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戏凤的历史背景 明武宗荒唐故事的开始

本文作者黄强

戏曲中的《游龙戏凤》说的是明代皇帝朱厚照的故事,朱厚照即历史的正德皇帝,明武宗。他被称为历史上最荒淫、最荒唐的皇帝。以小编个人之见,荒淫未必为最,荒唐则是证据确凿。今天我们要说说明武宗游龙戏凤的历史背景,先从临清开始。

【图1,《游龙戏凤》戏曲剧照】

临清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在明清时期,临清仍然是历史重镇,文化名城,是运河沿岸重要的城市,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临清丰厚了运河文化。

【图2,明武宗】

自明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运河成为明王朝南北交通和商业运输的汉族要通道。临清位于大运河中段,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明代一个繁华的城市。南来北往,车水马龙,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图3,大运河】

明代临清的关税征收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万历年间为例,临清钞关的税收相当于杭州、扬州钞关税收的六、七倍,因此临清当时有“天下第一码头”之誉,当时的人口近百万。百万人口,即使放在现代也不算太少,西北的小城市甚至还达不到这样的人口数量,何况是在几百年前的明代。而杭州、扬州商业尽管繁荣,其税收仅为临清的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可以想象临清的经济规模,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因此临清是明代一个重要的工商城市。

【图4,大运河临清段(黄强摄)】

因为水运、交通的便利,临清成为“通两京之咽喉”要地。元代南粮北调以海运为主,明朝因为会通河淤塞,漕粮运输成为当务之急。京杭运河又是漕运的命脉,于是明永乐九年(1411)疏浚会通河,京杭运河遂成为南粮北调的唯一通道。到了明中叶,临清繁华达到鼎盛期,“薄海内外,舟航之所毕由,达官要人之所递临,而兵民杂集,商贾萃止,骈樯列肆而云蒸雾涌,其地遂为南北要冲,巍然一重镇矣。”

临清的繁华在《金瓶梅》也有很多反映。第92回,“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船只聚会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因为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许多商贾来到临清做生意。西门庆死后,树倒猢狲散,陈经济被吴月娘赶出西门家,为了生计,陈经济向自己的娘亲“要出三五百两银子来添上,共凑了五百两银子,信着他往临清贩布去。”临清的花花世界,让生性淫荡的陈经济流连忘返,灯红酒绿的花街柳巷,成了陈经济的温柔乡。结果布没贩成,却勾当上了操皮肉生意的娼妓冯金宝。气的老娘张氏“呜呼哀哉,断气身亡”。

临清的繁华,表现在多方面,一是妓院众多,二是酒楼林立,一家挨着一家。妓院勾栏中最著名的莫过丽春院,西门庆梳弄郑爱月就是在丽春院进行的,西门庆与帮闲人物的许多和也是在丽春院发生的,在这里还发生了冲砸的事件。西门庆通过文嫂勾搭上林太太,也是在妓院里的接上关系的。妓院等同于一个小世界,所谓妓院场地小,可知乾坤事。

【图5,酒楼】

酒楼中规模最大的是谢家大酒楼。因为谢家大酒楼是旺铺,几家争斗,后来借助周守备的关系,陈经济又将酒楼夺了回来,与谢胖子合伙。重新投资1000两银子进行装修。“从新把酒楼装修,油漆彩画,阑干灼耀,栋宇光新,桌案鲜明,酒肴齐整。一日开张,鼓乐喧天,笙箫杂奏,招集往来客商,四方游妓。……(陈)经济上来,大酒楼上周围都是推窗亮隔,绿油阑干。四望云山叠叠,上下天水相连。正东看,隐隐青螺堆岱岳,茫茫苍雾锁皇都;正北观,层层甲第起朱楼;正南望,浩浩长淮如素练。楼上下有百十座阁儿,处处舞裙歌妓,层层急管繁弦。说不尽菜肴如山积,酒若流波。”这个谢家大酒楼位于运河边上,登楼就餐可以凭栏眺望,可以看到运河与临清的风光、景致,以及种种社会活动。“在楼窗后瞧看,正临着河边,泊着两只剥船。船上载着许多箱笼桌凳家活,四五个人尽搬入楼下空屋里来。”(第98回)

这些描写,高度概括了临清在大运河上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城市的繁荣景象。运河经济区联系五省、五大水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特区。

《金瓶梅》中的酒楼是作者蘸着大运河水写出来的,由漕运所引出的仓站、闸站和漕粮支运,托运的交接处,无疑是人口集中之地,于是酒楼饭馆,旅舍客栈,商铺货店,码头驿站,配套的经济行业随之而兴,于是过去荒丘野地此时成了繁荣小镇;过去小村僻庄,此时成为重镇。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风物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当网等有售。另制作了收藏版签名钤印毛边书,孔夫子网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