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qwewzw


关于马占山在历史领域的看法,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全是正面的,纵横前几天在读关河五十州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就感觉在关于马占山的问题上,写的太过草率,把马占山写的都快成马超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的小日本痛哭流涕,实际上这是对曾经的敌人的一种藐视,于是乎我就没再往下看。

今天,纵横来解读一下马占山为何会投降日本。

马占山与日军实力差距太大

实际上中日当时的差距并非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少,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实在是太落后了,只能是不断的挨打,我们都骂张学良不争气,一枪不放丢了东北,这确实够丢人了,人都说丢人丢到家,到张学良丢人都丢不到家,因为他把家丢了,然而这也是恐日的原因,这是张学良基于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得出的结论,日本人当时我们确实惹不起,蒋介石北伐走到济南的时候,还不是一样让日本人给好顿羞辱,真正到淞沪会战的时候,人数两倍以上于日军,还购置了大量的德械装备,结果不照样让人家打得没边。

正是因为如此大的差距存在,马占山在江桥抗日活动才显得异常的英勇,在全国恐日的情况下,马占山领导部队打了真正抗日的第一枪,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当时马占山成了享誉海外的抗日英雄。

1931年10月10日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后,马占山就表示“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保卫地方之责。”在当时的情况下,能说出这句话,可见并没有害怕日本人。

在马占山的带领下,中国守军在江桥阻挡日军的进攻,在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下,马占山的部队守住了日军的进攻,并且给予日伪军沉重的打击。

随后马占山通电全国表示“誓死抵抗,一切牺牲,在所不惜”。然而在日军调集更多的兵力赶来时,马占山势单力孤,最终只能后撤。

马占山为了保存实力成功诈降

江桥失守后,马占山的部队遭遇重创,无法与日军继续作战,已经陷入“前有强敌进逼,后无要隘可守”的境地,缺乏弹药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只能以有条件的情况下“投降”。

当时马占山向日军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就是日军停止一切对吉黑军事行动,第二不得杀害黎民百姓,第三就是给部队补充弹药军饷和器械。

当时日军感觉持续对马占山作战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就完全同意了,随后马占山只身一人回齐齐哈尔,当时张学良也不知马占山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因此派人与马占山联系,马占山当时表示,“我有办法,决不投降”。

马占山继续卧薪尝胆,在伪满洲国担任要职,马占山的声望也从原来的一片赞美到千夫所指,在这样的压力下,马占山是有苦不能言。

在马占山投降仅仅三个月,就在离开齐齐哈尔,通电反正,再次扛起反日大旗。


史论纵横


马占山作为江桥抗战中的头号功臣,带领中国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如此一个铁血铮铮的抗日英雄,为什么会向日本“投降”呢?而且投降之后没多久又再次率兵重回抗日阵营呢?这其中曲折,耐人寻味。

1931年11月中旬,江桥之战达到高潮,马占山率领的部队多次击退日伪军的进攻。随后日军下令对我军进行炮火攻击,马占山部队承受不住日军的狂轰滥炸,弹尽粮绝,江桥抗战也就此画上句号。马占山部队因此遭受重创、元气大伤,战?还是降?马占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继续作战,毫无疑问必定会战败;若是投降,还能保住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显然,马占山选择了后者。1932年,马占山任命黑龙江伪省长、伪军部长,并一直被日方严密监控着。在此期间,马占山在暗中偷偷向黑河运输战备物资。四月一日,马占山带着伪军机密文件、率领二百士兵逃跑,重新回到抗日阵营。

虽说马占山投降日本了一段时间,但在投降期间内,却没有做出任何出卖、不利于国家的事情,暂时的投降只不过是为了更强大的崛起。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和平与民族正义的体现,如此一个能屈能伸的铮铮铁骨男儿,始终是将民族大义放在首位的!


