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孩子该不该超前教育?

Kiss喵小懒


对于超前教育好坏,我想首先声明一下,不是说内容的多少或者难易,而是看孩子的接受度来定的。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小时候要快乐成长,所以主要以玩为主。但是这忽略了几个问题:

1、只有玩才可以快乐吗?

2、玩的同时就不能学习吗?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其实人是天生爱学习的,能够学到新的东西,孩子都可以快乐。之所以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可能是因为学的东西太难了导致的。如果大人把阶梯建立好,孩子就能顺着这个阶梯往上走,一样可以学得非常快乐。

但是,可能大家在执行的过程中太急功近利了。


我有一个朋友,她有一个女儿,幼儿园一直让孩子去学跳舞,没有做什么学前的准备。结果现在一年级下半年成绩突然滑坡,一下就焦虑起来了。问题是,即便是她每天陪着孩子学习,依然没有太大起色,孩子的精神无法集中。

这种情况,如果在学前好好做准备的话,一般一年级很很容易度过的,但是因为没有充分的认识,一年级就变成了煎熬。

第二个问题,难道学习就一定要放弃孩子玩的机会吗?

这个是否定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玩的游戏,让孩子不知不觉就学到知识,而且效率很高。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扑克牌就能让孩子学会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逻辑。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练习拼读,用一些识字游戏让孩子识字,都是可以做到的。


总之,搭建好阶梯,孩子学起来就会快乐,而且是一种成长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感官的快乐。

这个事情,做起来会比较需要用心,但是尽管有些,还是很值得一做!


加油吧!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不主张孩子超前教育。

但是,我同样不主张孩子的教育过程完全“快乐”!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是“快乐”的。任何学习必然是要付出辛苦和努力的,而这个过程往往并不快乐。一昧的强调孩子在小学前只要快乐成长就好是错误的引导。

和迷人眼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一样的是“让孩子快乐成长”。

凡事不要太过,太过就偏离了最初的愿望了。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需要长时间持续的事情。而作为一件需要长期进行的事业,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角度出发:

第一,慢养——牵着蜗牛去散步。

牵着蜗牛去散步,是要求家长慢下来,让孩子慢慢成长,用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去让孩子慢慢成长。

第二,耐心——永远不要急。

在慢养的路上,不要着急,不要企图用成人的视角去批评孩子,去要求孩子。

第三,细致——孩子的人格需要细致的培养。

细致的培养,是指细致的观察,细致的去分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孩子的成长状态不同,自然而然人格形成也会不同。

第四,个性化——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不迷信,不盲从,观察到自己孩子最适合什么,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下去就好!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成人也同样可以再次成长,加油!


宸妈碎碎念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你只要将孩子从小学上学开始,就认真抓起。那么,孩子一定会顺顺利利进入好的初中,进而进入好的高中,跟进好的大学。反之,你在幼儿园开始让孩子学小学的东西,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会不好好上课,因为之前学过有点会的。问题来了,从小学开始,如果没有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复习的好习惯,那么,就是你幼儿园学的再好,后期也是很难如愿的。


我有个同事的女儿就是如此,在上小学之前的幼儿园学了一些小学的课程(父母的口号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真正上小学后反而不认真了(在孩子心里,这些我都会了),一到考试成绩根本就不拔尖,害的家长后悔不跌。其实,所谓的超前教育,应该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爱好等,选择一些玩和学结合的课程,让孩子在玩中学,主要是为了起到启发孩子思维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去学习什么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


另外,如果真的如上所述,三四岁的时候就被迫放弃了玩具、游戏,拿起了对他们来说艰深难懂的课本。这种超前学习,不但没有益处,可能会让幼小的孩子从小就对学习的乐趣丧失殆尽。以至于上学后畏难情绪根深蒂固,进而会产生厌学的。


总之,什么年龄做什么时。任何的超前意识(特殊孩子例外),违反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还是算了吧。其实,不管什么人,只要在自己的年纪秉承“认真”二字去学习或者工作,都会有所建树,不负此生的。根本不比在幼儿时,拔苗助长,失败的更快。



