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当年李嘉诚“跑路”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8美女公社8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李嘉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历史的罪人。

为什么李嘉诚家族的资产如此雄厚,但是其声望远远不如霍英东家族呢?因为李嘉诚是靠香港房地产起家的,并且在公益方面,远远没有霍英东家族做的贡献大。

这副图是香港的一栋住宅楼,而最近有多篇关于香港住宅的新闻,诸如“棺材房”等等香港特有词汇频频进入大家的视野,而导致香港住宅出现如此人间地狱情况的,李嘉诚家族功不可没。

所以在香港,李嘉诚家族不是神人,是罪人。




关于2013年,李嘉诚撤资大陆,转投英国这件事。

当年,全球盛传经济危机来临,东亚经济泡沫将破碎,李嘉诚带头撤资大陆,转投欧元区的英国,一时之间《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充斥着多家媒体的版面。

但是,当我们站在2019年的今天,再回首当年李嘉诚的选择,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李嘉诚明显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大陆的经济发展非常的稳定,2013年至今,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一方面是经济体量比之以前更加庞大,同时,部分行业也在进行变革。但是英国呢?李嘉诚投资英国不久后,英国脱欧,目前的欧元区可谓是一片狼藉,并且随着英镑的贬值,导致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投资盈利大幅度缩减,这是实事。

商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而企业家不同,他们是造福人类。

能被称为企业家的人,少之又少,比如我们熟知的曹德旺先生,比尔盖茨先生等等,为什么巴菲特和李嘉诚不能称之为企业家?因为他们都是商人,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逐利”。

李嘉诚撤资大陆,投资英国这件事,目前看来肯定是做了一个亏本买卖,但是考虑到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以实业为主,未来的前景如何,现在很难判断。

据不完全统计,李氏商业帝国在英国的总资产高达3900亿港元: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其中,在伦敦市区还有一个3500套住宅的楼盘开发项目。

英国投资有点颓废后,李嘉诚又去了澳大利亚投资,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亚洲,开曼群岛都有投资。但是总体是以电力,燃油,天然气,房产等基础设施为主。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


古梁镛


为什么这几年富豪榜里看不到我们熟悉的李嘉诚或李嘉诚家族了?因为李嘉诚持有加拿大国籍,不能参加“排位赛”,若抛去身份而言,应该依然能够力压马云、马化腾、许家印这些新时代富豪。

首富和一般老板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在重大事件上有良好的判断,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嘉诚的做法是对的。

中国房地产从08年到18年被称为黄金十年,投资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但13年并不是中国房地产的巅峰时刻,确切的说以后的两年也就是15年到16年才真正是房地产的高光时刻。

那么13年就腾空国内房地产的李嘉诚是不是亏了?从商人的角度讲李嘉诚确实亏了,但又不亏,因为有一个机遇和一个风险,迫使李嘉诚做出这样的选择。

一个机遇就是英国脱欧公投,这是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1月首次提到的,这个机遇把时间点确定了。一个风险就是政策限制的风险,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后来有一位王姓大地产商想学习李嘉诚,但没有成功。

从结果来看,中国房地产依然是稳定的,虽然中间有不少猜测,但趋势毕竟还没有来,房价并没有降,只能说李嘉诚想作更赚钱的买卖。

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主要是伦敦的房地产业,从13年到17年伦敦的房价增长是最快的,平均每年涨幅在7.5%。有人说李嘉诚买下了半个伦敦,赚的自然也不少,总体上看从13年投资伦敦房地产不会比投资国内房地产少赚。

在这里再说一点,就我们看到的而言,脱欧代表着不稳定,为何房价不是降而是升?那么我们要想一想英国为什么脱欧,因为英国觉得自己干的多分的少,好比兄弟闹分家。和欧盟一起对外做生意,不如自己单独和外面做生意,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有众多英联邦成员,可以有更大作为,所以经济前景是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英国脱欧后,为提振经济会做出很多政策调整,这些政策在很多程度上将都具有投资优惠性,就像我们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候一样。在英国投资房地产不用交税,买多少也不受限制,国内国外投资待遇一样。