老照片


1932年,马占山宣布投降日本,随即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后兼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顿时中国国内一片哗然,各种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就在世人竞相 谩骂的时候,马占山又做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举动: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 了抗日的旗帜,驰骋于东北边陲的抗日疆场上。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马占山并不是真的投降日军,而是耍了日本人一道。于是,人们对他更加尊敬 了。


朋友的小屋


马占山,字秀方,吉林怀德人(今四平公主岭),满族,奉系将领。他生于1885年11月30日,祖籍河北丰润,其先辈闯关东来到东北吉林谋生。

马占山绿林出身,后来投靠了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哨长。1913年,吴俊升部被改编为民国新军骑兵第2旅,马占山为3团3连连长。

之后,张作霖任奉天督军,他攫拔其把兄吴俊升任黑龙江督军,马占山随吴赴黑龙江上任,被提升为团长 ,率部驻防海伦。

1925年,马占山官至奉系陆军骑兵第17师5旅旅长,期间率部参加过两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从河南新乡回防东北。11月,爆发了郭松龄起兵反奉事件,马占山率骑兵旅在奉天新民(今沈阳附近)白旗堡击败郭军,并生擒了郭松龄夫妇。因平叛有功,马占山于次年被攫升为奉军第17骑兵师师长,不久又荣升为第2骑兵军军长。

1930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军正式归附了国民政府,马占山被委任为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3旅旅长,负责黑龙江沿岸十余县的守备、防务。

1931年10月8日,张学良电令黑河警备司令、步兵第3旅旅长马占山任黑省军队总指挥。两天后,又电令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主席。

史载,10月初,日本关东军出动两个联队的兵力以及8门重炮、40余门野炮、8架战机、4辆装甲车,向黑省代主席兼省防总司令马占山部负责守卫的嫩江桥发起猛攻。马部守桥将士抱“与桥共存亡”的必死决心,以粗劣陈旧的武器,与汹汹来攻的数万日伪军展开激战。

为激励士气,马占山将军亲临江桥火线率部冲杀,他对麾下官兵说:“与其不战而亡,何如誓死一拼,以尽天职”!

江桥守军前仆后继、浴血拼杀,日军第16联队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其凶悍的高波骑兵联队也几乎伤亡殆尽。据事后统计,江桥血战共歼敌867人,日军的第2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差一点被中国军队活捉。

嫩江桥血战是日军入侵东三省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挫败,也是背负“不抵抗”恶名的东北军发起的最强烈的一次抵抗,装备精良的日军志在必得,却被打得大败亏输,伤亡惨重,消息传开后,举国振奋。马占山率部精血守桥,打的荡气回肠,重创日军,不仅轰动中外,也替张学良挽回了一点面子。

遭遇重挫的日军恼羞成怒,急调第2师团精锐主力,重新发起疯狂反扑,中国守军坚决迎击 ,并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日军兵精粮足,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马部弹尽粮绝,力战不支,被迫后撤。

马占山率2万余部众撤出齐齐哈尔,退往克山、拜泉一带休整,张学良电令马占山:即就现驻地整理队伍,继续筹防以重国土而图后效。

之后,马占山在海伦组织黑龙江省临时政府,张学良拨款50万接济马部重整军伍。

不料,孤立无援的马占山在日伪许诺甘词厚币、高官显爵的不断引诱下,竟率部降日,从抗日将军到投降将军,身份与角色落差巨大,其双面人生更让人瞠目结舌,也引来了全国舆论的愤怒声讨。

张学良立即派遣前黑龙江省税捐局长韩立如偷偷潜回齐齐哈尔,劝说马占山悬崖勒马、率部反正,并许愿不计前嫌、反正后仍任黑龙江省主席。在韩立如的耐心规劝下,马占山有了悔愧之意,遂暗下决心挣脱日本人的桎梏与羁绊。1932年4月初,马占山率部悄悄离开齐齐哈尔,随后通电反正, 在黑河重组黑龙江省政府,并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再举抗日旗帜,在日伪军的猖狂围剿下,孤军奋战的马占山在1932年年底由海拉尔退入苏联境内。 七七事变爆发后,马占山亲赴南京请命,被任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他召集旧部配合傅作义的部队作战,参加过绥远保卫战、阴山之战。1949年初,傅作义、马占山、邓宝珊通电起义,北京和平解放。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殁年65岁。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插图为网图】


