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要脸”的春秋(58)——分封,坑己坑人坑了自己人

随国抵抗楚国依靠两个法宝:

一是背靠周天子,天子打架不行,可是道义的体现。有号令群雄的招牌令牌虽然已丢,打起架没帮手,如果楚国敢乱来,做个号召行动,愿意骂架的人还是很多的,天下的吐沫星子加汉江的水都够楚国喝一壶。(楚国兵锋直指汉江背景见上文)

二是一的递进,在尊崇周天子口号的号召下,背靠兄弟,团结汉江一带十几个小国。这是最实际的做法,‍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汉江和楚国赛龙舟不定谁赢谁输。

汉江边的这十几个国家如果是一个国家,抵抗楚国就简单多了,如今十几个分裂体就很麻烦。

搞得随国整天哭爹喊娘求爷爷告奶奶的搞团结,造成这种麻烦就是周王朝建立者周武王姬发(小贴士:周武王姬发),这要说到周武王分封诸侯这件私心满满的事情上。

所谓分封,就是给亲戚和功臣们发个地位认证书,按照“公侯伯子男”划分等级,定好谁见谁鞠躬,谁见谁磕头的规矩。

然后每人分块地,在各自土地上,想干什么干什么,但必须遵守四个原则:

一是听话,地虽然分给你,但普天下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的是都是我的,连你都是我的。

二是按时交钱,用我的地,按时交租,天经地义。

三是定期开会,汇报工作生活情况。

四是子封孙,孙封重孙,子子孙孙无穷匮就无穷封。

火的一塌糊涂的《冰与火之歌》里面的体制就是最典型的分封制。

当年,因为周武王亲戚多,又想都照顾到,还想大家相互离的近点儿,逢年过节方便走亲戚。

于是就把姓姬的封的爵位高,并且围着自己给了一圈地,由于人多地少,所以每个亲戚都只有巴掌大点儿地方。

虽然爵位都很高,但本身地方就不大,按规矩分来分去,越分越小,于是在江湖上都有个统一的称呼——小国。

不是同姓的就都封的远远的,即使姜子牙(小贴士:姜子牙封国)这种牛人也是离自己很远的海边。

至于封到鸟不拉屎地方的诸侯,也没必要再费神费力把那没人要的地方分来分去,一人一大块,种树栽花养鱼喂猪都随便。而这些国家,也不想费神费力对子孙分来分去,于是距离周天子远的国家都很大,在江湖上也都有个统一的称呼——大国。

而正是这份“私心”,却把自己和亲戚们都给害了。

周王朝强大的时候,无论远近大小,大家还都守规矩,不要说打砸抢,小偷小摸都没有,不守规矩就打你。

比如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期,让你有礼貌你见上级就点头哈腰,见下级也得面露微笑,让你唱歌你就成王好周公好生活多美好的歌唱,这就是礼乐治国。(小贴士:周公辅成王)

因此得出结论,不高尚不猥琐很现实:礼乐治国的前提是强大,一切美好建立的基础都是强大。

可当天子实力不行的时候就出问题了,离天子远的国家由于土地多,所以种瓜有瓜,种豆有豆,家中有粮,心胸更加的宽广,心胸的宽广实际体现在土地上,就不停的吞并小国,扩充自己,而这些小国打又打不过,告状又没地方告。

面对这种情况周天子从干瞪眼着急变成随他去的睁只眼闭只眼。

所以,对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可以说是害己害人,合起来就是害了自己人。

而楚国的强大就是沾了这个光。‍(楚国沾光背景链接: , )

因此,过分的私心,得一时之利,有万世之失。

面对现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春秋变幻冷暖交替福祸难测,好的不一定一直好下去,坏的也会变好,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

因此再强调马克思辩证唯物论,是门好学问,学好了,世事洞明,国企私企政府作坊,到哪里都能混个肚圆。

小贴士:周武王姬发,推翻商朝,周朝开国皇帝。在《封神演义》里称姜子牙为相父的那位皇帝。打下天下后,周武王给亲戚和功臣们分土地,就是分封。

小贴士:姜子牙封国是齐国,在今山东,周天子都城在西安,距离确实很远哈。

小贴士: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姬发早亡,儿子周成王太小,周公就辅助周成王管理国家,期间周公兢兢业业,按照礼乐的要求治理国家,并且在周成王成人之后,把朝政归还给成王,没有出现僭越或者篡权的权臣行为,被世人称赞,曹操《短歌行》赞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文链接:

序言链接:

首篇链接:

《“要脸”的春秋》重耳会尽量做到每日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重耳的头条号,如果感觉有趣望多多交流、分享和点赞,谢谢支持。

一份小小的祝福送给读者:

两靥笑云生,心境意趣澄。

春秋节义事,千古浩然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