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作为家长该如何是好?

马善人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已经成了众多家长的一块心病。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游戏?根源在哪里?

赵老师以为根源还在家长自己身上。

从孩子第一次接触手机起,家长就没有做过很好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的监管。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觉得小孩子拿手机玩一会儿,打打游戏,看看视频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懒得去管。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放纵,使孩子对手机游戏慢慢产生了依赖,以至于不能自拨。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认知判断,意志品质,价值取向仅仅只是一个孩子的程度,他们哪里能够抵挡得住网游的刺激和诱惑?除了游戏手机网络中还有很多信息,他们哪里能抵挡得住光怪陆离信息侵蚀和迷惑?

一些家长回到家自己本身就抱个手机放不下,不陪孩子学习,不陪孩子玩耍,也不陪孩子说话,还三令五声的呵斥孩子快去看书去学习。孩子在写作业,自己在刷手机,孩子在玩游戏,子还在刷手机。当孩子缠磨着也要玩手机时,缠磨得实在不行,就干脆给了,“滚一边玩去”。于是,手机就成了孩子的玩伴!如是这样,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才怪呢?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挣钱,忙于饭局,忙于各种各样的事,就是没有时间陪孩子。即使有时出门带着孩子,也嫌孩子在跟前磨来磨去太麻烦,影响他的应酬和做事,干脆给个手机,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孩陪着手机去玩。

有些家长嫌孩子待在家里麻烦,老是在眼前晃悠,既不出去玩,还不看书学习,总想遛遛没没玩会手机,扛不住孩子的磨,就一次一次的妥协。于是,手机就成了孩子的保姆和伙伴。殊不知,这种妥协,让孩子对手机游戏的沉迷越来越深。

还有一些家长,孩子才上小学、初中,就给孩子配一部智能手机上学带着,还美其名曰:“方便和孩子联系”。殊不知,你给孩子配的不是一部智能手机,而是一部慢性毒害机。它会侵蚀孩子的时间、健康、意志、心智、理想、学习,甚至是品质品德。

如果您是以上列举的家长中的一位,或者有些地方相似,那您就不要再跺脚抓狂“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孩子之所会对手机游戏如此沉迷的根本原因就在你那里。

如果你自身不痛下决心改变的话,那神仙都帮不了你。

我也是家长,我深知养孩子的不易,更深知教育孩子的难。我完全能够理解当父母的无奈和无助。所以,我给您提几点建议,也是警告我自己,我觉得只要您能做到就一定会收到效果。

第一,全家戒手机,从你做起,你们家长的手机换成功能机,孩子的手机没收存放,全家“立军令状”。

家中手机的用途只有一个那就是接打电话。如果你说,那不行啊!我怎么能没有智能手机呢?我还有很多业务要拿手机去做呢!我不能没有智能手机的。更何况我的孩子要是没有手机玩,他是要和我拌死命的!如果真是这样,赵老师只能说你的无助根本不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而是你压根就管不了你自己,也管不了你的孩子。那就没办法了,你自己都管不了你自己还能怎么办?孩子还要你管,没有人到你家替你管孩子吧?

第二,再忙都要腾出时间,腾出时间好好的,认认真真的,负责的,耐心的陪陪孩子。

周末、节假日,最好带着孩子到户外,最好是郊游、运动。最好是游玩在安静优雅、风景宜人的山水之间,以此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慢慢的回归。

第三,好好的陪孩子说话、聊天、谈心、下棋、喝茶,什么都行,只要你在真诚、耐心的陪伴他、关注他。

你是家长,不是手机。你的身份角色谁都代替不了。你有情感,你有关怀,你有爱,而手机没有。你的关注、陪伴、爱和关怀孩子能够感受到,而他在手机那里感受不到。只有你才可以代替手机,替换掉孩子心中的手机。

如果您说,我要工作,我要挣钱,我哪里有时间,我哪里有精力呀?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时间,要挣钱,要工作。赵老师只能说,那你就和你的钱,你的工作一块生活吧,就再不要说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的建议很真诚!如果您真的想戒掉孩子对手机游戏的沉迷,那就应该从自己做起,痛下决心,持之以恒,带着孩子,陪着孩子,帮这孩子,领着孩子,相信你的努力都能感动老天,相信努力之后,你一定能看到美好的结果!祝福!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一起分享教育生活!


