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爲何說漢字廢除運動差點讓漢字滅亡?

中國其實進行過轟轟烈烈的漢字廢除運動,然而到今天可能很多人都只記得魯迅曾說過的那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甚至很多人會大罵魯迅,差點廢除了漢字,讓中國文化斷了傳承。

然而又有知道,其實在漢字廢除運動中,魯迅並不是第一個主張廢除漢字的,倘若真正的瞭解這段文化,那麼你也就不會責怪魯迅會說出這句話的。

鴉片戰爭後,在西方人的洋槍巨炮之下,清政府節節敗退,不斷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這時中國人的自信心,降到了冰點。

人們開始逐漸地意識到,中國的長矛大刀和腐敗的清王朝,已無法抵擋外國人的堅船利炮。此時清政府被分成了兩派,一是頑固保守派,二是改革維新派。

改革維新派

改革維新派開始堅定的認為,中華的傳統文化是在束縛中國的發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國家了,於是他們開始全盤否定孔學理學,甚至認為道教是妖言,邪教。

1917年,當時胡適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他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開始首次提出廢除文言文,改用白話文。

所以,胡適可以說是主張漢字廢除運動的嘗試者,只不過他並沒有主張廢除漢字,而是廢除文言文。

新青年雜誌

與此同時,錢玄同作為北大的教授,他則主張先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向別人看齊。這種思想並沒有什麼錯誤,可在他給胡適的一封中,卻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

因此來看,第一個主張廢除漢字的人其實是錢玄同。

錢玄同圖片

既然要廢除漢字,那麼肯定要找一個文字作為替代品,於是人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1920年代趙元任提出國語羅馬字,1930年代瞿秋白提出拉丁化新文字,還有錢玄同主張的直接借用世界語。

也許,當初的文人們真的被繁體字的繁瑣弄的心力憔悴了吧,他們開始痛恨起了中國筆畫繁多的漢字,甚至當初傅斯年更是斬釘截鐵的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中國人知識普及的阻礙物多得很,但是最禍害的,只有兩條:第一是死人的話給活人用,第二是初民笨重的文字保持在現代生活的社會里。”

就這樣漢字廢除運動進行了50年多年,很多文人學者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其中就包括了魯迅。

他曾直言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當然除了他,還有更多的人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譚嗣同:盡改漢字為拼音文字。

陳獨秀:強烈地主張廢除漢字,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

劉半農: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

蔡元培: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儘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20世紀20年代,一大批學者開始在國內發起並推行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佈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2月1日,公告廢除1055個異體字。

到了1958年,中國更是推行了漢語拼音,這也讓學習漢字變得稍微簡便一點了。

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在這期間漢字總共進行了兩次簡化,當初廢除漢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漢字太過於繁瑣,不利於普及教育。

不管怎麼說,漢字終歸是人們無法割捨的,因為它承載著中華文化,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寶。說到底這種文化傳承是永遠也不可能斷絕的。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