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对《天津条约》的反复,说明清朝就是一头倒地待宰的肥猪

1.

1854年,英法两国援引中美《望厦条约》的“十二年修约”条文,先后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和《黄埔条约》,都被咸丰拒绝。

英法恼羞成怒,决定寻机再敲敲清政府的脑袋。

1856年10月,刚好闹出了“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于是,英法各自找到借口,联合向清朝出兵,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2月底,英法联军从炮轰广州开始,势如破竹,一路北上。1858年5月26,联军很轻松就把号称大清国最强火力的大沽炮台摧毁,直逼北京。

6月13日,眼看京城不保,咸丰很识相,立马跟联军言和,签订了《天津条约》。

2.

可是,等到双方换约的时候,咸丰却后悔了。

后悔什么呢?当然不是赔款啊丧失主权啊这类干货,而是匪夷所思的“礼仪”。

按照《天津条约》,列强要到北京换约,并且建立大使馆。但联军们为了避免当年的“跪拜礼”纠纷重新出现,特地在《天津条约》中注明外使可行西礼。

也就是说,这些金发碧眼的长毛子见咸丰,就不用三跪九叩了。这正是“天下共主”的咸丰最难以接受的,他越想越生气。

咸丰告诉联军说:“换约没问题,但是必须按找藩属国的仪式进北京!”

藩属国指的是朝鲜越南泰国等这些小国,他们是清朝的传统邻邦,对清国更是唯唯诺诺,每年都会进贡,行君臣之礼。

咸丰就是被这些番薯国给捧到了自大无知的地步,头发辫子翘上了天。

3.

联军很强势,立马直接回绝了:

“开国际玩笑!决不接受任何贬低外交使节的任何仪式,为了保证安全,我们自带军队随性保护。”

事情闹僵后,咸丰脑洞大开,心里盘算:“小样儿,算你狠,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咸丰随即命令僧格林沁:“洋人执意要带兵京城,你趁机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英法联军真想到意咸丰会来这一手,压根也没把清军放在眼里,就大摇大摆地把战舰开到大沽,打算从这里向北京进发。

僧格林沁忠实地执行咸丰的命令,这一次,把骄傲轻敌的英法联军狠揍一顿。这是清军难得的一次胜利。

咸丰大喜,趁机宣布《天津条约》作废。

4.

英法联军大沽惨败后,哪里受过这窝囊气,立马重振兵马,增兵再战,再次杀向大沽。联军很快就把僧格林沁击溃,占领天津。北京再次裸奔。

咸丰发现事情不好办了,赶快服软:“不要再打了,《天津条约》还有效!”

英法联军这次不客气了:“停战可以,但重新修改《天津条约》,我们此前的要价太低了!”

咸丰见英法如此强硬,很没有脾气:“有话可以慢慢谈嘛!”

于是,清廷和英法联军再一次坐下来谈判,谈来谈去,还是在进京的“礼仪”上谈不通。英法联军不耐烦了,干脆带兵向北京进军。

英法联军离开天津,一路凯歌,很快就打到北京通州,北京形势更加危急。

5.

咸丰又一次耍起小聪明,指示僧格林沁:

“我准备换人,再去谈判,稳住局势。趁此机会,你可伪装成土匪,把谈判使团给绑了。不信治不了他们!”

通州的谈判还是谈崩了。

僧格林沁适时出手,把英法使团39人一网打尽,关进大牢。估计这帮洋人没少被皮鞭火钳老虎凳辣椒水伺候。

英法大怒,立即展开报复,猛攻通州,歼灭僧格林沁所属精锐蒙古骑兵,直逼北京城。

咸丰的天才计划破产,顾不尊严,带着爱妃和御玺,卷起铺盖走人,一溜烟跑到承德,说是“度假打猎”!连逃跑都这么完美,堪称最伟大的行为艺术。

轰隆隆的炮声就把咸丰吓跑了。咸丰是个典型的逃兵,革命的逃兵。

6.

1860年10月13日,联军攻入北京,发现清军已将英法使节团大部分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惩罚中国的野蛮行为。10月18日,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熊熊大火烧毁了咸丰的面子和自尊,只能赤裸裸地站在谈判桌前,哀求:

“别打了,我们投降,来换约修约吧,怎么都成。”

英法联军如愿以偿,退兵。

7.

然而,咸丰的霉运似乎才刚刚开始。俄国人登场了。

俄国人见英法打劫后满意而去,羡慕嫉妒恨啊,就派人告诉咸丰:

“英法入侵清国,俄国不计成本居中斡旋,帮你们,出力最大。现在事成,也该轮到给我们俄国割让一点领土了。否则,沙皇陛下的炮火也不是好惹的!”

俄罗斯脸皮真是厚,居然大言不惭的说出这种撒野的谎话。要知道,在英法暴揍清国之前,俄国人刚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被英法暴打一顿,差点连内裤都输掉。

可悲的是,就俄罗斯这种货色,也把咸丰吓得六神无主。他无力摆平,只得谈判。

8.

咸丰对《天津条约》的反复,说明清朝就是一头倒地待宰的肥猪。

一头肥硕的猪倒地了,被列强瓜分撕吃是必然的。俄罗斯狮子大开口,竟然把清国从西北到东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啃了下来。

连狡诈凶残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想不到俄罗斯这头北极熊,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大的赢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