铁马冰河wu


我知道马占山是小时候听大人说到了马占山牌香烟,那个时候很纳闷,为啥烟还有这个牌子的,长大后才知道马占山是个爱国将领,是个大英雄。


他1885年出生,1903年落草为寇,虽然出身绿林,但是他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率先带领爱国者反抗日本侵略者,汉奸劝他投降,马占山坚决不从。

后日军率领官兵发起对江桥的猛攻,马占山率部发起抗争,社会各界的爱国者纷纷参加抗日队伍,很多青年知识分子也积极投笔从戎。


后来日本建立伪满洲国政权,劝服马占山投降,迫于压力,他1932年投降日本,在伪满洲国任职。任职期间他想法设法破坏,拒绝在各个卖国文件上签字,假装不识字。但是他这一投降举动被国人误解,以为他是汉奸,在进退两难之际,马占山利用伪满洲国的职位召集兵马,筹集军粮,再度抗日。成立了抗日救国总司令部,马占山任总司令。

卢沟桥事变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近军总司令,积极参加抗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配合傅作义攻打解放军,大败而归,随之称病退休。1948年积极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运动。1950年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至于他投降日本人,可能是来源于日军威胁,也可能是他觉得任职伪满洲国对爱国人士抗日有好处,毕竟他是拒绝在各个文件签字的。也可能日本开出的条件太好了,对他产生诱惑了


消失的月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对于历史人物,很难用非黑即白的观点来分析。

衡量历史人物,尤其是军人,要看他对国家民族究竟有没有贡献。


毫无疑问,马贼出身的马占山是民族英雄,也是抗日英雄。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张学良溃逃的情况下,坚定抗日。

918事变,张学良为保存实力,一枪不发,放弃东北溃逃,开创了历史记录。

有20多万东北军的张学良不敢战斗,全线溃败,丢下了无数武器弹药和大量财富。

这种情况下,马占山却率领区区1万多人,在江桥和日伪军血战,给予伪军重创,也造成日军较大伤亡。

最终因为敌我力量悬殊,这才撤退。

马占山在弹尽援绝情况下,仍然坚持和日军持久战。

日军在11月发动对江桥的进攻,进而占领齐齐哈尔。但因马占山的持续抵抗和其他原因,日军直到次年2月才占领哈尔滨,整整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

以马占山这点力量来说,他已经尽了全力,是毫无疑问的抗日英雄。

第二,在原东北军将领纷纷头向下,马占山坚持作战

张学良能力还没有他老子张作霖的十分之一,治军极为无能。

918事变以后,东北军很多高级将领投降日军,拉走了很多部队,比如熙洽、张景惠、臧式毅、张海鹏等等。

这些人用今天的话来说,都是省级大员。

要知道,坚持打下去,马占山不但迟早会失败,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但只要投降,最低程度荣华富贵,还能成为省长职务。

在局势不利,战友倒戈的时候,马占山拒绝日军再三拉拢,坚持抗战,着实不容易。

第三,马占山的假投降

马占山历史上曾经投降过日军,被当时人骂为汉奸。

其实,马占山是在弹尽援绝,被日军几面包围,部下军心不稳的情况下,被迫的权宜之计。

其实,马占山是通过政治手段,尽量实现军事目的。

在马占山所谓投降日寇,成为黑龙江省主席期间,不但保存了部队和地盘,还通过欺骗从日军那里获得了粮食和弹药补给,更延迟了日军进攻的步伐。

到部队稳定下来以后,马占山立即反正,继续抗日。

本来日军2月占领哈尔滨以后,就准备大举进攻,打垮马占山1万多残部。

按照当时的态势,马占山基本不可能再支持超过1个月。

结果被马占山忽悠的日军,直到12月才将马部击溃,前后花费了长达10个月时间。

这就是马占山投降的真相,这才是将在谋而不再勇!

第四,马占山在抗战中的作用

作为东北挺进军的领袖,马占山在8年抗战中也发挥了很大贡献。


萨沙忍不住说一句,连一个马贼都能做到坚持抗日,少帅张学良怎么就做不到!


