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重要该教什么?

爱默生不陌生


教育孩子,最重要该教什么?



这个问题扎心了,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在找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孩子还是没教育好。现实就是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其实,有的父母的耐心也不够,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以身作则、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教育孩子最该教什么,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教育孩子最该教的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三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先说良好的习惯,最近辅导孩子作业的事大热,孩子的学习我们家长很用心也付出了心血。可是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什么最重要?成绩吗?

不是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要养成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做题先审题的习惯、一笔一画写字的习惯、做完作业检查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试想,现在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在你的监督和要求下他们取得了好的成绩。等你没有条件或者他不听你话的时候怎么办?这样的好成绩不长久。只有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慢慢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成绩还是问题吗?



做事。做事有头有尾,不能半途而废。一件事做不完又去做别的事、或者遇到困难就不愿意做了这都是不好的。一件事要做完,即使遇到困难也要有自己解决困难方法,哪怕开始方法是不对的,重要的是这个精神。不半途而废、今日事今日毕。

做人,我们常说的良心、品德。孩子学习不好,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开始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孩子习惯不好,没关系,我们多加教育。可是,孩子的品德,一刻都不能疏忽。爱心、尊老爱幼、诚实……太重要了。你这个人别人不喜欢(不是说为了别人喜欢,而是适应社会,)大都是做人的问题。学校里没有同学、工作的时候没有朋友,未来可想而知。

环境改变人,所以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时刻看着我们的,给他们做最好的榜样,生活即教育。

纯属个人观点,不妥请见谅。


潇常妈咪


孩子教育有三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身体要好;

第二性格要好,用规范的语言说就是人格要健全、心理要健康;

第三能聪明就聪明一点。早期0~6岁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段时间多花点时间、多花点精力是绝对没错的。

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快乐的童年,才有健康的人格

2 再好的幼儿园也替代不了父母

3 聪明不是训练出来的,重要的是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

注意事项

聪明最根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一个根本不会玩的小孩是不会聪明的,聪明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他以后学数理化,特别是高中、大学的数理化时,他不会太累、不会太苦。在某种程度上,逻辑的东西是玩出来的。

重要的是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使他今后在跟别人赛跑过程中,始终有强大的力量冲在前面。先跑一步而没有潜在的能力,以后就会大大的吃亏。哪怕你先跑一步,但我有足够的的能量比你跑得快,这才是根本。你先跑一步而没有后劲,往往就会被人远远甩在后边。


鱼果宝宝号


教育孩子,最重要该教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

常言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挌,性格决定命运。教育界也倡导“培养习惯、塑造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幼儿教育大纲也明确规定: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家长来说,提前对孩子进行一些生动活泼的早期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到了幼儿时期,即三至六周岁,就应该配合幼儿老师重点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假如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再想补起这一课,就会很难了。那么,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哪几个习惯呢?

一、文明礼仪的习惯。从您好;您辛苦了;谢谢您;没关系等等文明礼貌用语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遵守公共卫生,遵守交通规则,尊敬父母长辈,尊重同学朋友等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教育和训练抓起,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训练衔接起来。

二、舍得分享的习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全家好几个大人共爱着一个小孩。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条件是可以的,但绝不能让孩子觉得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与其它人无关,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舍得分享的习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讲象孔螎让梨之类的小故事;当孩子懂事以后就要主动要求孩子把好吃得分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吃,长辈们虽然心里不想吃,但也要当着孩子的面高兴地吃下去,还要共同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当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就可以让孩子邀请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好玩具好吃的都拿出来和小朋共享。放学后如果邻近有活动场所的话,家长还可比把自家的玩具带出去让小伙伴们在一起共同玩耍。长此以往,必有成效。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般公立幼儿园在幼儿就餐,睡觉,活动等方面的要求是比较规范的,从入园开始就非常注重让孩子自己吃饭;中午睡觉让孩子自己展叠小被子,整理床铺等;课间话动时让孩子自动取玩具,然后再归类整理放回原处。家长在家里除了在日常生话中坚持按老师的要求教育和训练孩子外,还要主动要求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孩子解答和解决一些劳动中的实际困难或问题。提高孩子自已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心责任感和通过劳动增长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四、忍耐和坚持的习惯。忍耐和坚持是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意志力的重要体现,而培养孩子忍耐和坚持的习惯就是必须让孩子吃苦。现在的大部分家长让孩子享福容易,要让孩子吃苦就难了,但为了孩子能在将来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及早地、主动地、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吃些苦,学会不怕吃苦。小孩子跌倒了,让自己爬起来;小孩子玩耍把手弄破了,简单包一下,再去玩吧;家长带孩出去玩,小孩走不动了,歇一会,自己继续走;小孩走在半路上饿了,家里有好吃的,回到家才能吃……如此等等,创设环境,逐步提高要求和强度,让孩子成长起来,坚强起来!


13453511616


关于这个话题,我在养育孩子期间也是反复思考过,并在实践中摸索和调整着。

再加上经历了家里老人从生病、住院,再到到去世这一系列事件;以及身边众多家庭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

我个人现在认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

第一、人这一生最重要、最珍贵的是生命和健康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的基础。所以,从孩子懂事起,我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景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受侵害,不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因为他的生命健康不仅属于他自己,还属于给他机会来到人世间的所有人,甚至我们看不见的命运之神。

珍爱生命和健康才是人生第一要务。

其他任何事情,如果与生命、健康有所冲突,都可以通通放弃!