但不能说李嘉诚已经进化到商业的“化境”,看下英国房地产投资的成分就会发现,是种国际投资趋势,有很多中国资本在里面,李嘉诚的投资只是一份子而已,国内有相同操作的人也有不少,只是和李嘉诚的名气比起来都是无名英雄而已。






徐徐成翔


如果你是李嘉诚,你也会这么干。

李嘉诚的这一笔买卖当然做的最正确的,大家都知道大约是从201516年左右开始,李嘉诚就已经开始抛售大陆的各种物业地产在他的预测下,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应该基本上快要达到顶峰,所以提前出局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事后来分析,李嘉诚从最初的开始抛售各种内地的房地产项目和物业开始到现如今,他大约抛售了2000~3000亿元资产。

这么大一个体量,大家想一想,如果现在再去跑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如果你是李嘉诚,你是大资金的话,最先考虑优先考虑的是资产的安全性,其次才是考虑收益,收益应该是放在第2位的,真正的资金安全资产安全才是第1位的,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就不需要在这里再进一步去阐明论述吧。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应该是商业之王,如果这么给他一个外号,可能你会觉得有点刺痛他的意思,事实上真正的亚洲最富亚洲首富世界顶级富豪应该也能排进前10名以内这样的一种超级富豪,他不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去开玩笑,所以说他做出这样的动静大动作,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李嘉诚毕竟不在内地,其主要地盘是在香港,所以打提前量考虑他的下一步投资动作,那么在他的研究团队给他做出研究结论和判断以后,肯定告诉他在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基本上达到了高平台,毕竟人口红利已经逐步在消失,物价在上涨故一个功能保姆工资都起码5000,那么在一线城市家里面如果有老人,你要雇保姆的话,全职的话,退休金五六千是远远不够的,我想李嘉诚对这些都是经过精确的计算和判断的,在他的科学研究之下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可信和可靠的,所以做出抛售大陆的各种物业地产的做法是明智的。



如果按照咱们在座的那些小网友们考虑的情况,还要把甘蔗的最后一段吃干净,把那些一点点的甜味也都舔没了,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可能会死在沙滩上。

所以从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嘉诚抛售大陆几千亿的物业地产这一做法无疑是最正确和明智,同时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号,房地产肯定要有一个下跌的长久的过程,是多久多大的幅度,我们拭目以待吧。


大家关注下一个信号,如果说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又重新返回大陆,开始布局,开始拿地开始投资,开始找项目,那么那个时候房地产就要开始复苏了,你就可以跟着他的节奏买房了,因为他一般都会打提前量的,这就是一个明智人给的明智信号,我们只要跟着他做就可以了。

李嘉诚所要考虑的是资产资金的安全。他不会再考虑政治经济其他方面的因素浪费时间。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您对李嘉诚抛售大陆的物业地产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有不同看法,他们在下面点赞评论和关注。

文心采露苑,每天与你分享和探讨有价值有温度有深度有角度的财经资讯。


文心采露苑


大资金的选择,不是小资金量的能够理解的。我来说一下巴菲特买入卖出中石油的例子,就能解释李嘉诚的行为了。巴菲特是2块3买的中石油,因为当时中石油的净资产还有3块多,所以他买了。后来跌到2块5,巴菲特又买了。其他人都不理解。等到中国大牛市来了,巴菲特涨到17块就卖了。后来大家也知道,很多人笑话巴菲特啊,因为股价到了48块。17到48差距很大很大,但是巴菲特没这么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不符合规律,也不符合逻辑的。过分了,所以不能要这个利润。古人也说,不义之财不可取。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李嘉诚在囤地上也是不好的,但是他不走极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就是他的思路,也跟巴菲特是一样的想法。


我问木木大师


2013年,李嘉诚开始抛售大陆房产,大量投资英国。当时,社会对李嘉诚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今时间过去了6年了,回过头看看李嘉诚“跑路”的做法是不是正确?我认为是正确的:

第一,李嘉诚的投资原则是不赚最后一分钱,因此他不会在大陆房产最高点卖出。2013年,李嘉诚卖出大陆房产的时候,中国房地产价格并不是最高的时候,但他却赚足了钱。李嘉诚在内陆投资约25年,大家可以想想25年前,中国大陆的房产价格有多低,25年后价格又有多高。据估计,李嘉诚在内陆抛售房产价值上千亿元,赚足了。当然,李嘉诚对当时大陆的房产价格是清楚的,但他选择的时机是中国房地产业的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离开,2013年选择抛售房产是最好的时间节点。从现在的情况看,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今年再抛售房产的话,估计很难出手。

