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的前世今生(1)

林丹汗

套用一句有关家庭的名言,“兴盛的王朝总是一样的,灭亡的王朝各有各的死法”。

也许这话算不得亘古不变,但翻看史书,开国、兴国之君,几乎个人素质都有相似的一面,事功也大同小异。而亡国之君却是千变万化,荒淫者有之,残暴者有之,无能者有之,怠惰者有之……,总之,亡国毁身,结果虽同,手段却各有千秋。

17世纪中期,一直争雄东亚的两大帝国蒙古与明几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亡于后起之秀的后金——清帝国。世代为敌而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辽与北宋先后灭亡于金,金与南宋先后灭亡于蒙古均是如此。但,两个相争二百多年的帝国,不仅灭亡时间相差极短,且两个亡国之君,也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比较难得的历史机缘了。

明帝国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名气很大,稍微接触历史的人都知道。尤其是现在的明清热,更让他的大名如雷贯耳。崇祯总的来说算不得合格的亡国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时代所彰显,显得不可原谅。“时代的局限才是真正的局限”,这句话实不能否认。

蒙古帝国末代可汗林丹汗,为人所了解的事迹与崇祯相比少得可怜。这也难怪,都知道靖康之耻的徽钦二帝,而辽的天祚帝是怎么回事,很少有人说得明白。宋元的崖山海战,宋帝蹈海,知者如云,而金哀宗的国君死社稷,就没什么人了解。正统观还是有市场的。

从整个东亚的全局来看,林丹汗重新统一蒙古的失败以及最后的败亡,就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之后,一百年内的事件便依次迸出,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无法忽略。明、蒙古、满清,就如一个大鼎的三条腿,在广大的东亚土地上保持着平衡,再来往的较量中,前两者终于折断。满清一枝独秀,得以问鼎天下。

林丹汗与崇祯帝的相似,首在两人承担大任时都很年轻,一个13岁,一个17岁;性格上,都是刚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达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崇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尧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称“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事功上,都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挽回颓势,与自己的前任相比,有作为得多,但最后都恨水东逝。

人们的眼光关注明末已经太多,虽然那段历史值得人们千百遍的扼腕与回味。现在,我们可以把眼睛稍稍从北京向北移动,看看在大明王朝大厦将倾的前夜,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什么。注定而又不甘心成为末代可汗的林丹汗,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又作了哪些挣扎?

林丹汗的名字,叫做林丹巴图尔,他的汗号是“呼图克图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译出来的“虎墩兔汗”。对于蒙古史不了解的人,总认为在蒙古可汗的汗号就是在名字后面加上“汗”便可以了,这是误会。就如成吉思汗是汗号,名字是铁木真,忽必烈虽然成为元朝皇帝,庙号“世祖”,但也是蒙古帝国大汗,汗号为“薛禅汗”,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木尔庙号惠宗,汗号“乌哈噶图汗”等等。就是这个误会,很多史书中,一个人分成几个人来说,弄得人们云山雾罩,实在有必要正一下视听。

说起先祖,倒是可以说到成吉思汗,但四百年的时光委实太遥远了。我们把时光倒回二百三十年,从元朝的灭亡说起。

1368年,明太祖的北伐军兵临通州,元惠宗率朝臣百官北走上都,开始了北元的历史。

元慧宗

1370年,惠宗病死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为昭宗,建年号“宣光”,取意于杜甫《北征诗》“周汉或再兴,宣光果明哲” 。意图光复元朝,如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实现中兴。其在位8年中,联络云南,招抚高丽,取得击退明朝北伐军的岭北大捷,使明太祖派人送还俘虏的昭宗子买的礼巴剌,并致书修好。北元国力“几于中兴”。

但刚建立的明朝如日中升,昭宗的能为也只能到此为止,随着1378年他的去世,北元便一泻千里。

昭宗之弟脱古斯铁木尔继位,改元“天元”,继续其兄的志向。明朝曾遣使吊唁昭宗,欲缓和与北元的关系,但脱古斯铁木尔没有响应。既然做不了友邦,便只能是敌国。明朝开始积极针对北元用兵。1381年攻占云南,元梁王自尽。1388年兵发辽东,纳哈出率众出降,同年,在捕鱼儿海歼灭脱古斯铁木尔主力。脱古斯铁木尔逃到土拉河时,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阿里不哥当年与忽必烈争汗位失败,他的后裔倒是了了他未尽的心愿。