萨沙


马占山是中国第一位抗日英雄,打响了中国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马占山因此成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英雄。深得举国敬仰。

马占山出身于吉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间因地主迫害上山为寇。光绪年间马占山拨乱反正,率手下从军,成为当地县衙的游击队。1911年清政府灭亡,马占山投靠张作霖手下吴俊升,曾活捉反叛奉军的郭松龄,为张作霖立下大功。9.18事变后马占山出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在日军侵犯江桥时,马占山不顾张学良不抵抗命令,拒绝日本关东军最后通牒,在江桥发起抗战,打响中国抗日第一枪。血战半个月后,终因孤立无援,被迫撤退。虽然如此,马占山依然给了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被人民誉为民族英雄。某香烟公司还生产“马占山将军牌”香烟来鼓舞士气。



1932年,马占山诈降日本,秘密组织款项物资。随后再次举起抗日大旗。多次给日伪军队重大打击。七七事变后,马占山配合傅作义,参加了绥远保卫战、阴山血战、五原大捷等抗日战役,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1938年他到延安治病,毛主席称他为抗日同志,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党的号召,劝说傅作义和平起义,为推动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1951年,毛主席邀请他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他激动万分,可惜由于病重无法出席。同年11月底,他因病去世。去世时给子女留下遗嘱:“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我嘱尔等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诚心诚意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不可稍懈。”



中国人民的第一个抗日英雄就此走完了他光荣伟大的一生。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仍会万古长存。


沧海历史春秋


很多人的历史观都非常稚嫩,以为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除了白之外,其余的一切全都是黑。

在这些人的眼中,历史中的一切投降行为都必须永远地钉在耻辱架中,无论这些人的投降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动机苦衷,都将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实际上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历史中的一切投降行为也并不全是无耻的背叛,有的实际上是有预谋的、有动机、内心仍然对祖国忠诚无比的投降。

马占山将军当年的投降就是这样的情况,马占山原本是奉军大佬吴俊升的手下,吴俊升此人在奉军中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

吴俊升是早年就一直跟随着张作霖打拼江山的拜把子兄弟,在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他也拥有了极大的权势,正因为他的发达,以至于他身边的一些忠诚手下们,也纷纷开始获得了不一样的地位。

马占山早期就是凭借着这些关系在奉军中成长起来的。

张学良之所以不敢和日本人抗衡的原因

1928年,张作霖在从北京回东北的过程中,被日本人炸死了,在老帅被日本人炸死后,少帅张学良转身成为了真正的大帅,执掌起了东北的权力。

在张学良掌控东北之后,原本还有个杨宇霆对他的决定横加干预、对他处处制衡着,但是在杨宇霆被他处死后,东北再没有人能干预他的任何决定了。


(杨宇霆)

虽然有着918那样的事情,但是此前的张学良却是一个非常热血的青年,他为了收回被苏联掌控在手中的中东铁路,于是他就在上位第二年突然对苏联发起了进攻。

原本东北的局势是保持得非常平衡的,日本人想侵吞东北,但一直被东北以北的俄国和后来的苏联制衡着。

但是在张学良攻打了苏联然后被苏联狠狠收拾一番后,他和苏联的关系却开始彻底地交恶了起来。

中东路事件中张学良是被苏联人收拾得很惨的,由此使得他对列强国家们产生了一种恐惧。

九一八事变就是因为他考虑到日本人曾经打赢过苏联的前身俄国、而苏联人战胜自己又如此轻而易举的原因,所以当时他才不敢和日本人发生冲突的。

他怕一旦发生冲突后,日本人就会找到借口,全面侵占自已的东北。

而在日本人侵吞东北之后,张学良是打算通过列强们的力量逼迫日本人把东北还给他的。

但是因为其他列强国家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力大为衰弱、苏联这个以往对东北盯着最紧的列强又因为中东路事件而和张学良关系僵化的原因

所以在九一八事变后,在没有列强出力干预的情况下,东北沦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选择留在东北抗击日本人的马占山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命令东北军撤进山海关内的时候,马占山正担任着黑龙江的警备司令以及一个旅的旅长。