好妈妈好女儿和好妻子


1.要孩子成长或是成功。

这取决于家长的眼界,如果你只想孩子成功,就可以超前教育,一切以成功为目标去打造孩子。如果你能遵循生命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那就无需超前教育,而以培养孩子的情商为主,把它融入亲子陪伴中。

2.反对超前学习小学阶段的课本知识。

家长担心孩子上学后拉开与同学的差距,提前让孩子学习,这就是越俎代庖。且不说标不标准,小孩子天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快。如果提前学过的知识,再听老师讲就会觉得没兴趣,慢慢反会养成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的习惯,要纠正很难。可以换位思考,当你很熟悉的东西,别人再给你讲,会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3.超智儿童超前教育。

当然生活不乏一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可以超前教育,但是上学应该跳级,忌让孩子重复学习已掌握的知识。那样反倒打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总之,学前特别是三岁前,重点是构建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高的孩子将来才能幸福。同时,学前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个人主义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是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观点。



巧妙妈育儿


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

我相信在这个问题是即使是那些已经给孩子进行各种超前教育的家长(比如我)都不得不承认,“超前教育”一旦操作不好那肯定对孩子是有危害的!而关于这些危害都是些什么,我觉得都不需要再说了,因为你在网上搜索一下的话,你会找到无数的危害。

所以这个回答我准备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已经超前和准备超前的家长们从语数英自己特长方面提点建议。

语文

语文不超前就等死吧!

“大语文”的北京之下,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已经认识到仅仅指望学校那点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这点我觉得没啥好说的,如果诸位有异议我们可以评论区讨论。

数学

所谓的数学超前教育最为诟病的也就是“奥数”而已。

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奥数之所以给一些家长、孩子带来极大的负担,但是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奥数”的本身,而是因为学奥数的人!

假如没有奥数择校,让孩子们回归到奥数的最初作用,那么还会有多少人跳出来喊打呢?

很多人只看到了那些学习数学的孩子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但是却没有看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从生活中学会的数学,以及他们将数学应用到生活的各处。如果是这样,超前一些又何妨?

逻辑性这么强的课程,你前面学的不好,后面自然是无法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内!那些有能力超前的,还是超前一些的好。

补充一下,如果你有兴趣参加高中竞赛获奖,而且你还不是那种“上了一睁眼老师就知道讲错了”的天才,以参加自主招生为目标,那么就赶紧超前去吧。

英语

那么多人去学奥数被人骂,但是我们很少会看到有人骂孩子,早早开始学英语这事儿。我分析一下之后认为这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多数学校择校并不看你的英语成绩,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承认英语更难学一些。而孩子的记忆力和学习负担很明显是越小时候开始学,优势越明显。

学习英语才是真的,不单纯为了“应试”,所以这个提前学、超前学我认为也没有问题。而且学习英语就如同学习语文一样,它的趣味性是可以搞的很丰富的。学习的过程并不单纯只有记忆和背诵。

文体特长

多数艺术类的学习都比较要求“童子功”,而且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点成绩的话“超前学”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太存在的。

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

科技类

这一类比较突出的我觉得应该是“儿童机器人教育”和“儿童编程”(注意我标注了“儿童”)。…说实话,这两个我家一直也在上,我感觉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以我家所学的乐高(大家不熟,不知道是不是也存在这些问题)为例:各种比赛,好几个孩子组成团队,感觉挺花哨,但实际上拼的是老师的水平。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团队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和作用?而考级的题目我也看过,中小学生如果没有人指导的话,考到二级也就到头了。如果要考三级,那么就必然需要大学里所学的电路,数、模电等知识。

再说一下少儿编程,各个机构的宣传动辄都是人工智能、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你学学看就知道了,跟你有个毛线的关系啊?

这些教育都涉及到了大量的高中、大学知识,有没有人觉得这也是“超前教育”???

