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搅屎棍,无理想,却被誉为超越诸葛郭嘉的智谋之士

​吕布刺杀董卓之后,和王允一起掌控了长安的局势,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四人向吕布王允上表请求特赦,王允这个死脑筋,非要致这四人于死地。 李傕等人无奈,打算各自逃生,结果路上遇到贾诩,一番分析,与其浪迹天涯,不如杀回长安,干他一架,赌一把,输了再跑也不迟。 结果,这把赌赢了,形势惊天逆转,王允被杀,吕布逃亡,李傕郭汜控制了朝廷,两个原本的通缉犯,一个当了大司马,一个当了大将军。 这起事件的核心人物就是贾诩,没有他,李傕郭汜等人早就作鸟兽散,长安也免遭又一轮战火。 易中天品评贾诩为三国第一聪明人,甚至超越了诸葛亮和郭嘉。 贾诩确实无比聪明,但是他的聪明总和世人眼中的智谋之士有所不同,细观此人所作所为,给人的印象就是他做事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没有目的性。 贾诩给李傕郭汜指出了一条生路,事成之后李傕等人知恩图报,给贾诩封侯升官,贾诩坚辞不受,这说明贾诩不是为权; 李傕等人为祸长安之时,贾诩多有劝阻,说明他并非残暴之人,本性于董卓李傕不同;之后贾诩又帮助汉献帝出逃长安,说明他并非一心向李傕。 这些迹象表明贾诩既不贪权,也非喜祸之人,又与李傕无个人情谊,那他给李傕郭汜等人献计究竟是为了什么? 也许他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吧! 做任何事不一定非要有一个为什么,没有目的本身也是一种目的,献计就是献计,没有其他。 这让人想到大明燕王朱棣的谋士姚广孝,作为朱棣的第一谋士,居功至伟。 但在朱棣得到天下后,姚广孝放着高官厚禄不要,跑回去继续当和尚了,他帮助朱棣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本身,只要有造反这个过程,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而不用在乎造反的结果是什么。 贾诩和姚广孝颇有相似,都属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类型。 曹操奉迎献帝,李傕欲进攻曹操,贾诩劝阻,理由是曹操兵精将勇,倒不如去投降曹操。 这主意出的,虽然是完全正确,但李傕肯定是无法接受啊,李傕此时是大司马,当朝最大的官,投降曹操?曹操算老几! 贾诩竟然让一个大司马去投降一个地方诸侯,由此可见贾诩此时已经看出来曹操一定能成大事。 但是他虽然慧眼独具,却偏偏不去投奔曹操,反而去投靠气量狭小的段煨,后又转投才能平庸的张绣,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更诡异的是贾诩在效力张绣期间,明知曹操必成大事,却力主张绣与刘表结盟,力抗曹操。 做了这样的选择也就罢了,那就和刘备一样开始好好和曹操作对吧,可事情的发展偏偏相反。 曹军一来,贾诩就动员张绣投降,张绣傻眼了,正常的应对不是应该坚据曹军,等待刘表援军吗? 怎么一上来就投降! 不过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最后还是投降了,估计刘表要傻眼了,这么不靠谱的同盟。结果曹操那厮,到了张绣的地盘后老毛病又犯了,念叨着“城中可有……乎?” 搭上了张绣的婶婶,张绣气急,贾诩给张绣出计,降而复反。 这一仗,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全折了,这下张绣和曹操梁子结大了。 可是才过一年,曹操都还没来报仇,贾诩就劝张绣主动跑去投降曹操,张绣又一次傻眼了,这都叫什么事啊! 三国智谋之士众多,诸葛亮荀彧以匡扶汉室为己任,郭嘉庞统以一展所长为抱负。 唯有贾诩,乃是以玩弄诸侯为乐趣,搅得各路诸侯混战厮杀,自己却能在这个乱世全身而退,真可谓是三国第一搅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