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的“走边、趟马、团场、扯四门”都是什么意思?

魏青衣


这些都是京剧里的行话,也就是属于京剧的专业术语。

一、走边

走边是短打武生的“套路”,由云手、踢腿、飞脚、旋子、蹦子及各种“小排头”等动作穿插组合,以配合行动以前的整神、勒胸、结带、系鞋等系列身段,目的是用于夜行、巡营、侦察、窥探,整体要给人以身手矫健、机警之感。伴奏一般不用重型击乐。“哑走边”更是只用堂鼓轻击、轻点以制造夜幕下的环境。

二、趟马

趟马也叫“马趟子”。主要由圆场、转身、挥鞭、勒马、三打马、高低亮相等动作组成;女趟马还增加卧鱼、掏翎、鹞子翻身等动作,以示英姿飒爽的女性之美。男角色虽多穿短装,但有时却要外罩开氅或敞开衣襟的褶子,右手持鞭,左右扯开大衣襟,以示一往无前的雄风。

三、团场

团场也叫“团圆”、“团结”等,指的是一出戏里该出现的演员一齐出现的时候,这时候叫团场。演员谢幕的时候可以叫团场,演员们都在同一台上面演戏,也叫团场。还有的是一家子团聚,很多演员同时出场,比如《锁麟囊》中薛湘灵一家子团聚的场面,或者是《将相和》中赵王率百官庆祝的场面,都叫团场。

四、扯四门

扯四门指的是演员们变换四个方向,但实际上在原地转动或没有走多远,通过方向的变换来表示空间的移动。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演员要从北京走到天津,但舞台这么小,怎么呈现他既走了这么多,又不显得特别离奇呢(例如“蹭”的一下就过去了)?

就是利用扯四门的这个方法。扯四门是京剧中常用的程式,一般需要赶路的情节,大都需要用上这个程式。具体表现是演员开始的时候唱上一句,然后走几步代表赶路,紧接着停下来再唱几句,再换个方向走几步,因为舞台就这么大,不能总朝一个方向走,就这样变换四个方向,也就走到了。


魏青衣


1.走边:表现武士侠客、绿林好汉轻装夜行或潜行疾走的表演程式。通过演员的云手、踢腿、跨腿、飞脚、旋子、翻身、铁门坎、踢鸾带、飞天十响等一系列动作组成。给人以头脑机敏,动作灵活,武术高强,身手不凡,并能避人耳目的感觉。

2.趟马: (又称马趟子),是戏曲以舞蹈形式来表现人骑马行路的程式化表演技巧。这种表演程式,在舞台上有着特殊的表现力。它是用虚拟手法以鞭当马、并运用许多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骑马飞跑,人在马上握住挥鞭,而马不停蹄飞奔急驰的情景。

3.圆场:戏曲表演动作程式。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跑圆场。

4.扯四门:扯四门是京剧表演中表现行路的一种常用的程式,就是从第三句到第七句要由中到左,由左到中,再由中到右,由右到中变换四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