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失败的?

李翔


楚霸王项羽初起时,不过二十四岁,放到现在,还是个在读研究生的孩子而已。

而后,我们的楚霸王项羽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走上了人生巅峰,在咸阳分封十八路诸侯前,自号西楚霸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而后则是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迎娶白富美虞姬,正式开始没羞没臊的双宿双飞。

但是,我们的项羽在咸阳纵火焚烧秦始皇宫殿时,怕是做梦都想不到,只用三年时间便从一介布衣走上天下共主之路的自己,接下来只有五年的寿命可活了。

五年后的某一天,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他将被他的结义大哥所击败,身被十余创的他,不得不选择拔剑自刎,结束自己辉煌而短暂的一生。

我们的项羽当然也不会想到,他自刎的千百年后,为他感到惋惜的粉丝数以千万计。

粉丝们或为他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而感到惋惜,或为他没能定都关中号令天下而惋惜,或为他在彭城之战中被刘邦溜掉而痛心,或为他不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而痛心。

但其实,项羽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也不是因为他没听说客的话定都关中,而是因为他从起兵开始便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最终导致他没能得到西进关中的任务,导致他得不到被征服者的民心,导致他兵败垓下时老农都骗他。

这个致命错误便是滥杀。

翻开《史记》看一看,项羽作战的最大一个特点便是屠城,打赢了便屠城,无论是手无寸铁的男子,还是老弱的童叟妇人,都无法在他的屠刀下免于一死。

项羽率众西进关中,抵达新安时,于一夜之间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由此,项羽暴虐之名,天下皆知。

正因为项羽如此嗜杀,所以项梁定陶战死以后,楚国君臣才想改换思路,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救赵,为秦树党,另一路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天下苦秦久矣,楚军是来帮他们解除痛苦的。

为了避免杀戮过重,项羽不但没得到西进的任务,连北上的主帅,都被别人抢了去。楚国君臣的意思很明确,得让项羽收着点,别让项羽的杀气连累整个楚国。

得到西进任务的,是项羽的结义大哥,在楚国君臣的眼中,刘邦是唯一的一个宽大长者,能容人,西进的任务非刘邦莫属。

楚国君臣的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刘邦和项羽的命运,刘邦在宽大长者的人设上越走越远,项羽也在巨鹿之战后把残暴发挥到极致。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看法可谓透彻,秦始皇、秦二世不住地奴役百姓,百姓奋起反抗,而项羽竟然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老路,继续残暴地对待百姓,百姓怎么会支持他项羽?

百姓可不想刚离狼窝又入户口。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只要项羽在百姓心中是残暴的代名词,就算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就算项羽定都关中,项羽的江山也不会长久。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涉世家》


遥望燕园


项羽在鸿门宴之后,先后经历了彭城之战大胜,鸿沟和议转折,再到垓下之战被围,最后虽然突围,但乌江自刎,留下千古绝唱。

我们来看一下项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葬送必胜之局的。

彭城之战:

时间:公元前205年

评价:是中国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同时也是闪击战的典范,这是刘邦起义以来遭受的最大的失败。是楚汉战争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对战双方:刘邦联合各路诸侯,组织56万大军,占领项羽根据地彭城。进驻彭城的兵马,除部分诸侯在外守备外,实际达到30万。而此时的项羽,正在率兵攻打齐国,久攻未下,还是去了根据地大本营。可以想象,此时项羽面临着空前的困境,领军在外,没有后备的援军和粮食支援。最主要手中兵马与刘邦联军有天壤之别。

经过:战争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制订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由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即在胡陵至肖县采取包围闪击。肖县东南有刘邦兵数营扎住。项羽军夜间抵肖,利用拂晓,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早晨开始进攻,与汉军展开大战,中午便大破汉军。 汉军对项羽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被项羽军于彭城近郊斩杀10余万人。

短短的一段文字,让人荡气回肠,无愧西楚霸王之威名!

