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让楼市发生“质变”,“买贵了”就退房的现象正逐渐扩大?

自2016年3月南京、苏州等地出台调控措施至今,本轮房地产调控已持续了30个月以上,时长超过以往任何一轮调控。且进入2018年后,调控频率有增无减。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10月初,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更是接近400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成,创历史同期新高。调控节奏趋稳但力度不减,而始于今年年中的楼市降价退房现象,如今已有逐渐扩大之势。


调控让楼市发生“质变”,“买贵了”就退房的现象正逐渐扩大?

CNSPHOTO提供

10月,网传万科为项目前期“买贵了”的业主退款100万的消息不胫而走。不过此后万科否认了这些消息,表示因为温泉入户无法实现,业主可选择赔偿20万,或解除合同退房,并补偿资金利息。

这场风波,给2018年的“金九银十”涂上了别样的底色。

多年来红火热闹的房地产市场,购房人动辄坐享上百万元的房价升值利益,一旦遭遇市场降温,业主退房就成为敏感话题,甚至在多地引发要求开发商赔偿的“房闹”纠纷。自2018年9月底开始,由于楼盘降价,业主拉横幅抗议维权的活动,在杭州、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上演。

眼下降价最明显的,也正是上一轮涨价最快的城市,厦门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城市房价在2015-2017年间几乎翻倍。但自2017年3月推出“限售”政策开始,房价开始降温,到2018年上半年,许多楼盘都在以各种理由下调销售价格,以保证回款。

降价就退房显然不符合契约精神,否则当房价上涨时,购房者就应该与企业分享这部分利益。不过,和万科一样,地产商们虽然各有各的解释,但大部分都选择给“买贵了”的人一定补偿。

对于地产商愿意退房的原因,一位房企区域营销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10月份是业绩冲刺的重要节点,但按照现在调控的走势,观望情绪在加剧,抓紧回款才是企业最看重的事。这个时候与其和业主闹,不如让利速销,抓紧去存货。

市寒潮似乎突然降临,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行动。万科此前在内部会议上的一句“活下去”,如今似乎成了市场情绪的导火索。不仅点燃了开发商的焦虑,也引爆了人们对后市的悲观看法。

降价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前期房价上涨过快、“限价令”等直接因素,但分析人士认为,综合来看,是长期楼市调控带来的“质变”效果。

整体来看,由于目前一二线城市大多实施了新房限价制度,普遍存在一二手房价格倒挂情况,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手房住宅仍有价格优势。

有房地产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8年楼市逐渐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迹象,而近来大量房企都进入促销优惠期,加快回款节奏。这种情况下,打折、降价现象很可能从个案由点到线到面扩散。房企将会在运用促销手段加快销售和控制风险之间谨慎平衡。

据北京日报记者了解,由于牵扯到贷款等复杂手续,业主退房并非易事,甚至还会影响后期再次购房。业内人士呼吁,楼市降温将使得退房诉求频繁出现,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涉及退房的新规则,引导消费者和开发商像商品退货那样规范化操作。

(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北京日报、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