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图是什么?难道仅仅空耗蜀国的实力?

少华聊史


诸葛亮北伐是一种政治象征,是蜀汉政权能够存在延续的法理依据。

北伐意味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北伐的对象曹魏政权,虽然已经自称皇帝了,但不过是篡汉之贼,沐猴而冠,我们蜀汉政权才是“嗣武二帝(汉高祖与光武帝)”的正统,所以要北伐,要对乱臣贼子“龚行天罚”!

魏、蜀、吴三家都坚持自己才是受之于天命的合法政权,尽管三方都只是占居了局部区域,但是各自的官职设置都具有全国性。就连最缺乏合法性的东吴都不断北伐,“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以标榜自己是正统,蜀汉又岂能例外?

诸葛亮非常清楚,蜀汉只有十三州里面的一州之地,如果什么也不干,就等于默认汉室禅让给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那样就是自我矮化,慢慢地沦为一个分裂国家的割据政权。那样,蜀汉也就不战自败了,因为已经没有了理想信念,没有了法理依据,文臣武将、士人黎庶,都没有忠于蜀汉的必要了。

蜀只是魏和吴的蔑称,实际上蜀汉一直都是自称“汉”,坚信自己才是正统,那么就必须北伐

不要小看正统和法理这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中国有句俗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什么曹丕要强迫汉献帝搞个禅让仪式,不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称帝是合法的、正统的吗?刘备死后,曹魏立即对于蜀汉政权加强了和平演变的舆论攻势,“名士”华歆、王朗等人给诸葛亮写信,陈述曹魏政权的法理正义,奉劝诸葛亮不要凭借益州之小国寡民、逆天行事,而应该取消国号、“举国称藩”。这就是从法理上否认蜀汉是继承东汉的合法政权,从精神上打倒你!



刘备不仅仅是蜀汉的创建者,还是蜀汉的精神领袖,凭借他的强大人格魅力和社会声望,足以使蜀汉政权思想统一,坚信蜀汉才是东汉的真正继承者,只是暂时偏居一隅。但刘禅也好,诸葛亮也好,都没有这个威望,所以建宁太守雍闿在叛乱后才为自己辩护:“我们都知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但是现在天下鼎立,却有三个君主,这让我们这些位于僻远地方的人们都很惶惑,不知究竟应该归附于哪一方面。”

所以诸葛亮专门写了一篇《正议》来驳斥曹魏的理论攻势,提出了刘备后蜀汉时期的两大指导思想:

一、曹丕称帝是非法的、不义的,必将重蹈王莽之覆辙。

二、天命是永归蜀汉的,蜀汉政权北伐是奉天之命讨伐有罪。

姜维是完全接受了诸葛亮思想的,所以才会坚持北伐,即使蜀汉灭亡后,也绞尽脑汁来恢复汉室。所以古今皆视其为诸葛亮的真正继承人

光有批判的武器只能沦为嘴炮,还需要武器的批判,所以诸葛亮才要北伐。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除了李严等少数滚刀肉不信这一套跳出来被当典型办了,蜀汉政权内部是非常团结和谐的。即使到了蜀汉灭亡之时,前线将士接到刘禅让他们投降的命令后,不能接受,拔刀砍石,可见蜀汉军队始终贯彻执行了诸葛亮恢复汉室的思想。

即使面对盟友东吴,使臣邓芝也必须义正辞严地强调蜀汉才是正统:“等到我们共同灭魏之后,如果您要不承认我方是天下唯一的天命正统,那么我们之间一定会战端再起,而且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诸葛亮死后,他的第一继承人蒋琬资历太浅,身体也不好,无法继续推动北伐,只能采取战略收缩状态。而到了第二继承人费祎时期,这种不得已的收缩居然成了常态,费祎也公然否定北伐,导致蜀汉内部思想陷入混乱。即使后来姜维重新树立北伐大旗,但为时已晚,连诸葛亮的旧部董厥、儿子诸葛瞻都反对。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任何一个政权,思想乱必定先从知识分子乱起,蜀汉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谯周。他公然支持曹魏的立国依据——代汉者,当涂高,公然反对姜维的北伐政策,直到兵临城下时公然主张投降。谁能想到之前谯周在刘备时期积极支持刘备称帝,在诸葛亮时期积极支持北伐呢?

到了蜀汉末年,除了一直打仗的军队,文臣和士人已经完全丧失正统思想,自我矮化为地方割据政权,所以才会轻易投降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如果诸葛亮像蒋费时期那样不北伐的话,蜀汉不可能在刘备去世后再延续四十年,实际上蒋、费都是在消耗诸葛亮思想留下的余荫,消耗完了也就是和平演变开始的时候了,这时只有姜维还能够勉强保持这种思想在军队中的存在,但对整个政权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慢慢瓦解,他既认识不到,也无能为力——否则他应该写篇文章来驳斥谯周的《仇国论》。

至于蜀汉的实力,其实在诸葛亮时期没有消耗多少。前三次北伐时间很短,后两次北伐都是三年来一次,每次一季度,蜀汉军也没有打大的败仗,军力国力消耗程度都控制得比较好。

姜维就没有这种可持续性北伐的头脑,基本上是每年一打,这才是消耗国力。


海军史研究会员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或许是当时所有蜀汉人心目中最想说的一句话,这已经成为了整个蜀汉君臣,生活下去的理念。其实在历史上偏安于四川的政权,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只有蜀汉是最让人惋惜和痛心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蜀汉被认为是正统的延续,跟南宋、南明是有几分相似的味道的。而其他政权都是割据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断坚持北伐,是有这么几条原因的。

第一,只有不断北伐,才能告诉世人,曹魏不是正统。

诸葛亮先后进行了六次北伐,虽然成效都比较微弱,但是所达到的效果却是比较不错的。当时的蜀汉只占据了天下十三州当中一个州郡,而强大的曹魏占据着富庶的中原地区。如果这个时候诸葛亮保守不出的话,那不用曹魏前来讨伐,他们自身都会混乱。一个大汉王朝的正统继承者,逐渐会变成小国寡民的地方割据政权,久而久之就会从内部土崩瓦解。诸葛亮的北伐,是为了宣布蜀汉才是天下正统,而曹魏只是篡夺大汉的逆贼,也只有带着这样的口号,才能够让蜀汉上下都有一颗奋斗的心。

第二,北伐才能找到机会,自守只能等着被消灭。

当时的蜀汉是三国当中最弱小的一个,但是它的军队却十分强悍。这是一个比较意外的事情,我们知道曹魏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到了后期兵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诸葛亮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不断北伐,他认为只要北伐成功一次,那他们恢复中原就有了希望。跟曹魏的对战从一两次的突击战,变成了六次持久战,这是诸葛亮无奈之举。不过如果不打,那只有等着被人消灭,只有不断奋斗,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第三,加强中央集权,军民一心。

诸葛亮无疑是当时蜀汉最高领袖,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诸葛亮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刘禅虽然是皇帝,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引导孱弱的蜀汉走上光明大道,所以只能把一切都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心里明白,权力集中在一起的时候,这个集团才不会垮掉,所以他不允许李严开府,他知道分权以后的可怕之处。他心里是向着刘汉天下的,而其他人可就未必了。但是要想一直掌握权力,就必须要掌握军队,掌握军队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北伐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是我们对诸葛亮最好的描述,他一生的志向并没有实现,但是这阻挡了他流芳百世了吗?并没有,反倒是成功的曹魏包括司马家族,成了大家诟病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