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真的能够比拟中国核潜艇?日本第11艘“超级潜艇”服役!

诞生于一战,发展于二战,茁壮成长于战后的潜艇,在现在已经摆脱了自己被水面舰艇穷追猛打的尴尬境地。除了依靠良好的低噪音和高隐藏性,当代潜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因素。

而作为我们的邻居日本,虽然其海上武装力量“海上自卫队”一直挂着“自卫队”的头衔。但是世界第一的反水雷能力和世界第二的反潜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际需要。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并不止于此,以潜反潜,是日本自卫队谋求的重要手段。

2018年10月4日,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下水了日本“苍龙”级潜艇的第11艘“凰龙”号,这也是日本最新一型的AIP常规动力潜艇。

“凰龙”号潜艇

因为日本宪法和美国的限制,目前日本并没有获得核动力舰船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号称“小国核潜艇”的AIP常规动力潜艇就成为日本必然的选择。日本涉足该领域的时间较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从俄罗斯引进号称“大洋黑洞”的“基洛”级潜艇之后,日本就开始加快推进了自己AIP潜艇的建设工作。

苍龙级潜艇的吨位在2950吨,水下最大航速在20节。目前凰龙号使用的最新的锂电池,和苍龙级潜艇的前十艘使用的铅酸电池相比,在容量、寿命和持久度上面均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虽然此次日本海上自卫队并没有公开凰龙号潜艇的作战半径和续航力,但是凰龙号的作战范围肯定比之前的10艘苍龙级潜艇更高。

新电池赋予“凰龙”号更大的作战半径

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部队的作战目标肯定不言而喻,毕竟在东亚海域之内,能够支撑得起10几艘潜艇鏖战的海域全部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带。因此,最大的问题来了,日本的AIP潜艇拿什么来和中国海军的核潜艇部队进行对抗。

按照美国海军的作战理念,把中国海军牢牢控制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内是最好的办法,在这个作战范围之内,和中国海军直接对抗的除了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作战群之外,就剩下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战斗力还勉强能够看一下了。

东海海深普遍不超过300m

整个东海海域范围并不会太大,对于AIP潜艇来说,这个海域的作战范围其几周的水下潜伏时间已经够用。因此除非跨出岛链进行作战,否则核潜艇对比常规潜艇的长时间潜伏优势并不明显。而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潜深问题,东海海域海洋深度普遍在300m左右,为了保证航行安全,大部分的潜艇潜深会控制在150m-200米之间,这样,核潜艇的潜深优势也同样拉不开差距。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核潜艇对比日本海上自卫队的AIP潜艇就没有优势,其中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吨位优势。因为潜艇的封闭性,就决定了潜艇的大部分侦查和信息搜集只能够依靠自己来进行,那么谁的吨位越大,能够装的电子设备越多,其战斗力就越强。

苍龙级潜艇的内部

苍龙级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2950吨,除去少量的作战吨位和艇员生活保障吨位之外,能够用于加装其他战力补充设备的吨位就有限。这也是为何日本的AIP潜艇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动化水平的原因,自动化水平越高,艇员就越少,能够使用的多于吨位就越多。

中国海军的“元”级潜艇

当然,中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的主要作战任务还是给己方的战略核潜艇护航,并且攻击敌方的战略核潜艇和其他高价值作战单位。这也决定了一旦发生冲突,在第一岛链之内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对抗的不会是中国的核潜艇部队,而是中国海军数十艘“宋”、“元”和“基洛”级AIP动力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