过了。

第二件事,就是他听说樊哙说只要刘邦一死,就带领几十万杀向京城,把戚夫人和刘如意杀掉。不管这个消息真假,立即安排陈平和周勃,持他的圣旨去军中,立即杀掉樊哙。但是陈平不这么认为,樊哙作为开国功臣,还是吕后的妹夫,在朝中有人有势,如果把他杀掉,将来吕后掌权,自己就得遭殃。最后把樊哙押到京城。

第三件事,赵国的兵权归代国陈郗统一管理,这就意味着,赵国没有独立的军事能力,自然就不会去反抗吕后了。第四件事,没有让戚夫人去赵国。分开戚夫人和刘如意,就是让戚夫人在吕后手里有个人质,刘如意把柄吕后握着,自然也掀不起大浪。

如此周密的安排,刘邦已经从军事上,政治上还有亲情上完全解除了刘如意的能力,就是让他安心做一个诸侯王。对吕后没有一点威胁,自然吕后也不会杀他。因为杀他不到得不到任何好处,还在道义上留下污点。但是吕后却没有按照刘邦的设想去走,一步步把戚夫人和刘如意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