而刘邦,此战之后,全军覆没,父亲妻儿悉数被俘。

影响:刘邦组织起的抵抗项羽联盟瞬间土崩瓦解,战争形势发生转变。

鸿沟和议:

时间:公元前203年

评价:彭城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典型性战役。而鸿沟和议,则更被广为流传,象棋之上的楚河汉界,就指此鸿沟。这是楚汉战争的又一重要转折点,直接影响到对战双方的攻防走势。

对战双方:此时距离彭城之战仅两年,刘邦以十余骑逃回汉中,收拾残部,经过一系列政治运作和军事部署,重新回到战场;而项羽重新夺回霸主地位,诸侯归附,同时也在持续攻打刘邦,只是并为发动大规模有效的剿灭性战役。

经过:上述刘邦的一系列政治运作和军师部署是形势发生转变的关键所在。最主要的政治运作是离间项羽和范增,使范增愤然离去,从此项羽失去战略依托;其次刘邦策反英布,项羽失去一股强大的军事同盟力量。战略部署主要是韩信、彭越、英布、灌婴等在各个方向对项羽形成军事骚扰,使项羽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楚汉的主战场在荥阳和成皋之间,两军多次对这两座城池进行争夺,反复易主。然而此时韩信攻破齐国,彭越也领兵攻打楚国后方,灌婴进军彭城。项羽来回救援,不堪其扰。最终在遣将回援无果后,留大司马曹咎原地待守,自己回军攻打韩信等人。曹咎旋即被灭,项羽彻底丧失战争主动权,为求局势不再进一步恶化,相遇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荥阳,推到鸿沟以东,并于刘邦达成和议。两军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

影响:至此项羽彻底失去彭城之战创立的优势,表面上与刘邦旗鼓相当、隔江而峙,但是实际上已经陷入战争的被动局面。此时刘邦主力军在项羽西侧对峙,韩信军在北侧,英布在南侧,彭越、灌婴在楚腹地,已经初步形成合围之势。

垓下之战:

时间:公元前203年

评价: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对战双方:刘邦方面又是一系列成功的政治运作,对韩信、彭越等将封王赐地,巩固了各方军师势力,为下一步合围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项羽则又一次陷入困境,兵少粮枯,并且在失去范增之后,项羽缺少战略部署,并没有提前对刘邦合围做出应对部署。

经过:如上图,韩信攻占彭城,彭越直逼垓下,英布自寿春北上包围垓下,刘邦主力一路追击项羽军至垓下。如此布置, 项羽依旧自东南方向突围,逃至乌江,可见项羽之勇猛。

简要的过程和事件已经交代清楚了,下面我们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作战能力:

项羽★★★★★

刘邦★★★☆☆

项羽勇武,无人可及;刘邦的作战能力其实也是有的,只是无法和项羽相比。

驭下之道:

项羽★★★☆☆

刘邦★★★★★

这一点上发生了绝对性的转折。

政治头脑:

项羽★★☆☆☆

刘邦★★★★★

盟友背叛、中离间计、乌江自刎,都体现了项羽相对幼稚的政治头脑。

战略眼光:

项羽★★★☆☆

刘邦★★★★☆

刘邦战略眼光本身应该也是比较高的,然而他身边有张亮萧何等一系列战略家,所以体现的弱一点,但是战略部署的实施离不开刘邦的决断,因此在这一项刘邦依旧完胜项羽,而项羽虽然作战勇猛,针对战局的战略眼光精准,但是着眼全局的战略布局上并不成熟,否则彭城之战后,就应该是对刘邦的战略追歼。

