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怎么从一个混混成长为大汉帝王的?

大平论趣闻


刘邦是凭借什么,从一个地痞流氓成为后来的大汉开国皇帝?

精通历史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汉高祖刘邦之前是一个沛县飞地痞流氓,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刘邦陆陆续续成为沛县一县之主,在加之后来成为了大汉的开国皇帝。而刘邦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战胜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份成功可以说是非常来之不易的。那么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凭借什么才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才让刘邦从一个地痞流氓最后变成大汉的开国皇帝。下面就跟随我的脚步,一同去看看究竟是哪四点原因,才让刘邦从一个地痞流氓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

第一点原因,刘邦善于用人。

刘邦善于用人也是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刘邦的本质是一个农民,在乡野成长的刘邦,没有见识世界的机会。这种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无法彻底摆脱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努力。出身农民可以有以后的发展,刘邦自己也思忖过。刘邦常说,韩信在军事才能上比自己优秀,萧何在后勤供给上比自己优秀,张良在谋略上优于自己。就是这样的刘邦,他却有一样是项羽怎么也比不了的东西。这个方向就是,在人才的选择和利用上。一方面,他乐于接纳不同的人才,虚怀若谷,恳切求才。即使对方出身不好,刘邦也无所谓。例如樊哙本身是杀猪的。不仅如此,刘邦特别会安排人才,懂得欣赏,也懂得让他们人尽其用。像是韩信,勇武过人,适合做将军,萧何,文质彬彬,适合做丞相。这就造成了一点,刘邦的队伍鱼龙混杂却包含万象,各种人才都应有尽有。西楚这边的军队就是严重的武胜文衰,谋士文官屈指可数。好不容易有个范增,还被度量小,难容人的项羽气走了。刘邦这边有张良有萧何,项羽却没有谋士可用,胜负自然一目了然。项羽囿于出身,用人重门第,刘邦长于草野,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点好像不关紧要,其实关系到整个军队的战斗力。这就是项羽最终乌江自刎,刘邦登上皇帝宝座的一个原因。

第二点原因,刘邦生对了时代。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盛世出能臣,乱世出英雄。因而对于刘邦来说出生在一个战乱不断的时期,对于刘邦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自己功成名就的好机会。当然拥有好机会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将这个机会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就是为何后来大家都会说汉高祖刘邦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因而刘邦生对了时代,是刘邦从一个地痞流氓成长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点原因,汉高祖刘邦能够容忍负重。

我们都知道刘邦早期对于西楚霸王来说那简直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从鸿门宴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说在当时刘邦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对于刘邦来说那是一个灭顶之灾,对于项羽来说那是万万不能忍受的。在后来随着刘邦的不断壮大,和在一些利益方面的因素,让刘邦开始触犯了项羽。可是刘邦此人注定就是一个非等闲之辈,当自己的实力不能够与项羽匹配的时候,刘邦选择容忍。即便是项羽让自己吃虫子,做一些毫无尊严的事情。而且这一忍,咱们的开国皇帝就是容忍了三年。刘邦被项羽派遣到汉中以后,刘邦也没有就此安定的过一生,而是选择容忍负重。在汉中刘邦励精图治开始不断壮大自己,在此刘邦也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因而在刘邦多年来的沉淀之下,和不断的发展后。刘邦终于达到了一较高低的能力,在垓下之战中也得以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因而,汉高祖刘邦能够隐忍负重,是刘邦从一个地痞流氓成为大汉开国皇帝的三个原因。

第四点原因,刘邦的身边有一个德才兼备的妻子。

我们都知道刘邦的妻子是历史有名的吕后,也就是吕雉。可以说刘邦的成功大部分源于吕雉,是吕雉在一路上对刘邦的帮助才得以让刘邦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早在刘邦颠沛流离时,吕雉就选择跟刘邦在一起,到最后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这一路上,刘邦吕雉对于刘邦可谓是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扶持。当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开始进行清君侧时,刘邦很多事情做不来或者不愿意做的,都是吕雉代其所为。比如除掉战神韩信等等。因而刘邦的身边有一个德才兼备的妻子是其从一个混混变成大汉开国皇帝的第四个原因。


爱历史


很多人的印象里,刘邦是个不学无术的市井之人,但实际上,刘邦出身市井却卓尔不凡,年少时和卢绾一起读书,后游历四方增广见闻,特别仰慕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魏无忌,因魏无忌已死,刘邦便拜在其门客名士张耳门下提升自己能力。