第二,李嘉诚的房产太多,不可能一次性抛售完毕。只有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抛售,接盘侠多,才能保证顺利抛售。李嘉诚在大陆的房产由于数量过多,估计应该在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抛售完毕。现实是,中国房地产业最风光的时候大约应该在2015年和2016年左右的时候,再往后就出现卖难的现象了。从这一点上看,李嘉诚在2013年10月份的时候开始抛售房产是多么明智了。

第三,由于李嘉诚管理的公司是明星公司,其一举一动牵扯面很大带有风向标作用,在社会上容易引起较大反响。2013年,李嘉诚开始抛售房产的时候,社会上就议论纷纷,记得当时顶层也就此发过声。因此,如果其在房地产最高点抛售,对当时国家的房地产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在即将到达高点的时候抛售,容易被社会甚至顶层所接受。事实也是这样,李嘉诚抛售房产事件,社会上仅仅在短时间引起了热议,事件很快就平息了。现在来看,李嘉诚的选择非常正确。

总之说,虽然李嘉诚投资欧州后,中间出了点差错,但其在中国大陆上“跑路”的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欢迎朋友们评论!


小不点333


“投机大王”李嘉诚,近期因为华为在英国投资的事情上来了一把“助攻”。估计也是看到了华为5G方面的潜力才选择“助攻”,要不然早就开始帮忙了。当然,不管怎么说,帮还是要帮的,对于“投机大王”李嘉诚的看法也是有了新的改观。回顾历史,当年李嘉诚“跑路”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一、从客观实际上说,李嘉诚错过了一波房地产大行情。

李嘉诚在国内生意人有着高的地位,毕竟是白手起家,又有着“万贯家财”、首富地位。所以,生意人趋之若之。曾经的自己也是十分的崇拜李嘉诚,但是在后来李嘉诚不断将生意撤出国内,转而投资英国,个人觉得他有“逃跑”之嫌。崇高的地位,一下子被我自己打入了“黑屋”。当然,不论个人感情,还是要真实的看待事情。

从客观的角度讲,李嘉诚错过了一波房地产行情。2013年时李嘉诚就开始不断的抛售国内的房地产,甚至很多有着打折销售的情况,2015年时更是全部完成交易,转移的资金高达2000亿。但是,2016年、2017年时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再一次的呈现着大幅上涨之态。房地产价格更是大幅上涨50%、100%的幅度。如果从实际的涨幅角度看,李嘉诚提前抛光了所有国内房地产,也错过了2016年、2017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角度讲,并不正确。

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讲,李嘉诚将会永远错过国内生意!

李嘉诚作为“投机大王”做任何生意的“精打细算”的帐太过细了,以至于不能够让自己出现一点点的亏损,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保持十二分的谨慎。所以,该“跑路”其就是会“跑路”。但是“跑路”并不是正确的。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讲,现在正处于什么阶段经济周期内呢?处于经济周期繁荣阶段。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也爆发出来,经济衰退阶段;2009年虽然世界经济出现了反弹,但是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2009年至2013年,世界一直保持在高失业率、高企业倒闭数量、高库存之中,经济周期中的萧条阶段。2013年李嘉诚开始频频出售手中的房地产。可是到了2014年时,经济开始呈现复苏之态,经济开始回暖了,美国股市更是达到历史新高的水平。

那么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李嘉诚选择了“跑路”,是正确的吗?并不正确。失去了经济周期中的复苏阶段以及繁荣阶段,错过了一大波行情。


厚金说


2019年1月25日英国电信已成为首间获得中国工信部颁发全国性牌照的国际电信公司,李嘉诚作为大股东,原先在大陆卷走的2000亿港元资产逐步浮出水面。

当年李嘉诚“跑路”的内幕,吃瓜群众那里知道?财经媒体怎么说就性什么,全凭他们一张嘴两层皮。总之对李嘉诚没有客观的评价,总是站在两个极端,不懂商人在商言商的市场规则。

