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

九城清歌


四个人都在秦国当过宰相,商鞅是最早的一个。而且秦国就是通过商鞅变法,才强大起来的。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经常被楚国和魏国欺负,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弄得秦国很狼狈,打仗又那不过人家,秦国的国君也是很窝囊。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国君秦孝公,开始启用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强大了起来,可以说那时候的秦国已经是战国之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了。

商鞅还曾经带领士兵,把魏国打败了两次,收复了很多之前丢失的领土。

所以秦国的强大商鞅功不可没,商鞅是贡献最大的一个。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开始当秦王,秦惠文王一上台,就把商鞅给五马分尸了。

因为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很强大了,变法也深入到人心了。可以说有没有商鞅在,都不会影响秦国的强大。

秦惠文王时期的秦国,因为经过商鞅变法太过强势,所以,其它六国面对秦国的虎视眈眈,很是害怕,他们就开始搞了一个联合,共同抗击强大的秦国。这就是历史连纵抗秦。

这时候秦惠文王面对的是六国,因为他若是想对付任何一个国家。六国都有可能联合起来对付他。

也就是在这个紧要时刻,张仪出现了。张仪搞了一个连横抗纵,把六国各个击破,然后又让秦国获得了东出的资本。

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登基,因为秦武王不喜欢张仪,所以,张仪就辞了职,回到了老家,张仪的历史使命也就终结了。

秦武王之后,就是他的弟弟秦昭襄王上位。

秦昭襄王的舅舅就是魏冉,魏冉重用的一个名将就是白起。这期间,白起曾大败楚国和魏国,可以说把秦国的影响力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可是,随着范雎的到来,魏冉开始失宠了。

范雎建议秦昭襄王,把魏冉给罢免,因为魏冉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从秦国的利益出发,而是只考虑自己的得失。

秦昭襄王为了独揽大权,就把魏冉给罢免了,范雎就成了秦国的宰相。

范雎担任宰相的时候,韩国失去了一半的领土,全部归秦国所有。秦国和赵国还打了长平之战,这一战秦国坑杀四十万赵军。

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自此,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相匹敌的国家也就谢幕了。

不过范雎因为私心建议秦昭襄王杀了名将白起,最后他也被灭了族。

这就是这几个宰相的大致情况。

要说对秦国的贡献,每个人都有,但是,只有商鞅的贡献,是足以让秦国脱胎换骨的。


史学达人


分析这四个人谁对秦国的贡献大,要综合进行考虑,这四人在秦国的发展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都在秦国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帮助秦国富强壮大起到很多作用,先分别简单分析下。

商鞅: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商鞅变法。

张仪:拆散六国联盟。

魏冉:立秦昭王,推荐白起,诸侯对秦国进行臣服。

范雎:远交近攻,强化中央集权。

从以上可以分析出,商鞅变法是从制度上进行贡献,这个制度改革,秦国才会能人尽其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综合以上,商鞅变法是贡献最大的,是从制度上进行了全新的改革,秦国才会有统一六国的壮举。


最新老百姓


商鞅:把秦国从被他国欺负的弱国通过变法成为强国,奖励耕战,辅助秦孝公变法图强!主要是把弱秦由国内变强大!

张仪:名利之徒,游走各国。为秦国用外交把秦惠文王时期的强国齐楚魏三国稳住,没有让变强的秦国受到这三国过多的打压。张仪是用连横破纵的外交,继续让秦国发展国立,积累国力竞,稳住秦国。

白起:战神白起,通过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军事上打压他国,灭他国军事力量,蚕食他国国土。

范睢:帮助秦昭王从宣太后,魏冉等手中夺取国内军政权,让有雄心的秦昭王获取主事权利,加强秦王的中央集权统治!

个人愚见,手机编发。


草遮面亦见日月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四人都为了秦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这些人,恐怕秦国未必能够真正的一统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是若是要细论谁的功劳最大还真不好说。


因为这些人都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伟人,要比较他们谁的贡献最大就相当于要比较让华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谁的贡献最大一样,不同的历史环境之下其实很那区分的那么清楚。

不过若是硬要强行比较的话,小编以为商鞅贡献最大。因为他不仅是后人的基础,而且延续的时间也最长。

商鞅入秦之前,秦国虽然经过了百里奚的变法,从一个边陲小国稍稍的强大了一些,可是再大的蚂蚁也只是蚂蚁,根本无法与大象一争高下。那个时候,秦国已经快要被魏国打的灭国了,国内基本上十五岁以上的男丁都入军了,粮食储备也快消耗殆尽了。


可是商鞅入秦之后,商鞅与魏国割地休战,对内主持变法,开始重视农业,经过了几年的修养生息之后,为秦国装备了一支新军,并很快的在秦魏之战中夺回了当初割让出去的土地,让秦国从此有了保家卫国的能力,让天下的各国不敢在轻易的试探秦国的兵锋。


张仪:张仪是在商鞅死后入秦的,他进入秦国为秦国破除六国合纵,在商鞅所建立的基础之上完善了秦国的外交政策,使得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更加的健全,使得秦国能够很快的称霸六国。

至于后面的魏冉和范睢,他们虽然的确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与商鞅和张仪相比,他们两人少了一点为天下万民的大气,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且他们两人的贡献也都是在张仪和商鞅的基础之上的,若是没有商鞅於张仪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根本就没有他们两人发挥的余地。



所以,小编以为这四人之中商鞅的贡献最大,因为他是后面三人的基础,而且后面三人的贡献都只局限在他们那一代或者几代人身上,而商鞅的贡献却一直伴随着整个秦国强大的历史!

