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什么叫青岛?

你的大学有料吗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近代中国看上海",其实将这句话用在青岛身上同样合适。

如同上海一样,青岛主城区的历史并不算久远,而且青岛同样是到了近代才崛起并留下属于它辉煌的篇章。短暂的殖民历史,为青岛留下了大量中西合璧文化遗产,同时也奠定了青岛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青岛下辖区悠久的古代历史

其实如果算上青岛的下辖县市区,青岛的历史算是非常悠久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大约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原始人类活动,著名的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平度岳石文化遗址就是古人在青岛地区留下的生活遗迹。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地区的琅琊、即墨等城邑迅速崛起成为齐国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乐毅伐齐时,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其中一座就是即墨(田单就是在即墨采取火牛阵,拉响齐国收复失地的号角)。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地设置了琅琊郡,郡治所就在今天的胶南琅琊镇。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曾经三次驾临琅琊,建琅琊台行宫,并且也是在这里派出了徐福东渡寻仙岛、求仙药。

汉朝时期,青岛先后被设置为胶东国、琅琊郡。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刘彻未被封为太子前就是胶东王。所以当刘彻继位后,曾多次巡幸琅琊、即墨,并在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留下了众多文化遗迹。可惜到了王莽篡汉后,胶东国被废,即墨也日渐衰落。

直到唐宋时期,以胶州湾内板桥镇及港口为中心的胶州湾地区再度兴起,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和海上贸易中心,可惜明清时期的禁海、闭关锁国再次让青岛没落。

青岛主城区丰富的近代历史

一直以来把青岛归类为新生城市,主要是因为它的主城区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这并不妨碍,青岛主城区丰富的近代历史。

在近代,青岛的历史地位极其重要。从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开始,青岛就成了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德国人的到来,虽然给青岛人民带来了压迫跟苦难,但是却为青岛的城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今天的青岛主城区就是在当年德国人城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但是也正是从德国占领胶州湾开始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浪潮,随后导致了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发生。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侵占青岛提出意在灭绝中国的"21条",引起全国人民反对。

经过长期斗争,到了1922年中国得以如愿收回了青岛主权,成为中国收回租借地的先声。正是这期间的种种,让青岛在中国的近代历史当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往事,奠定了青岛在近代中国史的历史地位。

关于青岛名称的来由

"青岛"两字的由来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被称之为琴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叶(即400多年前)。当时的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随后编撰了《地方事宜议·海防》。在《地方事宜议·海防》里关于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的"青"就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在青岛天后宫里有这么一座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 。根据石碑上的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石碑上的"青岛"已经不再是指小青岛了,而是整个青岛地区。

从石碑上的那句"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推断,"青岛"成为整个青岛地区的总称,至少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煮酒君


青岛有资格骄傲:论GDP,2017年为11258亿元,全国排名第12(含四大直辖市及广州、深圳),山东省第内第一,公认的山东经济中心。论政治地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准一线城市。

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青岛为什么叫青岛?为啥不叫红岛、绿岛呢? 关于青岛地名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先讲一个神话故事。

不知道公元前哪一年了,胶东半岛南岸有一个叫姜家庄的渔村,渔哥和琴妹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直到有一天,渔哥出海打鱼,遇大风浪被海中的鲨鱼精给掳走了。鲨鱼精并不想害渔哥,但他的条件却是把美丽的琴妹交出来。渔哥当然不肯,鲨鱼精就派水蛇等喽罗缠住渔哥到了海岸,诱琴妹上钩。

在海边,渔哥把情况大声告诉了琴妹,让琴妹赶紧逃走。后面的鲨鱼精大怒,念起咒语,要用海浪淹没姜家庄。琴妹抱起自己的琴开始弹奏。弹着弹着,琴妹变身一只大海鸥飞到空中,把琴扔在海里,变成了一座岛,压住了鱼精海怪龟丞相。琴妹保住了村庄,镇压了邪恶,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美丽勇敢的女子,就把这个小岛称为琴岛。久而久之念白了,就成了青岛。