透过这些叙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缺乏战略眼光和政治敏感性。他错过了消灭刘邦的最好时机,斩草不除根,终至兵败身死。同时他不善于团结身边的势力,利用身边的人才,因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这些都是账面数据,历史问题做不到精细,只是一个大致的评判。其实我相信大家最想听的不是简单的叙事和冰冷的分析,而是希望更多的看到对这两个人的评价。比如刘邦善于用人,是个枭雄,比如项羽匹夫之勇,一意孤行。换个角度刘邦是流氓,用人有一套,项羽是英雄,不善尔虞我诈。然而我并不喜欢多说这些,带有太多感情色采的评价。历史本身留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清晰的故事脉络,期间的细节,真真假假,莫说千年之后的我们,即使当时的人,也窥不透其中真意。

所谓成王败寇,结果都是被胜利者书写的,本身就已经带有感情色彩和煽动性。能够站在历史巅峰的人,不会是单纯而简单的,所以对于人物的评价也永远不会有最终的定论。你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刘邦,那就是什么样的刘邦,你钟爱的是什么样的项羽,那就是什么样的项羽。这就是历史的可爱之处,它的结果不随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但是它的色采却可以因为你的想象而精彩~


尹禾


前206年,项羽在钜鹿战败秦军主力,章邯王离集团覆灭,刘邦用张良计克殽关入咸阳,后项羽也入函谷关,与刘邦达成协议,后项羽入咸阳秦子婴,秦朝寿终正寝。鸿门宴之时,项羽军40万,刘邦军10万,楚汉战争爆发后,仅仅四年,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羽兵败被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一,政治架构不够合理和完善。项羽分封诸侯王时,楚怀王熊心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项羽的地位很尴尬。十八路诸侯王分为三大类,秦降将系列,如章邯、司马欣、董懿等;六国旧贵族系列,如魏豹、张耳、田都、田安等人;反秦有功新贵族,如刘邦、英布、韩广等人。

由于项羽并非天下共主,没有分封一个项氏为王,这种缺乏同姓王的屏藩与支撑,全是异姓王的诸侯架构,貌合神离、心思各异、尔虞我诈、相互攻伐,在刘项两大集团之间,谁的势大跟谁走,谁给的利益大听谁的话。诸侯王忽左忽右,在刘项之间飘忽不定,而项羽最终未能搞定诸侯王,而刘邦通过利益手段搞定众多诸侯王,大大的削弱了项羽集团的势力。

第二,正是由于项羽并非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楚怀王熊心的存在,让项羽处于非君非臣的尴尬地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项羽产生了除掉楚怀王的想法,前205年,项羽密令英布杀死楚怀王。没有正当理由而杀义帝,使项羽的政治名誉扫地,背上了犯上弑君的恶名,从而让刘邦集团对项羽的讨伐,变得名正言顺而获得政治优势。

第三,多次杀降和屠城,使得项羽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人民群众的怨愤,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民心,失去很大一部分人民的支持。项羽从灭秦战争以及楚汉战争中,一共有六次屠城和杀降,襄城、城阳、新安、咸阳、破齐、外黄(因一小儿的指责而放弃。)尤其是坑杀秦卒20万,直接导致楚汉战争时,秦人坚决的跟随刘邦打项羽,关中秦人成为萧何支持刘邦的根据地,刘邦彭城之战失败后,萧何发秦人老兵组建骑兵,归灌婴指挥。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项羽杀降的恶名声一点都不比白起差。

第四,刚愎自用而不选贤任能,未能建立自己的谋士集团,导致手下的大批能人贤士离项羽而去,比如韩信、陈平等人以前都曾在项羽集团,但是得不到提拔和重用,最后都转投到刘邦集团。就一个谋士范增,项羽又不听他的,最后导致范增也走了死了。没能建立谋士团队,缺失了战略层面的整体规划,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总是不得要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顾得了头而顾不了尾,尽管和刘邦的作战中,经常打胜仗,却做不到对刘邦致命一击。

