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难解决?代表委员建议不妨跳出编制来思考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让教师找到从教的幸福感、满足感、荣誉感?教师编制关系教师切身利益,是教师队伍建设绕不开的话题。

3月5日晚上,中国教育报“两会E政录”特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就此接受专访。

3月5日,朱永新(中)、刘希娅(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话题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康丽(右)的专访。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记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教师短缺问题通常与编制问题联系在一起,您二位对此怎么看?

朱永新:教师编制问题是个老问题,但是我觉得可以在解决编制思路上有所突破。

大家要看到,编制在原则上是不再增加的,因此在现有的框架内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难度非常之大

,特别是幼儿教师,还有中小学教师。首先,我们的编制在定编时就定得偏紧;其次,编制管理还是沿用过去“大班额”时代的做法,不太适合今后的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所以我个人的意见当然是争取编制,但是不妨跳出编制来思考教师队伍建设。

我提出两个方面的解决思路:

第一,用同工同酬的办法解决教师编制问题。编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体系,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再加上落实退休以后的待遇,解决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这样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没有任何差别,编制问题就不是很突出了。现在的问题是,在编教师与聘用教师的收入差距很大,有时钱的问题比人的问题、编制的问题更关键。

第二,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购买公共服务的时代。也就是说,未来的教师一部分是编制内的,一部分则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解决。现在我已经看到一些公司在为学校提供课程,未来还会有更多课程公司,比如数学公司、语文公司等,没准质量不比学校的老师差。所以,我觉得要突破编制,用创新的思维去破解,当然我们的部门也要提供更宽松合理、更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编制体系,这个并不矛盾。如果考虑到教师培训、“二孩”政策、教师生育这些因素,我们现在的教师缺的不是一点点,光用编制来解决难度非常大。

刘希娅:我也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教师的增量不一定要在编制内解决,完全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简政放权,让学校真正招他自己想要的人,还可以让不优秀、不合格的教师合理化地走出教育行业,这恰恰是一个机制创新的过程,可能会带给学校更好的队伍活力,给学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权。

同时,这样也可以对教师的存量进行清理优化。在我的调研中,一些地方总体不缺编,但其实许多学校都缺编,这是一种结构性缺编,一方面是学科性缺编,一方面是一些行政机关抽调教师,导致教师“在编不在岗”,这种情况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