如果你喜欢的话,记得点击一下关注!


历史核弹


只要房子根基打得深,打得稳,那么在这基础上建多少房子都是无所谓的,而商鞅就是为这个房子打基础的人。同样的,建造房子时打地基的时候是最困难的。因为你得知道你要起多高的房子,你才能知道打多深的地基。而商鞅变法立足的是千秋万代,所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也是充满着非常多的血与泪,同样也是非常深刻的。所以综合来说,还是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最大。


秦国的历史得从商鞅变法这里一分为二看待。在秦孝公之前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落后于山东六国的。而在商鞅变法之后这一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部超过于山东六国。奠定了秦国强大以及未来一统天下的根本。而张仪则是在这个根基上推动建造房子的第一层的人,而魏冉和范睢则是属于第二层。

而在此后的2000多年里,各朝各代都在重复着秦汉之间的事情,直到今天,商鞅变法时期制定的一些规则今天依然在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商鞅变法对华夏文明史的变迁才是最大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非要在这几个不同时代的人中,一决高下的话,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商鞅的贡献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还是一个边疆小国,是各个诸侯国欺凌的对象,东有,强大的魏国不端吞并秦国城池,西有义渠国烧杀抢掠,南有强大的楚国虎视眈眈,北有匈奴扰乱边境。他为秦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根基。他的主要举措有些几点:

1、他通过废除奴隶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把碌碌无为的老氏族赶下政坛,而废除奴隶制这个举措则大大调动了,国内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2、奖励耕战制度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士兵无论战争胜负,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丝毫利益可言,他们的参战积极性并不高,而商鞅变法中,商鞅订立了一套完整的军功爵制。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士兵砍下一个敌人的头颅就能晋升一级爵位,这在以前是士兵们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士兵们通过军功还能成为将军甚至获得很高的爵位。通过这一方法,秦国士兵的参战积极性空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也是突飞猛进。


商鞅通过农业制度改革,重新分配土地,使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农民通过勤劳的开垦或者纺织,还能得到国家的的奖励。在那个农业时代,粮食就意味着生存还是灭亡。商鞅通过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


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上下组成一个完整的、分工合理的系统,一架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而秦国后世君王都沿着商鞅变法的轨道前行,所以说商鞅变法铸造了强大的秦国,为后世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个兵连祸结的战国时代,强大才是硬道理,没有强大的国力,就算有再多能言善辩的张仪也是徒劳无功。所以说,对秦国贡献最大的是商鞅


历史大观源


商鞅这种人,中国两千年就出了两个,另一个是张居正,可惜万历不是秦孝公,不然整个人类近代史可能都会改写,任何仔细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商鞅的高度不是张魏范可比的,开天辟地之才


三包哥


在我看来,商鞅当属第一,张仪第二,范睢第三,魏冉第四。

商鞅、张仪、魏冉、范睢四人都是六国来的顶尖人才,也是秦国四代政治家的代表。他们不同于本土贵族的视野和文化知识的有限。而是将六国中最先进的治国理念带入秦国,帮助秦国进行深入而彻底的变革,帮助秦国扭转以往国际上弱势外交,帮助秦国变得更强大,为统一全国做了最坚实的准备。四者都曾位极人臣,但结局都很悲惨。如果论功绩,事有大小,功亦有大小。



商鞅—变法与改革

随着秦孝公的一纸求贤令,商鞅入秦,开始了著名的变法。变法的核心是富兵强国,有诸多变革内容是久居西戎、落后无知的秦国所没有的。未变法之前的秦国国家贫瘠,内忧外患。内忧政权不稳,贵族势力过大。外患是东方战场上面对魏国一败涂地,被迫迁都栎阳,丧失了河西之地数百里的核心土地。西方战场义渠等游牧部落势力强大,双方战争不断。



而商鞅变法中的奖战耕织是最重要的一环。这里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将关中打造成优质的粮仓,从而实现国家的富裕,为战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以后打下的汉中、蜀中经营提供了样板。

二是将农民变成了锐士,通过战功换爵位,极大地带动了秦国士兵的积极性和意志力,也为下层军官带来了展现才华的舞台,比如白起、王翦。三是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旧贵族和公室势力,为日后的对外战争创造稳定的内部环境。