第五,项羽非常小气,有妇人之仁,在封赏之时,总是犹豫不决,口惠而实不至。比如,人家和他要个王,该给就给,总是舍不得,人家投刘邦了,刘邦给人家王侯。这种小气的性格为人,赏罚不明,造成项羽集团的很多人不尽力,甚至最后出现众叛亲离的严重后果,项羽不失败的话,真的就没天理了。想想看,连自己的叔叔项伯都吃里扒外,屡次出卖项羽。为什么,项羽到死都没封项伯为王侯。

第六,项羽一系列的看似不起眼的失误,最终累计成战略大失误,楚汉相争由于项羽没有明确的既定战略,尽管屡次取得局部的胜利,但是顾此失彼的战略战术,最终导致荥阳傲仓基地的失去,从而彻底失去了和刘邦集团战略决战的基础,最终失败就是项羽的不归之路。

第七,经过三年多的拼杀,刘邦以屡败屡战的坚韧意志,以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以关中为根据地,项羽在一次次胜仗中被消耗,而刘邦在一次次失败中愈加强大,在前202年,战略态势彻底被扭转。原项羽集团40万人,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走的走、降的降,到这一年只剩十多万人。鸿沟战役,项羽以杀刘邦之父等人质相威胁,以土匪强盗的方式,逼迫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鸿沟协议达成后,项羽释放了人质,刘太公、吕后、鲁元公主等回到汉军。项羽引军而东,刘邦引军而西。张良陈平等人谓汉王曰:“项羽大势已去,今去则放虎归山,急击勿失。”刘邦乃真大英雄也,不为名利所累,果断地做出追歼项羽集团的决定。不管后世骂刘邦不信守协议也好,反正刘邦抓住了最后歼灭项羽的机会。

第八,项羽垓下之战,犹豫不决,丧失整体突围的时机。刘邦以二十万兵在垓下围堵项羽集团,此时项羽尚有10万兵马,汉军也未能合围楚军,项羽若突围南下,还是有可能的。但是,项羽把宝压在韩信、彭越、英布身上,派人游说三人反转,三人未反转作壁上观,此时项羽应该放弃幻想果断突围。

但是,心存侥幸的项羽没有利用韩信三人作壁上观的态势突围。张良陈平对汉王说,韩信、彭越、英布不来,这是和汉王您要封王要土地呀?刘邦从之,皆封王楚地三人均分。韩信等三人以三十多万人围垓下,汉军总数达到62万,楚军十万。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项王以为楚地皆失,军心彻底瓦解。汉军发起总攻后,杀楚军八万,项籍出垓下,灌婴与御史大夫受诏追项王,至东城,破之,灌婴所卒五人共杀项籍,皆封列侯。

太史公曰:“项羽者,字籍,楚将项燕之后。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梁曰:“何以为之?”籍曰:“书,不足学。剑,一人敌,学万人敌。”梁大喜,教籍兵法,又不肯竟学,略知大意耳。项羽贵族的出身,使得他人生的起点非常高,项羽学习不求甚解的态度,毁灭了项羽美好人生。态度决定结果,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最后身首异处。

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


冷清先生


项羽攻破咸阳后,一把火烧光咸阳,分封十八路诸侯,他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这个彭城,就是项羽的老窝了。

那么,刘邦是怎么把项羽的老窝给端了的呢?

当时的情况是,齐国的田荣造反了。这时,关中的刘邦也想借机东出,但是为了麻痹项羽,他让张良做了两件事。

刘邦让张良做的第一件事是,让他写信告诉项羽,刘邦得到关中后,心里已经很满足了,不敢东出与霸王争锋。第二件事是,让张良把田荣及彭越的反书,送给项羽。说齐国与赵国联合起来灭楚国。

于是项羽就以为,他的打击目标是齐国的田荣。搞定齐国,再来对付刘邦。

于是,项羽率主力攻齐,只留部分兵力留守,防备刘邦东进。

公元前205年春天,项羽在阳城大破齐国,田荣败死。 项羽立田假为齐王,进军至北海,不料沿途烧杀掠夺,引起齐民反抗。这时候田荣之弟田横乘势而起,收集数万人,立田荣子田广为破,跟项羽死嗑到底。

