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英法忙着把战斗机送往中国,但空军却选择了苏27,为什么?

成帛锴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国家还是有过一段关系颇为亲密的时期。并且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中国空军几乎可以买到,在当时西方阵营之中任何一款先进的主力战机装备。

当然了,在当时如此宽松的购买军火环境下,为什么当时的中国空军,不选择欧美各个国家,如法制“阵风”,美F-16,欧洲联合“台风”,转而在几年之后选择购买来自俄制的苏-27重型战机 。当然了,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时的中国空军也是经过一番思考和衡量。虽然,当时欧美系列战机普遍的战机电子系统,以及相关的机载雷达,都要比俄制重型战斗机的要先进的多。


但是,当时的中国空军显然也是有着自己首要的作战需求和战术需要的,大飞行航程,以及超大的武器弹药挂载量,就单单在这一方面,欧美系列战机就比不上俄制重型战机。特别是,中国空军部队还从未装备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也因为购买战机是否皮实可靠耐用,也是当时中国空军颇为非常看中的一个指标,同样在这一指标上,俄制重型战机,又再一次胜过了欧美系列的战机。


事后的实际使用效果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空军当时选择了俄制苏-27重型战斗机,作为自身制式主力战机装备,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并且也由于中国空军进口了俄制苏-27重型战斗机,也使得当时颇为落后的中国军事航空工业获得了,一个颇为难得的接触和提升自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战机水平以及相关能力的机会。


航空君


当年并不是看中苏27的战斗力,说实话昂贵的苏27确实不如F15。但是问题就是技术转让方面,当时美国开出的条件就是只卖给你战斗机,中国当时拥有的空空导弹,以及一系列雷达等设备,都是不能够满足F15日后的保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愿意提供技术转让的苏27成为了最不错选择。

事实上当年是受到了海湾战争的刺激,这才开始考虑空军的升级换代,当时竞争者有阵风、苏27、F15,并且当时还有专家认为不如升级现有的歼8。而当时遇到的情况是缺少资金,但是却又想要技术。阵风本来是最想要的一款,而且也能提供技术转让,只不过价格过于昂贵。F15比较廉价,但是却是猴版的,权衡之下就选择了苏27。



并且俄罗斯当时还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诱惑力的条件,那就是可以通过轻工业产品来付一部分款。几年之后俄罗斯更是索性把生产线也卖给了中国,这对于中国的航空产业而言,简直是划时代的意义。苏27这款战机的到来,奠定了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方向,使得不少后续战机都有其血统。像现在的空军主力歼11,以及歼16。


事实上当时这个选择是非常明智的,真正的用最少的钱买到了最多的东西,并且买到了技术。很难想象当年要是没有苏27的技术,中国如今的空军会是什么样子。对于老航空人来说,苏27已经是一种情怀了。这款战机如今依旧在守护着中国的天空,相信在未来这款战机依旧会发挥其作用。


小司马迁论史


确实,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处于蜜月期时,中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比如幸柏林雷达、斯贝发动机、S70直升机(黑鹰直升机的民用版)等装备,但是中国却从未引进过一款西方战机,最后还是选择了苏27战机,这其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说美国。美国当时已经向盟友出口了大量的F15、F16战机,其中F15较为先进,不可能向中国出口,而且即使出口其价格也过高,中国难以承受。至于F16战机,确实是一款不错的战机,性能优秀,性价比高(但是价格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过高),但是美国有意向中国出口的是阉割版,性能不如原版F16。同时,引进F16就要引进一系列其他装备,这样一来就会对美国形成依赖,而美国未来和中国的关系又难以确定,所以最终作罢。

至于法国,法国展示的是幻影2000战机,性能水平也确实很不错,但是无奈价格太高,最终放弃。而英国方面则是其鹞式战机,但是这种战机不是常规战机,属于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很多性能完全不如标准的三代机,最终也被放弃。

转眼之间,到了8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而中国和苏联关系恢复,加上经济开始好转,于是开始计划引进苏式战机,最终选择了苏27,不过此时完成交易的已经不是苏联了,而是新生的俄罗斯。