商鞅最大的贡献在于将秦国从落后的奴隶社会带入到先进的封建社会。

张仪—外交

以往的秦国,在国际上属于弱势地位,东方六国集体瞧不起。河西之战,魏国把秦国打得快灭亡了,其他五国也不相助。当东方战场上,齐威王与魏惠王争霸之际,秦国在悄然变法。随着魏国在东方战场的失利,秦国抓住时机,发动两次河西之战,魏军在西方战场一败涂地,河西、河东尽入秦国之手。

这时,天下哗然,开始正视秦国,秦国上升为和齐国一样危险的国家。同时,秦国对外进行战争,韩魏首当其冲。这时,东方六国之间战争暂停,开始清理一些春秋时代苟延残喘的小国。秦国一直被当作异族,内部可斗,外部一致对外。



苏秦出山后,开始游说六国,六国建立了合纵联盟,目标就是抗秦。此时的秦国在国际上更加不妙,如果六国万众一心,秦国将面临灭国之祸。而且,六国建立攻守联盟,一旦秦国对韩魏用兵,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张仪的出现,扭转了秦国外交的颓势,开创了秦国外交战场的新局面。张仪相对应地建立了以秦国为核心的连横集团,壮大了秦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张仪在外交上主要贡献是破坏齐楚联盟,解决秦国最危险的信号。一方面,戏耍楚国,使齐楚联盟破裂,又通过丹阳、蓝田两场大战,将韩魏东周拉入连横集团,解决了楚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孤立齐国,使齐国步步变成四战之地,最终在五国攻齐中,齐国走向了衰亡之道。

魏冉—内政

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与其他三位不同的在于他皇亲国戚的身份,这也是他捞取政治资本的倚仗之一。魏冉的发家在于拥立秦昭王登位,顶住了国内外巨大压力,同时在咸阳血腥镇压秦公子们的叛乱,维护了秦国内部的统治。他历经三朝,四度任相,位极人臣,党羽众多,是秦昭王时代第一权臣。



他接棒张仪留下的连横大计,在宋国取得了陶丘之地。又参与了五国攻齐,成功地执行了毁齐大计。赵武灵王后,赵国又成为新的威胁,魏冉曾计划五国攻赵,三分赵国,结果计划被苏秦毁掉。又保荐白起,伊阙、华阳两战灭掉韩、魏两国主力,直接挥师围攻大梁。所以说,魏冉历史功绩不大,但对于秦国的贡献是有目共堵的。由于和范睢争权失败,公元前266年被赶出咸阳城,在封地陶丘郁郁而终,死后陶丘被回收为郡。

范睢—战略参谋

范睢是一个苦命的人,因为被同僚嫉妒差点被打死,随后逃到秦国,凭借自己的战略谋划受到秦王的赏识,被封为应侯。范睢的求职之路,在于公元前266年的一件大事。那就是范睢进荐秦王,成功地将魏冉、高陵君、泾阳君、华阳君等秦国四大本土贵族赶出了函谷关外,废掉了宣太后,大大加强了王权。为后来的六国人才提供了一个更优质的平台,也将秦国对外战争的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他最大的主张便是远交近攻,这也是秦国一直缺少的大局观。范睢为相期间,秦赵爆发了长平之战,范睢实施反间计,使赵国替换主帅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从而为秦国赢取长平之战做出了重要一步。随着秦国强势镇压六国,六国又准备重新建立合纵联盟,范睢利用重金瓦解了六国合纵之人。

可以说,范睢为相的十一年,推动了秦国走向帝业的重大进程。


慵懒国王


无论商鞅、张仪、魏冉还是范雎,都是秦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对秦国的发展富强、对六国的战争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单纯评价谁的贡献大与小,这是很难界定的。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秦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不同,注定了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同。

商鞅重在内政制度上的改革,好比现在的“顶层设计师”,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秦国社会体系制度;张仪重在外交,纵横捭阖,帮着秦国夺取话语权和影响力,塑造一个有利于秦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魏冉重在战功,一时乱起,而能识大局匡扶社稷,又东进开拓,让秦国的战略空间纵深,从此关中之地不再受六国所干扰;范雎重在战略谋划上,帮着秦王收归权利,独断王权,“远交近攻”。

如此说来,这秦国少了商鞅、张仪、范雎、魏冉任何一人都不足以成就其霸业,可见他们对秦国的贡献有多大。

商鞅: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

张仪: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魏冉:魏冉援立秦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魏冉之功也!

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蜗牛爱趴


这个很简单:商鞅打下基础,是贡献最大的;其次是张仪,连横破合纵,提出“进五寸,退两寸”的蚕食战略,巩固国力,树立“战之本”,摒弃单纯的攻城略地的战争政策;再次是范睢,因势利导地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并且助昭襄王剪除外戚力量、巩固王权,维护了秦国的后世根基;最后是魏冉,其作用没什么特别,没有他,早期的昭襄王也可以依靠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