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俄国是怎么样成为欧洲宪兵的?

1813年,俄国军队紧追着法国军队,进入波兰和普鲁士。欧洲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拿破仑征服的欧洲的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反对他的联盟军事胜利。但是沙皇及其同盟者利用这次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不是为了要真正解放人民,而为了恢复欧洲封建统治。

1813年秋,拿破仑在莱比锡附近被反对他同盟军打败。莱比锡战役后,亚历山大一世所率领的军队,于1814年进入巴黎。被革命推翻的波旁王朝,又在法国复辟了。拿破仑被废官职,流放到厄尔巴岛。欧洲君主在维也维集会,讨论从法国夺来的土地。1815年5月,维也纳会议的总约签字 ,根据条约,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划归俄国。

当维也纳会议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悄然回到了巴黎。他极力想恢复权力。但是他苦苦积蓄的起来的力量,在一百天后,最后在滑铁卢被联军彻底打败了。联军再度占领巴黎。拿破仑被囚禁到圣赫勒拿岛,并于1821年死于岛上。革命时被判处死刑的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登上法国王位。为了抵制欧洲革命,奥国、普鲁士和俄国三个反共君主于1815年成立了神圣同盟,所以大陆上的君主相继加入了这个同盟。神圣同盟的领袖发动者就是亚历山大一世。在战胜拿破仑和维也纳会议后,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显著地提高了起来。在神圣同盟的各次会议中,所有反对意大利、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国家革命运动的措施,都是根据俄国沙皇指示抒定的。俄国沙皇成为了“欧洲宪兵”。

阿拉克切也夫的统治。亚历山大一世把神圣同盟的反革命纲领,作为他对内政策的基础。这一政策的积极代表人物,就是沙皇的朋友和顾问阿拉克切也夫。阿拉克切也夫原来是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炮兵军官,被沙皇提升,任陆军部长,获得特殊的权势。他可以任免州长和高级军官,警察也掌握在他手里。阿拉克切也夫统治的整个制度的特点,是贪污、谄媚、收买和专制又野蛮的残忍统治,也被称为“阿拉克切也夫统治”。

人们叫阿拉克切也夫为二皇帝。他有皇帝签署过的空白文书用纸,可能随便使用。他对待农奴特别野蛮。在他的格鲁齐诺领地上,经常放满盛盐水的水桶,里面泡着鞭子,用来鞭打农奴。妇女和儿童,因为一些小小的过失,就要带上好几个星期的颈枷。就是沙皇亲信也私下叫阿拉克切也夫为:该死的毒蛇、野蛮的恶鬼等一些称号。保罗一世在封阿拉克切也夫为伯爵的时候,在纹章上有一铭语,为“无谄媚的忠诚”。但是俄国人民把这一句话改为“对谄媚的忠诚……

因为阿拉克切也夫设立亚历山大一世所提倡的军屯,所以人民非常憎恨他。所谓军屯,就是指那些指定给陆军部的国有农民所在之村或乡。军屯区里的农民变为终身的世传兵士。同时他还得从事家务。所以军队是自给自足的。沙皇想以此减少巨大军队的的费用开支以外,还想借着军屯区来保证自己不受农民骚动的伤害。兵士们分为连和营,住在营房里,一切按照严格的规定做;早晨起床,下田作农务,吃午饭、吃晚饭,都是鸣鼓以及其他军事信号指示。军屯区的居民每天要由指挥军要他们训练一些军事训练。

如果缺课或者工作不好,他们得挨军棍,甚至受夹鞭之刑。夹鞭刑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犯人上身衣服脱光,双手捆在来福枪托上,由人牵着从两列兵士行列中走过,两边兵士用通条抽打他。屯军里是无情地剥削。发给他们份量极少的口粮。但是每当沙皇巡视军屯时,他在每一间营房的桌上都可以看到一大盘烧鹅和烤猪。其实当沙皇在逐一巡阅而走在大街上的时候,这个大盘子也在那里从每一个营房的后门挨个传递。

至于那些兵士们的孩子,叫军屯子弟,情况也非常悲惨。他们在八岁的时候,就得列名军籍,穿上军服。在特别随营学校里由下士军官给予训练,这里的教官极严,如果犯一点小过失,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二十年代初,军屯区的国有农民为数达到三十七万五千人。军屯区设在俄国西部。如诺夫哥罗德州和乌克兰的其他州立。农民坚决抗拒把他们移民到军屯区去。在诺夫哥罗德和乌克兰屯民中所爆发的起义,其规模都特别大。

1819年,在乌克兰邱古也夫的军屯人民,爆发一次大的起义。军屯区人民有邻近农民的支持。起义蔓延到塔干洛格,声势更加浩大。有两营步兵和炮兵派去镇压这里的人民起义。起义很快被沙皇政府派去的军队所打败。被俘的起义军受军法的制裁,阿拉克也夫也亲自参加了审判,他下令用夹鞭刑,把四十多名叛徒首领,当着他们家属的面前,每人毒打一万通条。但犯人和家属都表示很勇敢。大多数人当场打死。阿拉克切也夫又决定当从鞭打二十九名参加起义的妇女。数百参加起义的,屯民充军到西伯利亚,罚做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