再有一种说法,就是胶州湾出海口附近有一个青岛,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时间是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这个青岛,有可能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琴岛。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青岛是在胶州湾内的一个小岛。德国鬼子侵占青岛,首先占领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青岛,并在岛上建立灯塔。德国要给占领地区取一个名字,首先就想到这个名叫青岛的小岛,那就叫青岛吧。而对于这个原来的小小青岛,为了区别,就在前面加一个“小”字。

“青”是一种颜色,难道青岛的命名真和颜色没有一丁点关系吗?还真有。这一种说法认为青岛的“青”来自阴岛。阴岛是胶州湾最北部的一个岛屿,岛上树木茂密,郁郁青青。来往此地的船只看到岛上一片青,就称这里为青岛。时间一长,就成了整个地区的名称。

不过这几种说法,很多学者并不认同。有人认为青岛名称的来源,不是因为什么小青岛,而是胶州湾海口附近有一个叫青岛的渔村,在明神宗万历时成为对外贸易的口岸。到了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清朝为了适应国际形势需要,在青岛设置了海关分支机构。

1886年,有一个名叫刘仓芬的道员,他在一篇有关胶州湾查勘的条陈中就提到了青岛,说胶州湾出口东侧有个高四十七八丈的青岛,隶属于即墨县。不晚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青岛成为了镇,称之为青岛口。

在1898年至1929年分别被德国、日本占据时,这里正式的地名是“胶澳”。德国驻青岛的总督,正式名称为胶澳总督。那时的青岛,只是德占胶澳的一个小小市镇。具体位置,就在胶州湾东侧,青岛市区偏东。和刘仓苍所说的高四十七八丈的青岛,应该是同一个地方。

1899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把德占区统一命名为青岛,这是青岛作为一个城市名出现最早的记载。从此,不管青岛的地名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一片地区就统称为青岛。

在明清以前,人迹罕至的青岛一直隶属于莱州府即墨县。等到青岛成为胶东半岛最大城市时,反而超过了原来所属的即墨。1929年,青岛被收回后,命名为青岛特别市,差不多相当于直辖市了。

1945年,民国第二次从日本手上收回青岛后,依然是特别市。到了1958年,即墨县反而被划给了青岛,一直青岛经济版图上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9月,即墨县改区,这也意味着青岛市的经济再次腾飞,如虎添翼。


地图帝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青岛是一个很美的地名。

不禁使人联想到蓝蓝的海水,青葱的小岛。

那么青岛这个地名是从哪里来的呢?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首先要说的是,青岛这个名字,一开始还真的就是指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为这个小岛终年郁郁葱葱,人们就把这个岛命名为“青岛”,明人王士性的《广志绎》中就有青岛这个地名。

查阅明代的山东方志,也能发现青岛的影子。“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

这里的“青”,便是指青岛。

因为青岛这个名字,它所在的海湾因这个岛得名为青岛湾,由此入海的一条小河也被称为青岛河。青岛河口于明万历年间建港,称青岛口;河两岸的两个村落分别得名上青岛村和下青岛村;河源头的一座山于1923年也被定名为青岛山。

在1897年之前,也就是德国租借胶州湾地区之前,今天的青岛市范围,归属于山东寂寞下面的两个乡。德国租借了胶东湾后,在下图红色区域,也就是租界区内,划分了四个区域。

德军的管理中心就位于青岛区。

从此之后,青岛这个名字就广为人知,在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后,依然延续青岛的叫法,民国时期,收回了租借地,成立了青岛特别市,由此开始,“青岛”这个美丽的地名,作为一个地市级政区,就成为山东省的一颗闪耀的明珠,一直沿用到今天。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青岛”这一名称的出现,就现在已经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青岛”这个名称,原本是指小青岛(也叫做琴岛),面积仅有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面距离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因为小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此名。

\n


\n

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央逐渐移向陆地。慢慢的有了青岛村,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山,小河等也都以青岛命名了。