但也速迭尔和他的先祖一样不争气,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落井下石的杀害脱古斯铁木尔也是由于卫拉特贵族的支持,此后,他在卫拉特贵族的拥立下,做了4年傀儡可汗,号“恩克卓里克图汗”,1391年病死。其子继位,号“昂克汗”,在位3年,因为不安于做傀儡,卫拉特贵族将他在1394年杀死。这之后昭宗独子买的礼巴剌被拥立为汗,号“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可汗”,这实在是有些乱,好像是汗位又回到忽必烈一系了,但实际上,现在的可汗只不过是权臣手中木偶,爱谁是谁,什么规矩都不讲了。也速迭尔的作为似乎能让祖先瞑目,却苦了子孙。这位可汗在位5年,期间试图利用吉利吉思贵族忽哥赤与卫拉特贵族马哈木的矛盾恢复汗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马哈木,但被忽哥赤所杀。

忽哥赤随后拥立的坤铁木尔又是阿里不哥一系,号“脱欢汗”,也是一位傀儡,在位3年后在马哈木与忽哥赤的权力斗争中被杀。

1403年,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月鲁帖木儿崛起,任命阿苏特贵族阿鲁台对抗卫拉特,成为可汗。但当1408年买的礼巴剌之子本雅失里从中亚铁木儿帝国回来后,被阿鲁台认为“奇货可居”,于是阴谋杀掉月鲁帖木儿拥立本雅失里为汗,号“完者帖木儿汗”。

经历了这么多傀儡,本雅失里是难得的有权力的汗,而他与阿鲁台竟然也没有了屡见不鲜的敌视和猜忌,显得琴瑟合鸣。不但对于炙手可热的卫拉特贵族实施了有效打击,还在1409年精诚合作,全歼明成祖所派的丘福10万北征军。似乎,可汗的荣耀要重新来临了。

然而,1410年,明成祖亲率大军北伐,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无法抵抗,在撤退途中又发生分歧,于是各奔东西。本雅失里逃亡到卫拉特马哈木处,以为可以在妹夫这里寻求平安。从这点看,这位“完者帖木儿汗”政治头脑属于小学级别,以为亲情可以强过政治利益。结果毫无悬念的死在马哈木手中。

阿鲁台无奈,立月鲁帖木儿之子阿台为汗,统治东蒙古。而马哈木立阿里不哥后裔答力巴为汗控制西蒙古,蒙古高原形成东西两大政治中心,双方不停的征战。开始时,有着正统地位的阿台、阿鲁台东蒙古一度取胜,杀死马哈木和答力巴,几乎要统一蒙古。而明朝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卫拉特以决定性支持,于1422、1423年两次攻打东蒙古,使得情势逆转。1430年,卫拉特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击溃东蒙古主力,1434年更是打败杀死了阿鲁台。失去了重要辅臣的阿台在西蒙古和明朝的夹击下又苦撑了4年,终于败死。

在答力巴和马哈木败死之后,卫拉特贵族先后拥立阿里不哥后裔斡亦剌歹和忽必烈后裔脱脱不花为汗,斡亦剌歹1415至1425年在位,纯属傀儡。脱脱不花号“岱总汗”,为马哈木之子脱欢于1433年所立,脱欢死后,逐渐摆脱了其子也先的控制,有了自己的实权。但这位岱总汗太过操之过急,羽毛没有完全丰满便起兵攻打也先,结果1452年兵败被杀。

于是,便出现了蒙古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大元天圣可汗”也先。在打败脱脱不花后,也先疯狂屠杀黄金家族成员,脱脱不花之弟阿巴丁济农、侄子哈剌苦出,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儿后裔小失的王等均命丧其手,脱脱不花弟满都鲁逃到哈赤温后裔领地,脱脱不花两个儿子受到外公兀良哈贵族沙不丹保护才幸免遇难。看到已经没有合法的竞争者之后,也先于1453年继大汗位。

