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忠义封神,孔明忠义而兼智慧又该何封?(下)

孔明之为相

历朝历代千百年中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当其处草庐之中则抱膝弹琴,显然隐士风流; 而出山则羽扇纶巾,不改出尘雅致。在草庐之中,已知三分天下,可见已达乎天时;但承顾命之后六出祁山,鞠躬尽瘁乃尽乎人事。七擒七纵蛮夷孟获,八阵石块阻断追兵,木牛流马蜀道险路运粮,天文地理、科技工艺无所不晓。而才如鲁肃等尚知汉室之不可再兴,贤如孔明又何尝不不知,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志决身歼,真乃千古忠义的臣子用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

曹操、司马懿都也曾为相,但与诸葛武侯之为相,其总揽朝政大致相仿,其独掌兵权亦是大致相仿,其神机妙算为众人所推服处又相仿佛。但一忠一奸,一有私一无私,则有天壤之别。因为私则为子孙计,忠则不为子孙计,曹操临终嘱托曹丕,与司马懿懿之临终嘱托师、昭,都也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独武侯之为相则不然,丞相事则托之蒋琬、费祎矣,掌兵权行大将军事,则托付姜维。故而孔明之在蜀汉为相,人人敬服,如书中:

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无怨言。夫无怨已难矣!今废之,黜之,而又为之泣,为之死;孔明之得此于廖、李两人者,更不易也。

孔明之神奇处

见武侯八阵图、木牛流马之类,人多疑其有灵异之术,其奇门遁甲仿佛于神仙。然而最终不免于五丈原星陨,显然武侯非左慈、李意等之流。其实长生不死的,多为出世的神仙方士,而入世之圣贤,则往往有生有死。佛也曾言神通再大不敌无常,一旦无常到来,大势所趋连佛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这个世间是由众生共业与别业共同构成,佛法虽是不可思议,但是众生业力也是不可思议。而圣贤从不如神仙那般,以常人难以做到的神秘不可知处示人;而是站在人本位立场,以人人可知可行的表率作风传示天下后世,来作为千秋万代可以效法的准则。

而在武侯病重时,所用祈禳之法:“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同样在在《药师经》的延寿法门中亦有:“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所需时日也是:“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二十五日,或四十九日。”,而孔明的北斗禳星之法也是七日为期,法门虽有不同,但作用相类,实是大有玄机在内。其后在其临终之时也曾嘱托杨仪:“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此处也是神奇之极,确有左右天象变化之能。而在孔明昏绝之后,尚书李福因来迟大哭:“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在此处不能不怀疑孔明真有生死来去自如之能。

孔明的成就

姜太公祠堂

据传在《封神榜》中,姜太公封到最后却没有了自己的位置,而民间对此多有传说,有的说是忘封了自己,有的说是漏封了别人,只好将自己的位置相让,但这都是站在凡俗的角度讲,与 一般人的想法差不多。关于姜太公究竟为何没有封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疑问,极大的话头。然对于圣人们而言究竟是如何呢?所谓材大难为用,对此南师也曾在其作品中有言,宰相之才相当于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由于道德智慧修养上的成就,因为世上的任何事都能做,都能做的很高明,实在不能选出某一个位子是合适他的,因而叫做四不像。故而姜太公没有了去处,因为他的成就已经超出整个天地之外,并不能确定在某一神的职位上。

而事实上孔明也是如此,如在书中周瑜也曾称赞:孔明有鬼神不测之能。其实无论佛、道,真正的成就也就是智慧上的成就,只有在真正智慧上成就了才是真正的成就。因而由于智慧上的成就,倘若关公被封关圣伽蓝护法大神的话,那孔明必属于殿堂中人,因为圣人事业是超出天地有形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