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建专制的定义:权力大、官本位、皇帝左右律法、道路以目

【声明:纯属讲述历史,观点可能不对,还请指正讨论。】

什么是专制主义呢?

专制制度是以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国家权力,实行专断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的君主专制,以及资本主义时代的法西斯专制都是这种形式的国家制度。其特征是: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独断专横地行使这种权力而无相应的责任。统治者独揽国家大权,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言出法随,号令如山,举国上下一体遵行,形成以最高统治者为中心的统治体制,对全社会实行专横统治,通常采用各种野蛮残暴的手段统治镇压人民,控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这种统治时常伴随着蒙昧主义政策和恐怖气氛。

秦始皇在统一山东六国的同时,创建了一个皇帝独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本身规定,“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为了确保皇帝独,,裁,在地方施行郡县制度,在中央施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官和中央官一律由皇帝任命,实行官僚制度,汉承秦制,使这种专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至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皇帝独裁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了极限,康熙皇帝曾说:

“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在皇帝独裁、君主专制的政治氛围下,所有臣民都被剥夺了自由,即使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毫无民主可言,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专制制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君权高于神权,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区别于西欧大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古代中国,既不存在贵族分权执政的共和制,也没有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教皇制。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关系基础之上的,据考古证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并没有像古希腊、古罗马那样建立在氏族血缘关系瓦解的基础上,而是在氏族血缘关系保留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文明阶段,因此,国家关系、君臣关系只是家族关系、父子关系的扩大和延伸,在君父权威以及家族伦理教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历代中国人,陶然于伦理亲情,注重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把握,视天下如家庭,并通过自然经济陶冶出来的君臣伦理亲情与臣民沟通,直接干预臣民的生活,使自己的权利和威势渗透于社会机体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所强调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决不容许妨碍皇权专断的政治因素横置其间,更不能容忍神权凌驾于皇 权之上。

有哪些特点

其实,不只是封建社会,后现代时期,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国家人民已经比较充分的享受到了文明、自由与民主带来的快乐,有些国家虽然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浪又一浪推动中有所进展。但总体上还不能脱离专制与愚------民。这些国家不管是富裕的还是贫穷的,也不管是民族的还是宗教的,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以下特点。

1、设置一种超凡的无法制衡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实施专制的必要条件。这些权力行使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某一部分人或某一集团的利益。

2、权力的取得暗箱操作,一般由上面的人授意或任命,而非人民推举或选举。

3、权力成为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力,权力首先是为权力拥有者服务,这往往形成权力网,形成那种官--官-------相护。在这些国里,权力的移交和继承者往往是权力者的儿女或亲信。

4、在这些地区,权力由法律规定的权力,也有法律没有规定的假冒伪劣权力或特权,而这些假冒伪劣权力或特权要比法律规定的权力利用的还彻底还泛滥。

5、法律的制定缺乏透明性,公正性。一些法律的制定从潜意识上讲从深层次上讲倾向于某一部分人或某一集团。以法律的名义保护了一部分人。

6、这些地方官本位思想严重,官人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管制者、社会财富的分配者和社会事务的仲裁者。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当官的想当官,当了小官的想当大官,许许多多的人都有着说不清的官情结。

7、官办媒体---泛滥,这些媒体花着官们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钱,不为人民说话,只是充当官员们的能活动的舌头。

8、打击异己,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采取高压,全方位对这些人进行攻击,不惜采取一些很恶劣的手段,在这方面乾隆和朱元璋很有代表性。

9、压抑民众的个性发展,民众被一种偏执的思想或意识灌输,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易于统治的弱智,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张扬的个性。

10、在这些朝代和地方,有两种意识很强烈,一个是主子意识,一个是奴才意识。缺乏基本的爱自己和爱别人的意识,

有着很不健康的侥幸心理,幸灾乐祸是最突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