雇佣兵


当年蜜月期的时候。三大强国轮流伺候着中国,哄咱们开心。中国又不是凯子,为什么要选择美英法的战斗机?选择苏27是最最最正确的事儿,没有之一。美英法最大的本事,就是说翻脸就翻脸。钱交给他们,飞机是不是你的,那就不好说。巴基斯坦买的f16被美国拖了多久?钱是交给美国了,但是飞机被美军拿去自己用了。马岛战争的时候,阿根廷采购了法国的幻影3战斗机,钱给了飞机没给。



中国先后考察了三种战斗机。首先是英国的鹞式战斗机。当年鹞式战斗机在马岛一战成名。那个时候中国把鹞式称为猎兔狗战斗机。没买的原因是中国发现买了这个垂直起降战斗机以后,还得再另外买一款主力战斗机。

接下来就是美国的F-16战斗机。 美国人搞猴版武器,比苏俄还坑。美国人不愿意给中国原版的f16战斗机。给的是猴版叫做F-16-J79。实际上就是把原装的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改了一个很垃圾的J-79涡喷发动机。都缩水成这样了,中国怎么可能会买。



最最想买的其实是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法国人做生意有一个特点,只要钱给到位,性能不给你缩水。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卖的特别贵。中国当时是非常有诚意去买的,还派了王牌试飞员葛文墉去法国试飞幻影2000。葛文墉试飞的考察报告认为幻影2000的电子设备非常先进,飞行性能跟中国的歼八二差不多。

中国一看既然歼八二也这么厉害,那咱们就不用买飞机了,电子设备改进改进就完了。这就是后来跟美国一起搞的和平珍珠计划,中国肉包子打狗,送了两架歼八二到美国花钱让美国改进,结果美国收了钱不办事。



幸亏80年代没有买美英法的战斗机,蜜月期一过,钱交了以后,飞机都不一定拿得回来。转眼这就到了90年代,当时叶利钦还是很有诚意,要拿钱救急。

中国没钱,但是可以拿东西去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狗皮。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那个年代全国轰轰烈烈捕狗运动。拿狗皮换苏27,这是千真万确的真事儿,大家可自行翻阅一下资料。


厉兵


应该这么说。

八十年代初期正是苏联最强壮的时候,美国需要中国参加入其空军体系。里根总统1987年是这么对国会说的,解放军需要先进战斗机对抗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图22M3。

所以美国早在1984年就制定战隼走廊计划,就是出售F16形成中国对苏防御区域。甚至愿低价出售但要求指挥体系与作战信息共享,这当然遭到坚决反对。

显然美国做了两手准备,另一个方案就是降低F16A战斗机的配置,以涡轮喷气发动机替换原本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形成所谓F16/79。美国人主要想法是控制技术外流,使之只能侧重空战,这当然也被拒绝。可是美国为何推荐F-16/79这个明显要落后幻影2000的东西给中国?

从某个角度来说,该机最适合当时的中国,而且美国人算计最厉害在于:最初看起来确实非常实际和认真,当然也是留着坑的。通用公司设计完成后,该型战机从适合战术格斗变成中高空不错的防空型,却又保留了F-16的灵活性,如不是雷达系统落后中国很可能采购。

正因为从该机咨询中发现,用歼8这样高空高速战机改装的费效比非常高,才有后期大投入的“和平典范”计划。

此后,中国对美军主力舰载机F14雄猫表示了兴趣,对此美国并没有反对。

原因是当时中国生产不了不死鸟导弹,仅只出售导弹就将有效控制中国空军的战斗力(请参考阿根廷的飞鱼对舰导弹)。可具体考察后中国发现,F14这东西确实很强悍,可惜,一是太贵,二是武器与后勤维护还要更贵。

F14战斗机携带的六枚AIM-54远程空空导弹:

1980年,美国海军采购AIM-54远程空空导弹的平均单价是45.8万美元,1985年改进后的C型则要60万美元,出售給中国的导弹不要价100万都不大可能的。中国就算只采购4个美式中队也是48架,附带导弹最少需要500枚。光导弹就得花费5亿多美元,还没算飞机本身、备份发动机、初始训练、后勤维护这些费用。

所以,F14雄猫终究只成为财大气粗的波斯猫而非熊猫。

这两个办法都没有结果,美国人说,79你嫌弃太差,可14你又买不起,那就帮你改进歼八2,所以才有了和平典范计划。

1986年歼八2的火控改进达成协议,1987年正式启动。格鲁门公司为美方总承包商,价格5.5亿美元,终以F16的APG/66雷达为基础。当时美国正式推荐了三款雷达,分别是F20的APG/67,F18的APG/65。中国选择APG/66的原因是湾湾的金龙53雷达就是以APG/67作为蓝本,而APG/65的性能虽然最好,但价格又是最贵的。

