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并走上相位的状元


文丨《那些年》梁晨


状元是中国科举金字塔的顶尖人物,考中状元就意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在考取功名的过程中,如果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连中三元”,那更是读书人的至高荣誉。我们今天要为您介绍的这位就是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并走上相位的状元,他就是北宋名臣—— 王曾

状元中的“战斗机”

王曾眉目如画,敦厚持重。从小就才思敏捷,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8岁时王曾成了孤儿,叔父王宗元将他抚养长大。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王曾总是榜单上惹人艳羡的名字。在乡试中王曾名列第一,即所谓“

解元”。此后,被推荐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再居榜首,称之为“会元”。



接下来,还有一场由宋真宗亲自出题的殿试,题为《有教无类赋》。王曾交卷后,其中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织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赏,擢为第一名。

这样,刚刚二十四岁的王曾便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王曾有才,但不傲娇。金殿传胪后,他被授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在向叔父王宗元报喜的信中,他写道:“我今天在殿前获得的荣誉是先世积下的德,您不必过于欣喜。

如此才华横溢又沉稳大气的王曾深得真宗倚重。王曾升任翰林学士后,一天晚上,真宗坐在承明殿,召他商讨事情。王曾回去后,真宗派内侍告诉他说:“朕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朝服,请不要觉得朕就是在慢待你。

王曾读书好、学历高,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没有读成一个书呆子。因为职场当中很多时候书生意气只能坏事不能成事。

(1)智对专权太后

公元1022年,真宗病重,刘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赵祯(即宋仁宗)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刘后决断,朝廷内外为此深感担忧。王曾悄悄对外戚钱惟演说:“太子年幼,非宫中不能立。加恩太子,他便得以安定;太子安定了,刘氏自然就能安定。”钱惟演认为王曾说得有理,便将此事告诉刘后。真宗驾崩后,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遗诏称:“由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代理之意)听断军国大事。”宰相丁谓很知道迎合太后的心意,让王曾去掉“权”字。他不答应,坚持主张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

真宗驾崩前后,王曾用他的方式在尽力保护着仁宗。

不过,王曾最终还是把不肯放权的刘太后得罪了。太后受册封时,王曾坚决反对她御驾大安殿。长宁节给太后祝寿时,王曾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时,他也往往加以压制,太后更加不悦。公元1029年,玉清昭应宫失火,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

(2)智逐不忠罪臣

丁谓被称为五鬼之一,奸邪险恶。他勾结内侍雷允恭,把持朝政,所有上传下达的奏疏都需要经他过目。而扳倒丁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也是一个智商超高的大臣,宰相寇凖就是遭他陷害而被贬雷州。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一天,王曾对包括丁谓在内的各位宰相说:“我没儿子,想过继弟弟的儿子,明天退朝后,我要留下来跟太后说这件事。”单独面谈时,他向太后报告说丁谓包藏祸心,指使大宦官雷允恭把先帝的山陵擅自转移到“绝地”。太后大惊失色。

丁谓罪行败露后,官员任中正说:“丁谓受到先帝的关照和托护,虽然有罪,按刑律定罪时也请考虑他的功绩。”王曾则态度很坚决:“丁谓因不忠诚获罪,还有什么可商议的呢?

(3)智救妒忌同僚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仁宗下诏让曹利用位列王曾之上,舆论对此议论纷纷。之后,王曾再次升职,举行谢恩仪典时,曹利用仍想排在他之上,阁门左右为难,不敢裁决。王曾看着他大声说:“

你就报告说宰臣王曾等告谢就可以了。”次序定下后,曹利用愤愤不平。

曹利用后来因事犯罪,太后大怒。然而,王曾这时候却站出来替他说话了。太后不解,问道:“你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替他辩解呢?”王曾答:“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我因此曾以理驳斥他。现在他被加以大恶之名,我并不知道这些罪名。”太后于是息怒,对曹利用从轻发落。

(4)智退民间谣言

王曾为官,不信邪。民间曾谣传有妖怪像飞帽一样飘来飘去,到了晚上就抓人,老百姓人心惶惶。王曾却非常淡定,下令晚上打开里门,有胆敢说妖者马上逮捕。最终,关于妖怪的传言烟消云散。

1026年夏,天降大雨。众人纷纷传言汴河决口,将要发生水灾,京师百姓都十分害怕,打算向东逃窜。仁宗询问王曾的意见,他说:“目前并没有传来黄河决口的奏报,这些只是民间流传的蛊惑人心的话罢了,不值得忧虑。

”后来事实果如王曾所料。


(5)智答失职质疑

王曾就像一个完人一样矗立在朝堂之上,大臣范仲淹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唯独在这方面没什么作为。”王曾回答说:

“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范仲淹听后非常佩服。

王曾严谨稳重,每次入朝觐见仁宗,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被时人称为贤相。公元1038年,他因病在任上逝世,享年61岁。宋仁宗为他辍朝二日,赠谥号“文正”;几年后,还亲自为他撰写碑首——“旌贤之碑”,大臣获赐碑篆就是从王曾开始的;仁宗后来还将他所葬之地临济乡改为“旌贤乡”。


从考场“战斗机”到职场顶梁柱,王曾凭智慧应对形形色色的难题,靠双商游走于风云变幻的政坛。谁不想成为如此优秀的职场人?又有哪个职场会拒绝这样的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