项羽掉头对付田横,但是屡战屡败,被田横狠狠地咬住,一时拖不开身。

面对项羽被田横拖在齐国困境之中的大好战机,刘邦果断出击。

当时, 天下诸侯都纷纷背叛项羽,刘邦收诸侯之兵,共五十六万向楚都彭城进攻。

部署如下:命萧何镇守栎阳,筹集军资,补给前线;命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人由朝歌经定陶,胡陵出萧县,彭城;命韩信继续围攻废丘的章邯。

刘邦亲率夏侯婴,卢绾等一支部队由洛阳经雍丘,睢阳出彭城。当大军进抵外黄时,彭越率军三万来会,刘邦命令彭越继续袭扰梁地,掩护汉军侧背。

这招就叫, 集中优势兵力,一举袭取彭城, 消灭进退两难的项羽。

当然,项羽眼睛没瞎,他派人前往汉军侦探,已获知刘邦东向的动向。但是,他却不以为然。

在他一生之中,几乎没吃过败仗,当年王离章邯数十万的政府军,都不在的话下,何况刘邦那几十万的乌合之众。而他自认为,他最大的敌人是齐国的这个犹如小强般顽强的田横。

他不能让田横破了他战而不败的纪录。

于是,项羽还是坚持之前的方针,先定田横,再定刘邦。

楚国的主力部队都被项羽带去打田横了,所以汉军进攻彭城时,进展相当顺利,沿路都没经历什么大战,就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彭城。就这样,项羽的老窝就被刘邦一手给端了。

刘邦进入彭城之后,自以为大事已定,给各路诸侯封官以后,就在彭城里“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宴会”,准备大庆功绩了。

这时候,项羽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愤怒的项羽,留部分部队跟田横作战,而他自己亲率三万骑兵还救彭城。项羽那三万骑兵犹如雷霆之军,向天而来,打得刘邦屁滚尿流,终于将彭城收复了。


月望看历史


一,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严重。沙场神将,却只是自身勇猛,我们看项羽麾下的武将,没有个一名头超过他的,不知是麾下真无可以出其右的良将还是将士们在项羽麾下不敢全力发挥而自敛光芒。要知道如果自己的锋芒超过领导,通常会被领导忌惮,一般下场都不太好。

二,无识人用人之能。从自己阵营里跑了一个韩信,真是一大损失呀,之后又逼走了范增。一个领导者,没有知人善用,招揽并留住人才的本事,而空有一身武力,是万万不可的。

三,自视太高。一直被吹捧,自己就越来越虚浮了。攻咸阳,杀义帝。大概觉得自己威望攒够了,完全不计后果,结果大失民心,反倒给了刘邦可以握住的把柄。

四,妇人之仁+虚荣心太重,鸿门宴放走刘邦这就不用说了,灭秦之后不定都咸阳,反而要回江东,说什么获得了如此大的荣耀不回老家显摆显摆,就像人穿了一件极其华丽的衣裳却在晚上出门一样,这一想法出自一个搞政治的人之口,实在可笑,又不是小孩子,那么急着显摆吗?

以上种种,就算没有刘邦,项羽大概也是会败的。


小雅诗词沙画


要说失败,先提成功,项羽是如何成功的?

项羽是在叔父项梁的基础上,迎楚王后裔熊心为王,连胜秦军,于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抵达咸阳分封18路诸侯,自己号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这是项羽人生的顶点,应该算是成功了吧。

项羽是如何失败的呢?