后面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1989年中美中止军事交流,后格鲁门公司表示可继续完成方案但要求多付3亿美元作为对飞机不良部分的改进费用,中国表示拒绝。1992年,老布什总统任期结束前要求简单终结中美合作项目。两架未完成的歼八2与模型,MK46—2鱼雷,黑鹰直升机备件,TPQ—37炮兵雷达被移交给了中方。

🐧幻影2000

早在1979年法国就向中国推销刚刚完成的幻影2000。原因很简单,法国人想赚钱并摊薄幻影2000的制造费用。当时法国幻影2000与美国F16竞争欧洲市场失败,本国又有大量幻影F1战斗机,空军订单严重不足,想要降低制造成本就必须出口。

中法后续谈判的主力机型幻影2000C:

可幻影2000本身只是幻影Ⅲ型的升级版,到了幻影2000—5才算真正的三代机,又属于轻型战斗机,要价还贵的要死,甚至比同时期F16都贵50%还不愿转让技术。中国与之谈判前后约十年都没结果。1989年后又开始谈,但苏联人插进来了。苏27虽然航电差点,却是重型机啊,又是中国熟悉的苏式体系,价格还能接受。所以90年达成苏27的购买协议。

湾湾引进的幻影2000-5EI:

当时法国政府与达索公司确实很生气,国内政治压力极大,所以转身在湾湾头上啃了一大口,中国虽然也很反对,可毕竟是有负对方,处理力度就要小很多。美国人则立即跟进,马上卖了150架F16A/B給湾湾。


四川達州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自从尼克松总统访 华后,我们和西方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西方国家的先进武器基本就是摆着让我们选,但是那时候我们养着世界最庞大的军队,军费才几十亿美元,只能看着那些先进武器流口水,根本就买不起。

而买俄罗斯的苏27是因为89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彻底闹崩了,当时我们的压力是非常非常大的,日本、韩国相继购买了F15,美国在远东的实力强得令人发指,我们压根没有任何反制措施。

于是90年我们去苏联开始谈判买三代机,最先是准备购买米格29的,机缘巧合下我们居然买到了更加先进的苏27,这样我们的空军一下子知道了三代机与二代机的天壤之别,空军非常满意,于是苏27不但加了订单,而且开始致力于苏27的技术引进,这位后来的歼11国产化打下了基础,也让我们三代机的研发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其实在80年代时候,没有买西方国家战斗机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我们确实没有钱,买不起;第二就是当时三代机技术还是比较机密的,就有点像现在的印度想购买F35差不多的感觉,美国就画个饼吊着你得胃口,媒体非常兴奋的在那里吹嘘,结果后来发现两手空空,别人压根就是防着你的,那个时候想得到F15、F16根本就没有可能性,幻影2000如果要买应该没问题,但是又没钱,所以只能看着流口水了!


狗刨电竞


谁告诉你美英法都抢着送中国战斗机了?这不是胡说吗。

当时的和平典范工程,是因为中国和前苏联关系紧张。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对中国威胁很大,又没有好办法来拦截,所以美英法就想拉进与中国的关系,提供一些设备。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双方都没有什么互信。再加上西方对东方的技术封锁,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可能把先进技术给中国。

另外,以中国当时的技术状态和技术储备水平,根本消化不了西方哪怕相对落后一些的技术。而且东西方的武器理念以及指标和根底都不一样,所以,我国在和平典范项目上并没有得到太多实质的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和平典范项目,我国也深切认识到了什么叫差距,再加上之后几年的海湾战争,彻底让我国认识到国防军工,战术战法,以及现代战争的多维全领域等的整体差距。对我国的影响确实很深远。

但是,题主所说的送中国战机的事情是没有发生过的。我国也不傻,你真当我国的国防领导是傻瓜吗?之后中苏(中俄)关系改善,引进苏27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当时没有双发大航程重型机,引进苏27是唯一的获取途径。







早早爸4


几方面原因,价格是最主要的考虑方法,中国太穷,假如有钱的话最佳选择应该是美国的F15.