第二、感知幸福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这点特别重要。

这个社会负能量太多,这个社会人心太复杂,人事太无常。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要想生存,必须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拥有缔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这种感知力和缔造力与金钱和权利无关,而是一种内心的安定、淡泊和积极向上。

我一直告诉孩子,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幸福是靠自己维持的,幸福是靠自己提升的。

金钱、名誉、权利,只能带来一时的愉悦,但不能带来终生的幸福。

幸福感来源于自己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一朵鲜花、一杯香茶、一片白云、一句问候……都可以从中感知到美好,感知到幸福。

不仅如此,只有自己拥有幸福的能力,才能够影响身边的人,让自己的光芒照亮身边的人。

第三、认真踏实做事的态度

人这一辈子,说短 不短;说长还真不长。

我们无法设计孩子将来的生活和职业,但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他将来做什么,能让他在那个领域立足并有所斩获的,除了专业知识,剩下就是做事态度了。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一切。

一个没有好的态度的人,很难真正与所从事的工作融为一体,更难有所发展和成就。

第四、感恩力

这一点就不赘述了,谈得人太多,也说明这一点特别重要。

好了,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



律政辣妈


最重要的,是教“感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人的“良心”。

感恩里面第一个,是感恩父母的生养教诲之恩,进而知恩图报,孝顺父母、孝敬父母、孝养父母。

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人身是父母给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得到宝贵的人身。

更不要说,父母还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还苦口婆心教我们做人。

所以如果一个人,连对生养了自己的父母都没有感恩心,那他对其他人就更不可能有感恩心了。

这样的人,对任何人好,都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因此他的好随时会变。

因此俗话才说,“一个人再坏,如果他孝顺父母,这样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如果一个人再好,如果他不孝父母,那他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

所以教子最重要的,是教孝道,而孝的实质其实就是感恩报恩。


始终142942699


作为家长,可以容忍孩子学习不好,可以容忍孩子不孝顺父母。但不能容忍孩子为所欲为,不能容忍孩子啃老。得让孩子早早明白,他迟早会长大,自己的路得靠自己走,求人不如自强,哪里摔倒了就想办法自己站起来,没有人会帮你,更没有人同情你,哭泣是没用的。

我有位亲戚大哥,已经快六十岁了,曾经离过三次婚,现在仍然单身。他上有八十六岁的父亲残疾在床已经快十年了,下有十几岁到三十岁的儿子三个。他从小被父亲惯坏了,干事由自己的性子,从不知孝道是什么意思。自己不受苦,家里经常闹矛盾,先后三次离婚。到现在只拿着他父亲的工资卡尽自己花,他从来都不知道教育孩子,三个孩子均由孩子的亲妈带走了。这么大个人受不得半点苦,花父亲的钱不知孝敬父亲,父亲的房间气味浓重外人不敢久呆。看着这状况,我心里老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更懂事?”

我把亲戚家的事当成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们边听边议论着表叔的不对。故事完了,我反过来问他们:“你表叔变那样,究竞是谁的错?”他们一致认为是老人从小没教育好表叔,以至于少时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了。孩子们最后发表了意见和对人生的看法,教育孩子有吃苦的能力才能自强。没有吃苦精神就没有毅力干好一件事情,干不好事情的人就不会有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没有好心态就不会有孝心,没有孝心就不会尊敬老人,更不会教育子女。

我觉得孩子们的观点很正确,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是重要的,因为孩子能吃苦,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都能快速地适应环境,至少不至于受大罪,因为他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有毅力完成艰巨的任务。现在的社会,只要能吃苦的人都饿不下,都有工作干!

谢谢阅读!


坐云端静看百态人生


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如何做一个人。一个人的品行很重要。

一个人的成绩好不等于品行好。成绩不好也不等于品行不好。

为什么现在的新闻中,大家总是很讨厌熊孩子?因为这些熊孩子总是会搞破坏,而且家长也不管,或者是错过了管教的最佳时机,现在管不住了。

在家庭教育中,教他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尊贵。

告诉他不占别人的便宜,因为占了就得还;告诉他不偷别人财务,因为偷了就得身败名裂;告诉他一定要有梦想,因为努力了就有可能实现。

彬彬有礼,热情好客,不卑不亢,尊老爱幼,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给我们播下的种子,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你把最好的家庭教育给了孩子。

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再分享一个识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本身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嘿呦喂哦


文化课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教育,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人的梦想。他就是家庭教育。不要把教育的重担推给学校,是你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当然要给他最重要的教育。

教他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什么是美,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孝顺,教他积极健康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教他面对困难的勇气......

这些不只是说说而已,而需要我们家长身体力行,做好榜样,默默影响。





希望今天遇见


作为家长我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该教的是:‘品德的塑造’ 品德的培养是孩子以后的立人之本,万万不可忽视。

我认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品德的塑造,极为重要道德品质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标准。比如:尊重他人、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等,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礼术,不管是在社会还是在家中,人们都要遵守一定的礼法,例如三纲五常、四书五经、中庸等等,这就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当中,家庭主要承担德育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负责人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现如今有一部分家庭的孩子由于从一出生就被家长视为家庭的中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为孩子服务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尽想着孩子。以至于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认为一切都要以他的舒服和方便作为做事的准则,甚至都不会考虑一下,也好像是不加以考虑的。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但是孩子的监护人,还是负责孩子教育学习的最早的老师,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总而言之,父母作为教育孩子的第一人应该主动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积极地为孩子讲我们中国的传统品德。


小廖同学L


我家一辈辈传下来的是先要教孩子孝敬父母长辈,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