项羽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性格原因。当时的乱世,不需要暴戾的君主,所以秦始皇那一套不行,需要的是宽仁,所以对待百姓好的刘邦战胜了项羽。

项羽失败除了性格原因,有这么几点失败的决策。

1.大量屠杀秦军民,失去人心

巨鹿之战,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咸阳后,屠戮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这些所为都大失民心,使得项羽除了嫡系部队,可靠地人马太少了。

2.放弃关中咸阳这么好的根据,非要在彭城建都

关中地带,易守难攻,适合作为根据地,彭城,四战之战,无险可守,根本就不适合建都!!!建都彭城,纯碎找死。

3.人才短缺,且不重视

项羽的文臣武将太少了,刘邦可是有汉初三杰,汉初三将的,而且非常重用他们,项羽文臣就一个范增,还怼跑了,武将有限的几个,龙且、钟离眛、季布、英布,还赶跑了两个。

4.格局太小,分18路诸侯后,不作为

项羽格局太小,分封18路诸侯,的确是当时的趋势,但是他分封后,安于西楚霸王,没有作为就不对了,刘邦仁厚长者,都知道逐步消灭异姓王,稳定皇权。

5.杀楚怀王,给了别人反他的借口

楚怀王只适合“圈养”,杀害楚怀王是项羽的一大失策,直接给了各国反抗他的理由。楚怀王是他起兵成功的旗帜,这个旗帜应该好好的“保护”起来。

6.战略失策,多次丧失战机

最最重要的就是项羽多次丧失战机,没有消灭刘邦。从开始的鸿门宴,到刘邦平定三秦时,被张良的一封信搞蒙圈了,没有去攻打刘邦,反而攻打齐地,身身陷地不能自拔,给了刘邦足够的成长机会。

其实还是那句话,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不适合秦灭乱世,必遭淘汰。


萝卜说


项羽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按今天的话来说,有点天真,有点傻。

项羽身为楚国的后裔,领着一堆父老乡亲,推翻了秦朝,在巨鹿之战,他还是很正常,以少胜多完胜章邯,虽然章邯是率几十万大军投降,但项老大能找到章邯短处,以封王为诱使他投降,还是充分说明他是有政治、军事智商的。

真正的败笔在哪呢?就是在彭城!项老大不愧是江湖儿女,得天下第一件事就是啥,分战果,回老家炫耀,结果定都彭城,这个位置没有什么战略优势,除了在江湖上留下跟项老大混有果子吃的豪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反观刘邦,拿天下后先定都洛阳,后娄敬建议说:”洛阳地小田薄,四面受敌,确非用武之地。关中沃野千里,易守难攻,山东安定,黄河、渭水槽运可源源不断地供给,山东有变,顺流而下,征讨方便。关中可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于是抛弃离家近的洛阳,迁都关中,后称长安。

从定都一事,可以看出项老大和刘邦,二个人在对待家、国情怀上有根本的不同,一个适合当江湖袍哥,一个是国家元首。

仅定都一事,就注定项羽的败局。


蜗牛通信


鸿门宴国画

如果说鸿门宴,项羽错失了杀死刘邦的机会,那么鸿门宴后,他们又打了4年,这4年,他们经历了什么?在彭城,刘邦的老父亲和老婆都被项羽俘虏了,他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自封西楚霸王,而且封刘邦为汉中王!但是在这次宴会以后,项羽因为分封不均,导致各地的封王造反!

第一个造反的其实并不是刘邦,而是田荣。田荣是齐国的后裔,在陈胜起义以后,在原来齐国的土地上起义。刘邦攻占咸阳以后,迫于压力让给了项羽,项羽做了西楚霸王后,就大肆封王!因为田荣曾经违背项羽的叔叔项梁,不跟随楚军作战,所以没有获得封赏。他杀了胶东王田市以后,自己做了齐王!

田荣做了齐王以后,杀了齐地其他两个封王,紧接着赵国也发生了叛乱!项羽对田荣恨之入骨,发兵剿灭田荣!田荣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结果被打败,逃到平原,在平原逃跑的时候被当地百姓杀死了!后田荣的弟弟田横,收集残兵几万人,抵御项羽,项羽停止了进攻修正军队!

汉高祖刘邦

彭城之战,刘邦差点做了阶下囚!