……

总结:

其他的东西我就不再一一分析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之后,如果你还觉得“超前教育”有毒,我会很高兴!因为我们这些不怕中毒的家长会觉产生有点“赢”在起跑线的错觉————竞争者越少越好!

超前教育一定不适合每一个人。

但是我想问,如果把“超前教育”换一个名字改成“分层教育”,那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反对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该!

尤其是现在是一个文化科技膨胀的时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超前教育,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也要根据孩子爱动调皮的特点,适当加以引导。不管孩子的兴趣,自己喜欢啥,看社会上电视上,啥出名快来钱快,或今天书法明天跳舞,一整天满当当的,不仅孩子没玩的时间,一家人也整天跟着忙,比打场大战役都忙。这种教育,不如没有。

其实一个良好的家庭,和谐的氛围,不用教育,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学好。孩子初晓世事,没别的,就会跟大人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就是榜样,就是标范。

教育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也会误了孩子的前途。

仅仅是个建议,无论做什么,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不照抄照搬别人经验去做,应该会做好的。






轻舟疾发


正如题主描述的那样,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就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朗读等等,让孩子过早地放弃了玩具,放弃了游戏。成天像大孩子一样端坐于教室,承受了不该有的压力和烦恼。

有资料显示,如果把人一生要学的知识看作1,学校所学只占30%,剩下的70%要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学习。要想今后更好地学习这70%的知识,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我认为在幼儿时期应该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品质、习惯、态度、情感等,这些将让孩子终生受益。

比如: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勤劳、勇敢、诚实、谦虚、善良、坚持、包容、分享、乐观自信等品质。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等。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交际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通过创设各类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其中,促进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让孩子能分享别人的喜悦,对别人的苦恼能感同身受,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富有同情心。

…… ……

总之,要让孩子在游戏与活动中快乐学习,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我认为过度超前教育不可取。



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孩子学知识和玩并不冲突。观摩一下外国人教育孩子,咱不是崇洋迷外啊。人家是在孩子玩耍中,在孩子嬉戏中传授知识。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就丰富了知识。不像中国有的家庭把孩子按在桌子上学(上补习班,辅导班,……)枯燥无味。孩子大人还很累。记得,一次我在公车上,一个母亲带着四岁大的小男孩看见外面的车:路虎,奇瑞,保时捷……是车就认识。我很好奇的询问,原来孩他爹是4S店的,孩子总去哪里玩,爹教的。你看!人家家长就有心。这么大点的孩子还是车就认识。最起码是一招绝吧!还有一位老爷带着一个还没上学的孩子去我们博物馆,我给他讲大钟,他知道问这问那,引起我的好奇,他居然懂历史!我询问老爷,说他懂好多知识呢,就喜欢看博物馆。给我很大启示,我一定保健身体。将来我有孙儿一定带他(她)多去博物馆。去旅游。去读书,去走万里路。教孩子能力,最起码造福我们自己。


贤惠151688966


超前教育其实并不是不好,只是,这个度要掌握的好,才是好的。过度了,就是不好的。

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去学习下普通的画画、唱歌、跳舞什么的,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要让孩子学得过于专业和过多。

例如,专业的舞蹈,有些是需要孩子到了八岁后才能够去学的,如果还没有上幼儿园,就让孩子去学,那肯定不好,不仅容易让孩子受伤,该对孩子身体成长不利。

而每天,让孩子去学习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天学个两三小时,还是可以的,而且,也并没有剥夺了孩子玩耍和睡眠时间。

让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只要时间适度、学习内容适度,对孩子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可以拓展孩子的眼界和交际。



曜萍


孩子不应该超前教育。超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拨苗助长,只会让禾苗死的得更快。禾苗生长慢,要查找原因,是缺少氮肥、磷肥还是钾肥,下的肥料要适量,不多也不少,这样才有利禾苗生长。同理,孩子也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孩子的智力发育,来因才施教,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要快乐学习,把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在娱乐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健康成长。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