与其他坚决听从张学良命令不抵抗日本人就退出东北的将领们不一样,马占山是非常有骨气的,他拒绝了张学良的命令,选择留在了黑龙江。


然后在黑龙江和日本人爆发了东北的第一场对抗战役,可以说马占山就是真正打响东北抗战第一枪的人物。

在东北全土即将沦陷的时候,马占山是东北所有抗日人物中地位最高、最有声望的人,在他的号召下,无数的志士们开始加入了东北的抗日队伍中、投入了那爱国的斗争中。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部队大部分退到了当时的北平。

在北平的张学良突然听闻到马占山热血沸腾的抗战事迹后,他经过一番抉择,最终把马占山委任为了黑龙江的代主席,给了他一个名义上很不错的头衔以肯定他的抗日事迹,但却没有给他提供一兵一枪的帮助。

向日本人投降的马占山

而为了消除马占山这个巨大的威胁,日本人调来大军展开了对马占山部队的围剿。

虽然马占山以及各队伍的杀敌情怀都非常高涨,但是他们的战斗力相比于日本人还是差距不小的。

因为日本人各方面的武器以及训练明显都不是他们这些临时凑成、同时没有多少弹药枪支的部队可以相比的。

在日本人大军的围剿下,马占山被逼入了绝境,在发现逃生没有太大希望、弹药又所剩无几的情况下,马占山选择了诈降。

日本人并不知道他投降的真正意图,所以在他投降后,给予了他伪黑龙江省长以及伪满洲国军政部长的职位。

积蓄力量反抗日本人但最终失败的马占山

当然我们要清楚一个事情,那就是在马占山担任伪满洲国高官的过程中,他并没有真正选择为日本人效力。

在日本人给他安排就职典礼的时候,他选择装病避开了这件事情。

在马占山就任这些岗位的时候,他也是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应付这些事情的。

马占山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为任何一份触动我们国家利益的文件签上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为日本人的侵略张牙舞爪过,就这样他度过了两个月的时间。

不过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马占山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这段时间中他利用自己在伪满洲国里崇高的身份,在日本人的手底下开始筹集到了大量的金钱以及武器弹药。

然后趁着日本人没有防备的时候,他再度在东北举起了他反日的义旗。

不过因为他重新拉起来的军队同样太过于散乱、稀少的原因,于是在和日本人展开了几个月轮番的游击战后,在他的部队即将被日本人全面围剿后,马占山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在1932年年底的时候撤退到了苏联境内,这才逃过了日本人的毒手。

全面抗战时期的马占山

马占山在苏联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因为想要继续抗日的事情回到了国内。

不过因为当时蒋介石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抗日、张学良自己也没有底气抗日的原因,所以在他多方奔走之后,也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抗日的着落,于是就这样几年时间过去了。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占山被蒋介石委任为了东北挺进军的总司令,在获得了不少蒋介石提供的武器物资后,马占山在抗战中带领着自己的军队一步步向着自己的东北故土推进了过去。


所以说这就是马占山投降日本人的原因,投降这样的事情虽然说起来非常地让人不齿,但是如果放在马占山这样从始至终都想着抗日并在投降后继续筹划着抗日的人身上,却是丝毫不影响他英雄之举的,我觉得他的行为和勾践卧薪尝胆是差不多的,虽然表面上对敌人进行了屈服,但实际上却是在为对敌人进行反戈一击积蓄着力量,誓死牺牲沙场的英雄值得我们敬佩,他这样懂得变通的英雄也值得我们的敬佩。


孤客生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有一种人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铮铮铁骨,誓死不降,不惜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激励着世人。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抗日英雄!


而有一种人,在日本人铁蹄之下,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荣华富贵,甘当汉奸走狗,残害同胞。这样的人,我们只为民族败类!

而马占山则是一个特例,他抗日,他降日,他又抗日!这样的人,我们也可以送他四个字:抗日英雄!


