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内的“佛国”——舍卫城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清朝皇帝信奉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清太宗将尊崇藏传佛教定为国策为以后历朝所恪守。雍正帝即位前就曾与高僧朝夕谈禅,颇通禅理。他自号“圆明“居士认为自己是不着僧服的僧人“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乾隆朝是藏传佛教的兴盛时期。乾隆帝尊崇藏传佛教不仅是个人的精神需要,还作为结好西藏抚绥蒙古维护清朝在全国统治的一项积极政策。正如他在

舍卫城位于后湖东北

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的一部分

佛教传来,我国建筑、园林无不渗透佛教文化,除在建筑本身吸取佛教艺术外,还在园林景点中有意识地模仿古印度佛教圣迹,这是很多的。比如,圆明园中的舍卫城就是仿照古印度的舍卫城建造的。古印度的舍卫城,又名“室罗伐城”,也叫“隋萨罗城”,在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的南岸,尼泊尔南端,全城面积甚大,在城内建有“抵园精舍”。释迎牟尼佛在世时,波斯匿王住在城中,也就是舍卫国的国王。这是古印度一处佛教圣地,唐玄奖取经时到过这里。

舍卫城是圆明园内唯一一座独立的城池,城四周建有厚实坚固的城墙,沿城环绕有护城河。整个城池南北长 150米,东西宽110米。舍卫城位于圆明园中心偏北,坐北面南,是一座南北长的矩形平面,其外部为四面夯土城墙,墙外有护城河,正北为圆明园一大景区“西峰秀色”,东邻为“廓然大公”;福海在其东南,正西隔山与“文源阁”相望。舍卫城布局十分规整,井井有条,当年房舍建筑存在时,宏伟而又壮观。

雍正御笔“舍卫城”

南城门为舍卫城正门,建有城楼,从内部两边可以登上城楼。登上高高的舍卫城城墙,可以俯瞰圆明园西北景区的美景。

此照片是美国人詹布鲁恩拍摄于1920年。1921年9月至1922年11月陆军十六师曾多次派大批车辆、人员拆毁舍卫城残余城墙,这是拆毁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舍卫城内城早期残迹(1900年前后)

舍卫城总体建筑沿中轴线布置,由厅堂游廊组成三进院落,大小不同,主次分明。南门正对买卖街,门前有三座四柱牌楼一座,过牌楼即是舍卫城南门,南门城关上嵌有雍正御书“舍卫城”匾,城关上建有三间城楼,名叫“多宝阁”,城内供有关公。多宝阁后为山门,由南向北往后依次是“寿国寿民殿”、“仁慈殿”、“普福宫”,最北为舍卫城北城楼,乾隆御笔“最胜阁”就挂在城楼上。

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间,用游廊相连接;还建有数座金碧辉煌的牌楼。城前专门开设一条贯穿南北的买卖街,称苏州街,由宫中太监扮作商人开市叫卖。每逢上元节,同乐园上演连台大戏时,买卖街铺面也一同开张,并且搭灯蓬、架牌楼,还有舞灯项目,热闹异常。开市其间,码头上帆船林立,店铺内商品琳琅满目,凡京城能看到的,在这里也应有尽有,凡被允来同乐园逛买卖街的王公大臣、外藩使臣,都允许竞相购买。午后3时左右,执事各官皆行退避,后妃内眷纷纷来此购物,成为难得的乐事。

法国人罗伯特-德-赛玛耶伯爵于1882年前后拍摄的舍卫城大门,此时的舍卫城大门基本保存完好,雍正御笔“舍卫城”清晰可见,舍卫城大门前的牌楼夹杆石也还在原址上,这也是目前仅发现的一张拍摄于1900年以前的舍卫城照片。

舍卫城南门残迹(1900年前后)

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所藏佛像也不知所踪。

舍卫城早期残迹(1900年前后)

圆明园劫毁后又经百年风雨,舍卫城惟存东西北三面土墙心。1965年此城圈内被海淀区武装部辟为民兵靶场,北墙加筑成高近10米的靶挡。城内古建基址原尚残存灰土基础,近年又修建大片临时建筑物,2002年已拆除。

日本人常盘大定、关野贞在1921年拆除舍卫城浩劫之后拍摄的照片

舍卫城北城墙遗址(2005年摄)

舍卫城东城墙遗址(2008年摄)

舍卫城至今已成为一座建筑遗址,一片废墟,原来的护城河已经干涸,南边的城墙不知何时已被拆除,夷为平地了;北部城墙被埋人土中,成为一条宽大的梯形土岭。土岭前端就是舍卫城的主体建筑部位,在那里挖出一条东西贯通的水道,舍卫城遗址即被拦腰切断。现在仅仅东西城墙尚有部分存在,南门处有三合土地面一大块。城内建筑无存,大部分基石也被挖走了,在荒草下遍地乱砖碎瓦,呈现出一片颓败的情景。

朱 晓 洁

付 怀 东

微信号:yuanmingyuan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