购买F15是顶级土豪的选择,比如日本沙特,普通国家大部分都是F16,我国原来想买一批,但是美国人就卖裸奔版,不带中距拦射导弹的型号,而且死活不输出生产线技术,这样的话,买到手中国空军的命脉也潜在美国人手里,不高兴断供就直接垮台。

F16中国想买,但是美国不给技术,F15买不起

而在80年代,中国最喜欢的飞机还是幻影2000,这飞机机动性好,航电先进,带全套近程和中距导弹,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不过,接近F15战斗机的价格,直接吓死,最终让印度人买去了2个中队。

幻影2000是中国空军的第一选择,拦截敌人轰炸机效果好,格斗能力也不错,但是买不起!

最终俄罗斯苏27进来,同意输出生产线,这就是最佳选择,苏27优势在于机动性不错,内油大航程远,挂点多,空间超大,便于增加航电设备,扩展作战效能。

苏27设计优势很明显,虽然有可靠性差,发动机寿命短的问题,但是还是最佳选择,这是中国可能得到技术的最好战斗机


飞机永动机


题目问的不对。中国和欧美眉来眼去的时候,正和苏联横眉冷对呢。当欧美对中国横眉冷对的时候,苏联开始和中国眉来眼去了。两边不可能同时向中国推销战斗机。

另外,欧美飞机也不是一窝蜂地往中国飞。欧美当时允许向中国出口的只有幻影2000和F-16。顶多再算上F-20虎鲨。其余的高性能战斗机如F-15、F-14是不会允许卖给中国的。不知道提问题的人怎么脑补这个画面的。

因为中国和欧美交恶,中国只能从苏联进口第三代战斗机。只能二选一:米格-29或者苏-27。苏联是不想卖苏-27的。但是既然双方关系缓和,拉拢一个和欧美对立的国家总没有坏处吧。苏-27是中国人选的,应该是看它在实际中的表现。巴伦支海手术刀、普加乔夫眼镜蛇,不挂副油箱的航程。

然后苏联解体,俄罗斯工业主要是军工行业企业,军备缩减,工厂停工。中国的采购支撑了苏霍伊的生存。

米格-29仍旧走减少机内燃油以减轻空战重量的老路,企图用低成本的低级加工制造技术水平大量生产战斗机,靠数量取胜。真不如把米格-25改用钛/铝合金制造,缩小尺寸,走F-15的道路。


天明遥遥山海关


首先来说,整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前期,是中国与西方军事技术交流非常密集的阶段,从西方购买新型歼击机,也成为了一个选项,但是在几种西方比较先进的战斗机中,中国是认真考虑过幻影2000的,当时中苏关系不好。

(中国有没有装备幻影2000?当然有!)

当时,这种三角翼、电传操纵的第三代战斗机还处于试飞阶段,就被中国看中,而且法国方面是比较热心的推荐,在军贸领域,法国人的大方是出了名的,中国空军也派出了以歼-7首席试飞员葛文墉为代表的空军代表团多次考察幻影2000,1982年,葛文墉为代表的试飞员小组多次试飞,对它的飞行性能、超视距作战能力是充分肯定的,最后谈不拢的,是钱。

与此同时,美国在当时有意对华出口先进三代战斗机,最主要的就是F-16的低档廉价版——F-16/79,也就是用J79涡喷发动机的出口型,在考察幻影2000的同时,国内航空工业部(当时隶属于三机部),对F-16是非常感兴趣的,不过,这个是当时美国政府有意出手,中国并没有深入考察过。

(国内知名航空史研究者、画家白玮绘制的中国空军版F-16/79,时间是1980年)

但因为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以上两种机型都没有引进,令人唏嘘的是,它们在90年代却都进入了对岸空军服役,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与西方的军事技术交流完全打断,连歼-8II的“和平珍珠”对美合作计划都搁置了。

(1989年参加巴黎航展的歼-8II的04架原型机,1986年才首飞,放现在简直不可想象)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苏军事技术合作重启而且热度迅速升温,中国引进三代机的事情,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是1990年末签订了引进苏-27的合作协议,1992年在俄罗斯独立后,实现了首批24架交付。

(1991年上半年,苏联解体前半年,苏-27第一次来北京南苑机场现场向空军高层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