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最强一战:德军覆灭在即,阻挡从天而降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曾经有一句名言,叫做“世界军事历史上第一条铁律---不要进攻莫斯科。”蒙哥马利之所以说出这句话,原因在于他本身作为一名英国军事专家,自己的国家自崛起以来----甚至自大不列颠王国自成立以来,他们的历史上只曾经出现过的三个危险的敌人,一个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一个是希特勒时期的德国,还有一个就是前苏联。三大强敌中,后者占据莫斯科,前两者全都倒在莫斯科的城墙下。

但是相比较而言,拿破仑败北莫斯科和希特勒折戟结局是完全不同的。1812年夏天拿破仑攻打莫斯科的时候,这位法国皇帝共有61万大军兵分三路,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亲自率领主力军队走中路,准备直取莫斯科。沙俄元帅图库佐夫带领区区24万欧洲最落后的俄军,带领俄国军民实施坚壁清野,在撤退中实施有限反击。然而当年俄国10月就开始飘雪,补给不足的法军在当年10月19日被迫后撤,离开俄国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仅剩3万大军,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就此结束。

相比较拿破仑只在莫斯科门前坚持了区区4个月的时间就被那击退,希特勒却在莫斯科城外足足坚持到了1944年,整个军队到了1945年才彻底崩溃。两个人同时从6月份的夏天开始进攻俄国,拿破仑坚持了4个月,希特勒坚持了4年。而且希特勒在进攻苏联之前,苏联经过了两个半五年计划,综合国力与德国不相上下,战争之初军队数量和质量与德国不相上下。

拿破仑以强击弱,希特勒以强击强,为什么从结果上看,希特勒看起来反而比军事天才拿破仑厉害那么多?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大多数人都看到一点,那就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在战术上有所不同,希特勒的闪电战导致苏联没有来得及坚壁清野,而且1941年从波兰往莫斯科方向运送给养要比1812年容易的多。

然而,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却是,法西斯德国在1941年险些遭遇和拿破仑一样的情况,在当年就遭遇溃败,然而一些十分偶然的因素,却阻挡了苏联人完成这一壮举。

事实上,相比较1812年拿破仑失败的那个冬天,1941年法西斯德军遇到的莫斯科寒冬并不是特别的冷。古德里安战后回忆录记载,莫斯科那年11月24日左右开始降雪。虽然他的军队没有冬装,但这完全是德军咎由自取,老天爷已经很帮他们的忙了,要知道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的时候,降雪比德国人遇到的要早一个半月。而且在有关莫斯科的气象记载当中,几乎每隔30--5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会出现10月初降雪的情况。

从这个角度看,莫斯科那年的寒冬并没有垂青苏联人,反而是帮助了德军。如果大雪早下一个月,德军的闪电战被阻挡,莫斯科附近可以很早的组织坚壁清野,让德军抢不到物资,同时在远离莫斯科的方向上提前设置防御工事,让德军甚至连莫斯科的影子都看不到。

即便降雪来的并不早,初期被打崩的苏军仍然在军民联合下抵抗住的德军的进攻。1941年11月7日,苏联人在即将亡国的时刻,冒着德军炮火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阅兵仪式,士兵们在接受检阅后直接奔赴前线。他们很快就把德军击败,12月6日负责攻打莫斯科的德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大将遭到解职。进攻莫斯科的战争失败,不仅意味着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终结,实际上也对德军来说,一场更大的危险也在逼近。

1812年拿破仑大军撤退的时候,本来只是想暂时想后方温暖地区躲避一下冬天,寻找一些食物,但是军队却因为军事后撤行动发生了溃散。也正是这个原因,希特勒在二战中前期几乎不允许德军后撤,哪怕几十万精锐部队在斯大林格勒被合围歼灭。1941年,战争势力的德国人就面临这样的危险。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元帅朱可夫一生最经典的战役,他在战后回忆称,12月6日,苏军西方方面军从莫斯科南北两面发起进攻,相邻的加里宁和叶利齐地区的兵力准备参与合围,朱可夫已经部署了轰炸机,准备随时对后撤的德军实施拦截。如果一切顺利,能够很快就歼灭德军,从而实施整个战线上的大反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准备追击的苏军遭遇了一场空前大规模的降雪,不得不停止了进攻过,德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在这场大雪面前,苏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军稳步的向后方移动,并且开始沿途部署阵地。苏军被拖延后,德国在整个战场上,得以有机会实施调整,展开后续的第二波进攻计划。第二年年底当朱可夫再次发起“火星行动”准备打击莫斯科方向上德军时,发现德军的碉堡已经无比坚固了,又酿成了朱可夫元帅生平最惨一败,这对德军把战争拖延到第四年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德军能够坚持4年,莫斯科的大雪没有帮到苏联人,反而帮了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