谁说我是文盲,我不仅上过学,而是很有文采,诽谤我的人居心叵测。—我是个文化人

刘邦是上过学、读过书、有文化的人,关于这一点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多处都有所提及。他和卢绾的关系好,不仅因为两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还因为两个人是一起读书的同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刘邦念过书。

另外,张良将《太公兵法》的内容说给刘邦听,刘邦都能够听懂,这让张良感到很惊讶,因为他曾经给给很多人说过《太公兵法》,但大多数人并不理解,而刘邦却能理解,不学无术的人想听懂兵法,这个玩笑开的有点。



刘邦成就帝业之后,在回乡时,做了一首《大风歌》,其中的格局、胸襟、气魄、文字让很多文人墨客汗颜。

认怂并不可耻,自尊不值一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屈能伸如我

丁公的刀已经架在我的脖子上了,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自尊了,保住自己的姓名要紧。说一句“英雄何必为难英雄”,对我来讲非但没有任何损失,还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项羽是个君子,是我的兄弟,因此我的一家老小由他照顾我很放心,我的父亲就是他的父亲,如果他违背人伦一定要把父亲大人煮了的话,那就分我一杯羹吧!说我厚颜无耻的人是狭隘的,我是在用智谋存好吧。

汉初三杰牛不牛,但都为我所用,项羽牛不牛,但为我所灭。—最牛的人是我

人们都说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居功至伟,但是却忽视了他们背后的一个身影,这个人就是我刘邦,没有我的赏识和提拔,他们固然能力不凡,但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得偿所愿。


请注意他们三杰前面要加上“汉”,因为做了汉王之臣,才成为杰出之人。同样所谓的“汉初三将”:韩信、彭越、英布,也是我刘邦提供了机会,他们才能一举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成就自己的名将之路。

宠爱的戚夫人,信任的吕皇后,过气的异姓王,刘氏的家天下。—运筹帷幄的我

对于戚夫人和刘如意,我确实喜欢,也曾经动过废长立幼的念头。但我最信任的还是吕雉,因此最终我还是选刘盈继位,刘盈羸弱而吕雉刚强,互为表里、内柔外刚。


群臣之中已没有不臣之人,诸侯之中也没有异性之辈。如今天下均势已成,我终于可以安稳的休息了。

休养生息、御民以宽,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样的国策,说我是一代圣君不为过。—我就是刘邦

天下人苦秦久矣,皆因秦法严苛。我大汉之法虽秉承秦律,但驾驭百姓以宽容的刑法,鼓励百姓休养生息,随无为可大治。我对律法确实一窍不通,但是有萧丞相代劳,只要遵从旧制便可以长治久安。

没本资本和匈奴硬拼,那就放下架子不充好汉,采取和亲的办法。—我不是英雄

匈奴人的骑兵骁勇,大汉还没有能力与之抗衡,那就先用美女、财物联结其心,慢慢搞我的经济建设,等国力强盛了,就是你们这些蛮夷的末日到了。

匹夫之勇历来是我所摒弃的,我从来都是用智不用力的。说我搞阴谋诡计的人是别有用心,没有和亲之策和定都关中,哪里来的西汉百年基业。我不做好勇斗狠的“英雄”,我要做低调隐忍的“匹夫”!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刘邦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屌丝逆袭,他出生农户,但志向远大。

还广交好友,在沛县时的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卢绾等等;

又通过“造谣”他是赤帝之子,给自己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善用贤能,张良、萧何、韩信等等;

收买人心,当年进入咸阳城的时候约法三章,大获民心;

审时度势、韬光养晦,鸿门宴全身而退就是证明,项羽分封给他个汉王,退回汉中;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项羽杀了义帝,正好给了刘邦举兵讨伐项羽的借口。

以上内容都是我昨天刚发的那篇文章中的一些简要说明,详细描述最好还是去看看!



军武处


首先,我先要纠正一点,刘邦,不是一个混混,更不是一个流氓,他也不是一个农民。

刘邦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家有自己的庄园,有自己的生意。而且他的家族在他的家乡还有一定的人望。

这是刘邦的出身家庭背景。

我们再来看刘邦本人,他是一个农民吗?不是,他是一个混混吗?不是。他是秦帝国最基层的干部。他是水亭的亭长,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应该算是基层公务员,或者基层党干部。所以他既不是无业游民,也不是混混。至于流氓,那就更不是了,也许他身上有一种流氓气息,和地痞的习惯,但它本身绝对要与那些无赖流氓区别开了。

关于他为什么能够从一个最低级的管理,爬到最高的位置。这我就不用多说了,直接引用他那三句话就行。

要说运筹建策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张子房;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之士,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任,这才是她白给我的根本原因啊!

原文如下: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谢谢指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