赵广宇教育漫谈


当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时,家长应如何正确处理才能让孩子免受其害?

一、用读书、做游戏等亲子活动,使孩子忘掉手机

我们常说陪伴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所以,我们建议各位家长,平时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手机的诱惑无法抵过亲情的温暖,在闲暇时间可以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做作业、看书,多陪孩子做亲子游戏,这样孩子有事做,自然就不会只想着玩手机游戏了。

二、孩子哭闹发脾气时,家长不要用手机“解围”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习惯,只要孩子哭着闹着发脾气时,就拿出手中的“万能法宝”手机用来解围。而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多半是父母平时不注意造成的,这会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有耐心,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总想着给孩子手机玩的方法,来快速解决问题。

三、孩子面前少玩手机,清除手机有害软件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家长要多克制一下自己,尽量少玩手机,特别不要在孩子面前打游戏,或是玩手机麻将等。

现在的手机软件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商家为了赚钱,里面会植入很多广告,自动下载安装相关的游戏。而想要让孩子玩得安全,家长一定要监管孩子使用的手机软件。手机上一些有害的软件必须坚决予以清除,谨防孩子被有害的软件侵蚀。


蒙爸育儿小讲堂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很多的家长都因为这个问题而头疼,其实只要弄清楚这背后的原理,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首先我们来分析造成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

1、孩子天生有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和测试边界的行为。而手机游戏本身的产品设计,极大的满足了孩子这种探索欲望,例如游戏中不断地通关和奖励,都是不断刷新孩子新鲜感的诱因。

2、我们人类明辨是非、管理自己情感(自律)、理性地回应这些能力,都是受到大脑的“前额皮质”影响的,而一个人的“前额皮质”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全,所以要求孩子有充分的自律性其实是在“强人所难”。

3、很多家长对孩子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面对孩子的需求,有些家长被纠缠地不胜其烦的时候,会用电视或者手机去充当“临时保姆”,能让孩子瞬间不闹的“有效性”,让很多家长感觉自己发现了“妙招”,但是却给孩子埋下了“坏习惯”的种子。

4、还有一部分家长自己就是手机深度用户,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对着手机屏幕,不能“以身作则”,其实很难说服孩子。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因,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了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往往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例如家长会用“吼”、“打”、“威胁”、“惩罚”、“说教”、“我都告诉你一百遍了”……等等方式。


而孩子通过这些方式学会了什么?


“可以打人”、“不听”、“抗拒、反抗”、“权利斗争”、“想办法别被抓到,作弊”……



那么正确做法是什么?


1、转移注意力

把孩子带离有电视、手机的地方,然后引导说:“你可以玩积木”,注意要用“你可以……”的句式,而不是“你不要……”的句式,还可以与家庭成员一起头脑风暴出大家共同参与的替代亲子活动。

2、有限的屏幕时间

可以提前就孩子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的合理时间达成协议,要求父母平时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以身作则,给孩子留下“言出必行”的印象,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在约定的时间到来时,遵守约定。

3、有限的选择

不要与孩子做“权利之争”,选择是共享权利的细节,比如和孩子说:“该做作业了,你是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如果孩子还是想玩游戏,要和善而坚定的和他说:“继续玩游戏不是一个选择。”然后再次重复那个选择。在给出两个选择后,再赋予自主权,加上一句:“你来决定。”

其实在实施这些方法的时候,需要家长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纠正前先链接”,在与孩子平时的相处中,要确保“爱”的信息得以传递,建立亲密和信任的关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是能与孩子正常沟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