也先

这位打败明朝五十万大军,俘虏明朝皇帝,又统一蒙古,势力波及中亚的英雄人物,在做蒙古的曹操时顺风顺水,一旦称汗作了曹丕,就犯了大忌,只坐了一年可汗宝座便被部下暗杀,蒙古重新分裂。

1454年,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毛里孩和喀喇沁贵族孛来等人在大乱中拥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儿古儿吉思为汗,但不久毛里孩和孛来又互相攻杀,马儿古儿吉思于1465年被孛来所杀,孛来又被毛来孩所杀。毛里孩旋即拥立脱脱不花长子脱古思猛可为汗,号“摩伦汗”,仅在位一年便被毛里孩所杀,从此十余年间,再没有大汗,出现空前混乱。

直到1475年,脱脱不花异母弟满都鲁才在癿加思兰的拥立下继位为汗。在吸取了前代诸位可汗的教训后,满都鲁表现出了少有的老辣,在位的短短3年中,先是对于癿加思兰言听计从,利用其吞并其他贵族属民,壮大自己的实力。后又联合癿加思兰的两个弟弟杀死了癿加思兰,恢复了旁落91年的汗权。

满都鲁去世后,没有男性后裔,他的侄太孙巴图孟克是元惠宗仅存的后裔,被拥立为汗,号“达延汗”。这位“蒙古中兴之主”继承了满都鲁的事业,继续剪灭权臣,收复部众,彻底改革官制,废除了元朝遗留下来的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平章、知院等官职。重新统一各部后,达延汗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北元大汗直属各万户、鄂托克。在达延汗去世前,东蒙古大汗本部六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以外,都落入达延汗子孙的直接统治之下,昔日异姓贵族对各万户、各鄂托克的世袭统治权被剥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在东蒙古确立了全面、直接的统治,近两个世纪以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衰败、没落的命运被逆转。

1516年,在位37年的达延汗去世,其孙博迪继位,号“阿剌克汗”,因为年幼被三叔巴儿速孛罗废黜,直到三年后才恢复汗位。在位期间,继续巩固汗权,瓜分了兀良哈万户。为了安抚三叔一系,封其子俺答和伯斯哈尔为汗,称为土谢图汗和昆杜伦汗,埋下了日后汗号满天飞的伏笔。

1547年,博迪死,长子达赉逊继位,号“库腾汗”。在位期间,土默特俺答日益强大,对汗位产生威胁,达赉逊处处与之较量,但终不能压服,以至于施行惹不起躲得起方针,将汗廷迁往辽东以避锋芒。大汗权威又开始衰微,各部或多或少都开始离心离德,稍有实力的贵族都开始称汗,虽然都还承认蒙古共主,大乱之象已经显露。

1557年,达赉逊长子图门继位,号“扎萨克图汗”,大汗的权威有所恢复。对于各部的控制加强,并颁布法典形成内政外交的统一。同时征服了达斡尔人和今鄂温克族先民额里克特人。[8]

1592年,图门长子布延继位,号“彻辰汗”,汗权再次衰落。除了本部察哈尔之外,已经到了“政令不出午门”的地步。布延甚至做出出示元朝传国玉玺来让各部承认自己是共主的事情,可算可笑复可悲了。

1604年,布延去世,因为长子莽古斯早逝,便由长孙林丹巴图尔继位。

在叙述了如此之长的前世之后,本文的主人公终于出场了。

1604年,从元朝灭亡至今已经二百三十六年,北元蒙古经历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强者也罢,战乱也好,统一也罢,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是蒙古人;除了也先那一年不成功的篡位外,蒙古人的可汗一直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十三岁的林丹巴图尔,还能使这一切继续下去吗?祖父的功业父亲没有继承,自己除了大汗的称号和察哈尔的部众外,并没有继承整个蒙古,虽不能说白手起家,但总是要重新开始。

1604年,明朝的万历三十二年,大明朝虽然在万历皇帝的怠惰下,迅速的走向积重难返的末路,但此时还是“看上去很强”,它的末代皇帝崇祯帝还有6年才会出生。

1604年,日后雄霸东亚的后金——满清帝国还有12年才会崛起,但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在向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下手。1593年的古勒山一役,他已经和蒙古人交过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代天骄的子孙们已经和大明的军队一样在他眼里成了羔羊。

一个时代即将开始,一个时代即将落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