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湿气重,手脚冰凉、体型肥胖,常按这3处,轻松祛湿还瘦身

冬季很多人出现胃口大增、手脚冰凉、脸上长痘、体重只增不减等现象,其实都是由于体内湿气太重了,置之不理,长期湿气重还会引发一系列疾病,甚至是恶性肿瘤。那我们该如何去除湿气呢?

湿气重引发的疾病:

1、脾胃病

如果湿气重,特别是冬季易受“寒湿”侵害,导致脾胃病高发,一般都会有这些表现:恶心、干呕、腹泻、胸闷、有积水感、咽部阻塞感等。

2、关节病

关节病一般在阴天、下雨、寒冷、潮湿环境,肿胀和疼痛会加重,尤其是现在天气寒冷,关节易受“寒湿”侵害,所以湿气也是导致关节病的主要原因。关节病临床多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

3、颈腰椎病

每到连绵的阴雨天,就能发现颈椎不适的中青年人群会逐渐增多。特别是现在这个季很容易导致寒邪侵入体内,诱发颈椎不适。

为什么要及时祛湿?

中医养生专家曾说,"湿气乃万病之源”,对人的伤害更是缓慢又隐蔽,稍不留意可能就会疾病缠身。 湿气不会自己好,如果放任不管,湿邪会一步步侵害人体的健康。

起初是引起舌苔厚腻泛黄、皮肤冒痘、大便不成形,久而久之还会引起哮喘、高血压、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等疾病,更甚至是恶性肿瘤。所以祛湿迫在眉睫。

祛湿还需这样做:

1、按摩穴位祛湿:疏通经络

①涌泉穴

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在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垂直于足跟连线,三分之一的位置,也就是足底掌心前面正中心的凹陷部位。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或者指腹轻柔按压涌泉穴,有酸痛感即可,每次揉按3-5分钟即可。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对于治失眠也是很有疗效。

常按此穴有排毒祛湿、帮助睡眠的作用。对肾亏引起的头痛、腰椎疼痛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涌泉穴受湿气入侵,可导致膝关节痛、全身困乏、浮肿等。

②阴陵泉穴

取穴方法:可以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取穴,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45度有凹陷位置就是,如图。

按摩方法:正坐、仰卧均可,舒适即可,用拇指按压在阴陵泉上,按揉结合手法,最后能够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双腿有酸、麻感觉最佳,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阴陵泉穴有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功效。当我们走路逛街时间较长时,或者感觉自己腿比较沉,有胀、酸感觉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阴陵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叉处,约在头顶正中心位置。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来回揉搓或者轻轻敲打百会穴,每次3-5分钟,有发热之感即可。对于此穴位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最好去正规场所,以防烫伤)。

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祛湿排毒,还可健脑宁神。如若该穴若受湿气入侵,会导致头痛、头胀、头晕乏力。

2、中医祛湿,最关键的一步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重,多因喜食喜食生冷瓜果、冷饮等寒凉之物,损伤身体阳气所导致。目前最简单有效的就是药物贴敷,不含激素,更不会有损皮肤和器官。

特别是《本草杂谈》上刊登的—【填香清湿贴】,就是此类方中的典范。

精选龙涎香、白术、茯苓、艾绒等13种主料,20多种辅料,并选取香油加纯精心熬制而成。通过肚脐(神阙穴)将药物吸收,先作用于胃与小肠,再通过脏腑的气化和输布作用,散布于五脏六腑乃至全身,最终达到祛除湿气、健脾合胃、行气消肿、散结通滞的作用。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家足不出户就能查够到。

3、食疗做辅助,祛湿快一步

怀菊山药红枣汤

食材:山药1段、怀菊花3g、大枣10颗、胡萝卜200g。将所有食材洗净,胡萝卜切丁,大枣去核。将除了怀菊花的所有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焖煮4小时左右放入怀菊花即可食用。

此粥能健脾补肾、益气补血、滋润心肺、美白肤色的功效,常食还能改善脾胃虚弱,但是由于此疗法药效慢,对湿气较重人群,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可作为一个不错的辅助疗法。

【附:祛湿前提】

1、少食甜腻食物

冬季人们普遍爱吃,但是还需得少吃或者不吃甜腻食物,因为“甜腻化湿”,而且常食甜腻食物还易发胖。

2、不吃生冷食物

比如生菜沙拉、大白菜、苦瓜等,这些蔬菜,特别是在冬季,身体免疫力普遍偏低,尽量不要吃这些食物。平时的话,最好在烹煮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3、洗头时需注意

在洗头时,不要边洗边按摩头皮,这样不仅不会缓解头部疲劳,反而容易更容易受湿气入侵,而且冬季最好洗完头发及时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