这时,汉王刘邦率领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大约五六十万人进攻项羽,刘邦一直打到彭城这个地方驻扎下来。项羽领兵三万感到彭城,将刘邦的汉军打败,汉军四处逃散,前后相随掉进穀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卒十多万人。项羽乘胜追击,汉军继续后退,据说在雎水淹死了十几万人,把河水都阻断了。

此时的项羽军队,已经把汉军里里外外围了三层,按理说已经插翅难逃。但是,天作异象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楚军被打乱,刘邦带领了十几名骑兵才得以逃脱!刘邦想从沛县经过,把家眷一起接走,结果被项羽的军队追上,情急之下他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推下了车,而且推了好几次。刘邦的朋友夏侯婴几次把他的儿子和女人拉上来,把他训斥了一番,儿子和女儿才得以逃脱!但是,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吕后却被项羽俘虏了,项羽将其作为人质,留在了军中。

荥阳之围,项羽错失了一次杀刘邦的机会!

彭城一战以后,各地的住户已经造反,刘邦逃到了荥阳,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羽答应了,此时项羽的谋臣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杀了刘邦。项羽听从了建议,领兵围困了荥阳。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刘邦使出离间计,离间范增与项羽的关系。

根据《史记》记载: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谋,当项羽派使者到刘邦哪里,让他投降的时候。刘邦假借是范增的使者,用粗茶淡饭招待他。使者把这件事告诉项羽,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认为范增与刘邦有私情,于是夺了他的权力。因为项羽的犹豫不决,给了刘邦逃离荥阳的机会。

刘邦身边的谋士纪信给刘邦出主意,让其假扮刘邦,让其借道出城。结果项羽扑了空,只捉住了纪信,未能捉住刘邦。因继鸿门宴后,项羽又一次错失了杀死刘邦的机会。

城皋之围,刘邦有逃过一劫!

刘邦逃出荥阳后,去了城皋,但是项羽穷追不舍,把城皋围住。刘邦和好友夏侯婴从城皋北门逃跑,逃过黄河,逃向修武,投奔了张耳、韩信的部队。项羽在东广武与汉军隔着广武涧扎下营来,两军各自坚守,持续了好几个月。

由于两军对峙很久,刘邦拒不出战,项羽大为恼火,于是叫人去挑衅,结果派去的人被射死。项羽大怒,亲自出战,据说射箭的人看见项羽,两手发软不敢再出来应战。因为两军不交战,只好隔空对骂。两个大爷们整天骂骂咧咧不是办法,所以,项羽叫刘邦单挑。刘邦竟然接受了 ,结果被埋伏的弓箭手射伤,只好退出城皋。

刘邦受伤后,项羽有了喘息的机会,此时的韩信已经占领了齐和赵的土地!项羽想抽身对付韩信,所以把守城的任务交给了大司马曹咎等人,在离开的时候,叮嘱无论如何不能出战。但是项羽离开后不久,汉军屡屡挑衅,每天派人去辱骂他们。一连骂了五六天,大司马曹咎终于忍不住出战,结果中了圈套,自刎而死。所以,汉军又占领了城皋,直逼荥阳。

项羽听说,城皋陷落,威胁荥阳。派军救援,汉军害怕项羽,只好撤军。项羽在荥阳时,刘邦就派人来和解,要求项羽把老婆和父亲送回,然后平分天下。项羽答应了要求,双方撤兵!

四面楚歌

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双方撤兵没有多久,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意见,攻击项羽。结果刘邦反而被项羽打败,只好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好在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保留着,刘邦为了得到这两人的帮助,答应与他们公分天下!后来韩信和彭越答应出兵攻打项羽,项羽被夹击,很快遭到失败!项羽的军队只好驻扎垓下修筑了营垒,汉军及诸侯将项羽团团围住,深夜汉军军营里面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非常吃惊,以为刘邦完全占领了楚地,感慨万千!晚上抱着虞姬眼泪哗啦哗啦的流了出来!