\n


\n

到了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这个名称来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范围也只有现今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

\n


\n

在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里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同年的十一月先后颁布了胶澳商埠章程和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了。

\n


\n

可见“青岛”这个名字是先由岛名到村名,再由村名到区名,最终才发展到到市名的。


我爱青岛


嗯,这是个好问题。话说青岛,原本就是个小渔村,百年前也没有“青岛”这个字号。胶东区域,最著名的两个县城是即墨和胶州。那么青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青岛的胶州湾海域,原有三个比较大的岛礁,一个是位于今天西海岸的黄岛,因其地势狭长,岛面黄沙遍布,称为“黄岛”。一个在胶州湾北岸,因其岛屿形似莲花,原称“莲花岛”,秦始皇曾远眺此岛,绿荫成片,也称之为“荫岛”。再有一处,就是汇泉湾附近的小岛,岛子地处要冲之地,绿树成荫,苍翠欲滴,称为“青岛”。德国占领胶州湾后,致力于打造东亚新城,引用此岛之名,将新城名曰“青岛”,那座小岛也称为“小青岛”。又因“小青岛”形似古琴,又称为“琴岛”,琴屿飘灯的著名景点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青岛市的名称由来。

其实青岛市的命名多于颜色有关。比如即墨的蓝色硅谷,当年秦始皇远眺的“荫岛”,如今命名为“红岛”。还有崂山的麦岛,据称,原先即墨当地方言,墨字古音为mai,所谓的麦岛,也是因为这个小岛礁石黑色,称为“墨岛”,以讹传讹,演绎为“麦岛”。


石头大狮的膠澳筆記


黑恶不除人民不安!



越战越勇216048977


以前不清楚,但以后可以根据颜色划分职能。首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海洋登陆内地的起点,也是过去历史的见证。黄岛意味着财富和金钱,集中发展新经济新金融等创收行业,主掌资金。红岛则成为政治和商务等活动中心,居中掌控协调周边资源,统筹管理。实现大青岛的发展和腾飞!



AlexandeR


青岛市的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后于明嘉靖年间首度被记载于王士性的《广志绎》中。明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主持修编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记述为:“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这里的“青”,即指青岛。青岛所在的海湾因岛得名青岛湾,由此入海的一条小河也被称为青岛河。青岛河口于明万历年间建港,称青岛口;河两岸的两个村落分别得名上青岛村和下青岛村;河源头的一座山于1923年也被定名为青岛山。

1897年德国租借胶州湾地区之前,今青岛市市辖区范围的建制为即墨县仁化乡和里仁乡。1898年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签订后,今胶州湾的旧称“胶澳”成为此片区域的代名词。德国将该一级行政区建制的租借地命名为“胶州德租界(Kiautschou, Deutsches Pachtgebiet,即胶州湾租借地)”,要塞防线内界规划建设四个区域,即青岛 (Tsingtau)、大鲍岛 (Tapautau)、台西镇 (Taihsitschen) 和台东镇 (Taitungtschen),首府(Gouvernements,近代译为“总督府”)官邸置于青岛。日本取代德国第一次占领统治租借地后,原地沿用前名,并另建了部分城区。1922年,中华民国收回租借地,设立中央直辖的胶澳商埠。1929年,国民政府接收胶澳商埠,成立青岛特别市,至此“青岛”一词正式成为这座城市的专名并沿用至今。


Bu负时光


青岛,又称小青岛,别名琴岛,它既是青岛美的象征,又是青岛美的缩影。青岛、小青岛、琴岛都是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岛。


明朝时,渔民在此处安家,建立青岛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村庄。1897年,德国派兵占领了青岛,改名为胶澳。1929年,国民政府接管,并改为青岛特别市。从这时起,青岛开始代表全市区,沿用至今。

如今,青岛正向着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道路上迈进,祝愿青岛的未来越来越好。


月夏秋枫


青岛因地处中国的东方而得此名。因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其色为青,而故名青岛。青州也是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