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脸”的春秋(67)——成语“趾高气昂”诞生

如果说名号比较虚无,这种快乐不能冲昏熊通的头脑,那连续实实在在的胜利终于让熊通脑子发热。

骄兵必败。

公元前699年,屈瑕讨伐罗国。

罗国,春秋小国,位于湖北房县和宜城。

讨伐罗国期间,屈瑕不接受任何建议,军纪混乱。好像罗国是块肥肉,只能等着他来吃。

从实力角度,罗国确实是块肉,可肉中带着刺。

被刺扎到的屈瑕兵败自杀。

对这次失败,不是实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有屈瑕这样优秀的儿子,熊通内心是自然是非常喜悦的。

连续的胜利让熊通认为屈瑕战无不胜,屈瑕也认为自己战无不胜,‍火海刀山,不服就干。

逻辑学中是负负得正,没有正正得负。但理论总是不能涵盖所有的现实,熊通和屈瑕父子俩的心理就造成了胜胜得负的结果。

对屈瑕的失败,已经有人提前预知,这个人依然是熊通最重要的谋士斗伯比。

出征,讲究送行,预祝胜利。大胜回来肯定高官厚禄,前途无量,提前搞好关系,为自己做政治铺垫。

但也可以说是送刑,打仗嘛,有胜有败,打不好小命就没了,出征前见见,算是兄弟们见最后一面。

楚国是宗族政治,各种王公贵族谋臣大将都是各大家族的人,基本都沾亲带故。平时关系也算和谐,除了政权夺利扩大家族势力斗争下,也会经常聚在一起搞搞party,打打猎,捕捕鱼,强身健体娱乐身心。

作为公子的屈瑕(屈瑕因为封地在屈,改姓屈,是伟大的屈原祖先哈)和斗伯比(斗伯比原来也姓熊,贵族行列)关系也不错。屈瑕出征,斗伯比前去送行,可这次真成了送刑。

送行,肯定会摆一桌好酒好菜,屈瑕没喝几杯酒,走路就飘飘然,脚趾头都是抬起来的,像喝了两斤似的,那个著名的成语趾高气昂就来自这里,从文化意义来说,屈瑕用生命换来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也是值了。

我们多次强调,谋士是懂人心的人,相由心生,对屈瑕的趾高气昂,斗伯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却不能说话。

忠言确实逆耳,但很多时候真的不利于行,尤其是打仗送行这种事,说出来忠言,真跟送刑一样。

因为打仗最忌讳说丧气话,用迷信的说法是你咒我失败,如果我兵败了就是你诅咒的结果,锅都得你背。

用科学的说法是扰乱军心,带兵的将军说不定脑子一热,当场就敢把你砍了祭旗。

这些基本道理,斗伯比都再清楚不过,所以送行宴结束他就赶快找武王熊通,让他再增派兵马接应屈瑕。

前文链接:

序言链接:

首篇链接:

《“要脸”的春秋》重耳会尽量做到每日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重耳的头条号,如果感觉有趣望多多交流、分享和点赞,谢谢支持。

一份小小的祝福送给读者:

两靥笑云生,心境意趣澄。

春秋节义事,千古浩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