抗日第一枪:江桥抗战

马占山本是马匪出身,后来投靠了奉系军阀的元老吴俊升,成为了奉系军阀的一份子。在郭松龄倒奉战争期间,马占山因为活捉了郭松龄夫妇,一路辉煌腾达,先是晋升为师长,继而成为军长,成为奉系军阀中的实权人物。

918事变之后,东北军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之下,退出了东北。担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公然违抗蒋张的命令,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日本人为了拉拢马占山,许以高官厚禄,均被马占山断然拒绝:“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日本人拉拢不成,遂派大军进攻马占山,马占山率领队伍迎敌,在江桥与日军血战三天两夜,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是为“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被称之为抗日第一枪,极大了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抗日的决心!当时全国各地纷纷赞扬马占山的英雄行为,声援抗日。一时间,马占山声名鹊起,风头一时无两,被誉之为抗日英雄!

降日

不过,马占山终究还是投降了日本人!

在东北绝大分地区都落入日本人之手后,马占山的队伍已经成为了孤军,面对日本人的疯狂进攻,马占山明显支持不住了!

这个时候的马占山开始面临着选择,究竟是是以身殉国还保全性命?

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马占山选择了后者,投降了日本人,先后担任了伪满洲国的黑龙江省省长和伪满洲国军政部长。

曾经的抗日英雄沦为了汉奸,一时间马占山招来了无数的骂名,成为了国人所唾弃的对象。

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去探知马占山为什么会投降日本人,但是都无关紧要了。马占山后面的表现说明,他是真心抗日的,绝不是为了名声。

马占山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他担任伪职期间,想方设法不在卖国文件上签字,甚至自称不识字。并且利用'职务之便,筹集资金用于抗日。

二度抗日

日本人对于马占山同样不放心,想要收编他的军队。恢复了元气的马占山决心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他趁着日本人不注意,逃离了日本人的控制,跑到了黑河,再举抗日大旗。

但终究还是因为敌众我寡,马占山虽然勇猛,最终还是不敌日本人,只能无奈的退入苏联境内。

从苏联绕道回国的马占山,依旧是积极抗日。但是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对于积极抗日的马占山不予理会。

知道1937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抗战开始,马占山才得以如偿所愿,奔赴抗日战场。

马占山虽然降过日,但他并不是汉奸。他的种种行为,足以表明马占山是个有民族大义的中国人,抗日英雄,也是当之无愧!


胡史乱翔


马占山出身土匪,九一八事变前是黑龙江步兵第3旅旅长,1931年10月10日,被临时任命为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不久,马占山与日本人发生冲突,史称“江桥抗战”,马也由此被称为中国抗战第一人。

马占山在莫斯科留影

1932年2月,马占山下水投靠日本人,就任伪黑龙江省长,随即又被任命为伪满军政部长。据说上海有家卷烟厂,趁马占山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时候,生产了一批“马占山牌”香烟,想趁机赚一笔,结果香烟刚刚生产出来,马占山却投降了,香烟挤压,工厂差点倒闭。

但投敌不足两月,马占山掠得大批财物和军用物资后,又马上反正组织义勇军抗日,后兵败退入苏联。由此可见,马占山之所以投降日本,应该是权宜之计,是为下一步继续抗日做准备。

曾经读过马占山后人的一篇回忆文章,文中说马占山个子不高,精明强干,目光炯炯,双目有神,有个外号叫“马小个子”,和人们印象中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有很大区别。文章写得很好,没有美化,没有夸大,口述历史就应该这样,复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后来马占山从苏联经欧洲回国,国民党负责东北党务的齐世英专门到上海迎接,并陪他去南昌见蒋介石。齐世英在回忆录里说,马占山希望借“民族英雄”的名誉谋一省主席职务,但蒋介石没有同意。后来国民政府任命马占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当时担任这个职务的都是上将阶层的军界元老,而马占山不过是东北军的旅长而已。据齐世英回忆,马占山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看过一段抗战资料,不知真假。据说1940年国民政府曾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主席,如果这个任命属实,倒是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当时黑龙江在伪满洲国实际控制下,国民政府这个任命大概是敷衍马占山。马占山也看出自己的处境,于是积极向中共靠拢,平津战役时曾到北平劝傅作义起义。

1949年后马占山留在北京,第二年患肺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