李嘉诚“跑路”岂止在2103年?早在2010年华尔街次贷危机过后,全球楼市反弹之际,李嘉诚就开始大放“烟幕弹”准备撤退。记得当初满屏都是李嘉诚抄底上海楼市的新闻,本人撰写的“李嘉诚是老糊涂,还是装糊涂”一文,阅读量少得可怜。

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卖掉腾讯控股的原始股,更广受诟病视其为弱智。没有想到的是,李嘉诚父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趁欧洲债务危机之际,卖出内地的房地产转战英伦。不但收购了荷兰诺特丹港,法国马赛港,以及南非好望角港等十几个世界大港,而且还完成了千亿英国电信收购案。

称李嘉诚傻瓜,错过2017年内地的楼市大行情也是传媒界;现在夸李嘉诚有先见之明,换了“马甲”以英国资产身份回到大陆赚钱的,也是同一批人。这些人从无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还要给人带上“不爱国”的帽子。

市场经济风雨诡异,没有一点功底及远见,还是少来误导吃瓜群众。


陆燕青


我觉得李嘉诚当时的跑路策略和时间节点是把握的非常准确的。

李嘉诚,曾经说过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他的投资策略基本都是详细的调研观察后,然后在估值较低的时候,大规模进入,享受发展的红利, 无论从90年代抄底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还是2013年撤退后,抄底欧洲的基建能源市场等,都是这样的套路。

那为什么说,李嘉诚的跑路的时间节点非常好呢? 因为他是大资金, 大资金无法向我们小老百姓的小资金,一天就可以卖光,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至少两三年时间, 去卖在一个相对高的节点, 而且卖的时间还不能是在市场的由盛转衰的默契, 这就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了, 用股票操作的属于来说, 这个就是左侧交易, 低价左侧买入, 高价左侧卖出。

我曾经还听到一个谣言,不知真假, 当年绑架李嘉诚儿子的张子强,逃回内地被抓,李嘉诚的要求就是不能遣返回香港审判,因为香港没有死刑,必须在内地审判死刑, 换取李嘉诚投资内地至少15年不撤资的承诺,真实高手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快准狠,必杀啊, 承诺投资的这个时间节点就很有意思, 15年正好是2013年开始跑路的时候, 所以说,高手就是高手, 对大的趋势和时间节点把握的是如此的精确。

如果李嘉诚晚两年跑的话,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经济开始转向了, 就会蜂拥而出,国家为了稳定整体的市场,必然会限制撤资, 看看王健林往海外跑的时间点和结果就知道了, 王健林还是比李嘉诚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飘飘9425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虽然说2013年开始撤有点儿早了,但是看看现在的情况,应该说李嘉诚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

有人可能会说,2015或者2016年再撤不是可以挣到更多的钱,那可是房价上涨最快的时候也是利润最丰厚的时候!

可是大家想过吗?2013年李嘉诚抛售时就引起了注意,但是当时房地产还没有露出颓势,所以出手很方便,如果他晚两年抛售,以他们的资产体量来说能不能抛出去有没有人接盘都是个未知数,也许正是他留下的这段味道鲜美可口的尾肉,才能让他干净利索的脱身去往欧洲。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理财信条。


我的房子我做主


如果你总拿结果来说事

那思维的档次就太低了


历史上,空城计是曹操对赵云

曹操追到赵云营门

赵云打开营门,偃旗息鼓

曹操想,知战之地,知战之时,则可千里而会战。

简单的说,就是选择在那打,什么时间打,都是我来选择。

曹操想的是,今天这场仗,不是他安排的,那肯定是赵云安排的。

赵云为主,他为客。

于是曹操一想,退兵。

从结果来看,曹操失去了一次干掉赵云的机会。

但是,假如曹操上当,他本人就gg了。

风险收益不对等


李嘉诚早就说过

大的资产,首先是安全

其次才是收益


中国的房地产,在他看来,已经具有很大风险,那么离开就是正确的选择。

而选择英国资产,那都是实业,

一时的贬值,根本伤不到他的本金。


决策的做出,从来都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没有任何人能够掌握全部的信息

而李嘉诚能够走到今天

对风险不敏感

恐怕早就gg了


至于说什么不爱国?

我就只能呵呵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