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鄧石如篆書冊,鄧氏以篆書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

鄧石如為清代碑學書家巨擘,擅長四體書,其書法藝術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座傑出的豐碑。此為鄧石如《四體書冊之篆書八闥冊》,無錫博物館藏。

萬綠陰中,

小亭避暑,

八闥洞開,

入簟皆綠,

雨過蟬聲,

風來花氣,

令人自醉,

大抵黑白

善惡,只宜

在心,不宜

在口,內存

精明,外示

渾厚,此大

豪傑之局,

量若靈臺

無主,一味

鶻突,豈包

荒之謂哉,

​回光自照,

予心中善

惡太分明,

遇有不平,

觸機輒發,

以此涉世

難矣。請取

此語為終

身之韋弦,

一言而能

傷天地之

和,一事而

能折終身

之福者,切

須檢點。

凡人及語,

所不平,則

氣必動,色

必變,辭必

厲,惟韓魏

公不嘫,更

說到小人

忘恩背義,

欲傾己處

而辭氣和

平,乃如道

尋常事。

好醜太明

則物不契,

賢愚太明

則人不親。

士君子須

是內精明

而外渾厚,

使好醜兩

得其平,賢

愚受益才

稱德量,

有作用者,

器宇定是

不凡,有受

用者,才情

必不雲露,

風來疏竹,

風過而竹

不留聲,雁

渡寒潭,雁

去而潭不

留影。故君

子事來而

心始見,事

去而心隨空。鄧石如篆書。

鄧石如篆書初學李斯、李陽冰,後學《禪國山碑》、《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識、漢碑額等。他的篆書縱橫捭闔,字體微方,接近秦漢瓦當和漢碑額。

他以隸法作篆,突破了千年來玉筯篆的樊籬,富有創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特別是晚年的篆書,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於化境,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對篆書一藝的發展作出不朽貢獻。隸書是從漢碑中出來,結體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也使清代隸書面目為之一新。他的楷書並沒有從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筆,筆畫使轉蘊涵隸意,結體不以橫輕豎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渾樸,與時俗館閣體格格不入,表現出勇於探索的精神。他的行草書比較而言,不如篆隸功力深厚,主要吸收晉、唐草法,筆法遲澀而飄逸,這裡不再贅述。

總觀其四體書法,以篆書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鄧石如又是篆刻家,開創皖派中的鄧派,在本站篆刻欣賞裡有專門介紹。他以小篆入印,強調筆意,風格雄渾古樸、剛健婀娜,書法篆刻相輔相成。鄧石如的印章有著“疏處可以跑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特色。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列其篆、隸書為“神品”,稱其“四體皆精,國朝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