项羽在深夜带了壮士八百多人突围,一路过关斩将,后到了乌江,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项羽已经无脸见江东父老,把自己的坐骑赐给亭长,后杀了几百人,自刎而死。

因为在项羽没有死之前,刘邦有悬赏,谁能取项羽的首级,将赏赐万户侯。所以,项羽死后,汉军为了得到更多赏赐,都去争夺项羽的尸体,结果被分成了五块,五人都得到了刘邦的册封!

纵观项羽的一生,本可以轻而易举的杀死刘邦,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他没有把握!历史总是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就像项羽在乌江自刎前说的那样:上天要亡我,渡江有什么用,结局都一样!鸿门宴让刘邦跑了,在荥阳也让他逃了,在皋城也逃过一劫!每次都是刘邦被动,当项羽被动一次的时候,他却犹豫不决,所以项羽输给刘邦就是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假如,项羽果断一点,历史又将被改写!


朕史


项羽承接叔父项梁家底,以战力闻名于各路起义的诸侯,得到他们的拥护,才得以行霸王之事,主持大局。项羽的失败,在于分封战略失误和不能识人用人。


第一,分封诸侯是时势使然但布局分败。六国后人反秦是为了恢复祖业祖国而走在一起,为共同目标而拥戴项羽和义帝,若不分封,联盟基础破裂马上反目,但分封也会削弱联盟力量而各自为政。后来的刘邦一度也想分封六国后人,被张良阻止,理由是若各国人心有归属,便不能全力支持汉军取得最后胜利,是取败之道。项羽无可选择,必须分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项羽不是简单的为六国复国,他也有策略,如改封地、安插钉子、挑动内乱等,企图逐步收回各国,但计划失败,新封的安插的各诸侯不但无法有效的消灭异己,还无法维持势均力敌的局面,反而被异己势力消灭。比如四月诸侯皆就国,八月齐国田荣胜出,赵国陈余获胜,速度之快出人意料,而这时项羽刚派人杀掉义帝。杀掉义帝失去天下人望,让项羽和诸侯顿失缓冲和羁绊。


第二,项羽主导分封却把自己封在四战之地腹背受敌,置入受周围诸侯围攻的险境。引出“沐猴而冠”的成语:当时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给项羽献策说,“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但项羽见关中宫殿都残破不堪,心欲东归,便说“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道呢?”韩生听后大失所望,私下跟人说“听说楚人是猕猴戴帽,没有摆脱猴的本性(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派人将他烹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后来刘邦已至彭城,项羽还在平定齐地未回,虽然彭城之战大捷,但问题也暴露出来,自此后,项羽本人带兵出战虽能常胜,但一直受到周围力量牵制,如彭越英布等,项羽来回奔走疲于奔命,长期疲兵,国疲民困,终至垓下之围兵败身死。


关于项羽用人,从二句话可以知道,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韩信说他有“妇人之仁”,“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啬惜封赏,本末倒置,先后放走韩信陈平等大才,最后成为他的掘墓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以此看来,若无刘邦,也会有其他诸侯挑战项羽,有此战略人才二大缺陷,项羽做得再好,最多是类似春秋五霸的霸主而已,统一天下应该没指望。


南方鹏


项羽的老窝?指的是都城--彭城吧。彭城被刘邦联合的诸侯端掉后很快又回到项羽的控制之中。项羽在火烧阿房宫之后,将秦地划分给各诸侯,而自己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而且不采纳帐下谋士的建议,将关中等战略要地拱手相让于刘邦,最后刘邦联合诸侯,趁项羽主力军攻打齐地时拿下彭城。当然,刘邦与各路诸侯只是短时间控制了彭城,因为项羽很快就带领人马杀了回来,而且是以少胜多,收复了彭城,而刘邦积蓄的那点家底差点因此败光,楚汉相争的拉锯之战也由此变得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