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

儿科恩铭


急性心肌梗死大概有五种:动脉粥样硬化,心衰型或冠脉痉挛,猝死型,支架原因,搭桥原因。



但我们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可以主动预防的。

简单理解就是,心脏血管因为各种原因逐渐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狭窄到一定程度斑块可能出现破裂,斑块一旦破裂,血栓形成,血管就完全堵塞,就形成急性心肌梗死。

我们其实不需要太了解这个机制,我们主要看看症状:

典型的心肌梗死: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这是比较典型的,大多数人都不会错过,都会第一时间就诊。)

不典型症状:

1、持续性的牙痛,但没有牙痛病史,且牙痛按压不痛,吃冷热酸甜都不疼,同时或伴有胸闷憋气,或出汗,那么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2、持续咽部紧缩感,但既往没有咽炎,就像有人用手掐住脖子不松手,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3、持续后背疼痛,但按摩不痛,按摩也缓解不了,胳膊肩膀活动并不能加重或缓解这种疼痛,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4、恶心、呕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当然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如能确诊是其他原因,可排除心肌梗死;

5、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全身乏力、出凉汗等。

6、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7、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8、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9、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10、还有一种属于隐匿性心肌梗死,只有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才能发现。

当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临床表现,还学要结合心电图或心肌酶,但我们又不可能自己做一份心电图,抽一个心肌酶。我们能体会到的只有感觉,也就是临床表现,所以,这些无论外在的表现,还是隐藏起来的表现对我们更为重要。

一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时间拨打120,喊人过来帮忙,躺平等待,如发现心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心血管王医生


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危险的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发生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因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继发血栓,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当冠脉闭塞20~30分钟,可出现受其血液供应的心肌少数坏死,当心肌持续缺血,1~2小时后绝大部分心肌会呈凝固性坏死,心肌充血、水肿及伴炎症细胞浸润。

心肌细胞是死一个少一个,梗死以后坏死的心肌纤维会逐渐溶解,并形成肌溶灶,逐渐有肉芽组织升呈。约6~8周时间可形成疤痕愈合,这又称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了病理性Q波。

心肌具有收缩及舒张的功能,当心肌收缩时,心室也同步收缩,大量的血液被泵出主动脉以满足身体各脏器所需,因此当心肌细胞不断死亡时,心脏功能也必不可免得被影响,心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的范围、部位、程度。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患者可出现泵衰竭,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冠脉),心肌存活的几率越大,预后也越好,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该病都是急诊医师乃至心内科医师为之重视的,但目前的现状是很多患者由于自身不重视,有很多的患者在家里去世或来院途中去世的。


e医路有你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持续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的一种疾病。

心肌梗死最常见于提供心脏血液供应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形成冠状动脉内斑块,一旦斑块破裂便会引起冠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完全或部分阻塞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并发生心肌坏死。一些继发于心肌氧供需求失衡(心肌需氧量远远大于心肌供氧量)的因素(如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心律失常、贫血等),也可发生心肌梗死,但发病机制与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无关;我们平时所提到的,一般指的是与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的最严重的表现,可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前者是指急性冠状动脉血栓部分堵塞冠状动脉,后者是指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完全堵塞了冠状动脉。

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含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

二、哪些人群易患急性心梗呢?

急性心梗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病因,是由多因素致病的,一些确切的因素与急性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称为“危险因素”。传统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家族史;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越多,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发生急性心梗应该怎么办?

发生急性心梗,记住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如果持续 10-15 分钟的胸闷胸痛不能缓解,就要高度怀疑急性心梗了。此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才是最重要的,远远胜过一切所谓的急救法宝。需注意:

第一、不建议自己送医,理由如下:

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增加心肌的需氧量,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增加院外死亡率;如果拨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

其次,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急性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

第二、平静地等待救援。

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药物。如果,已被诊断为心绞痛患者,平时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有效,一旦发生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 次后,疼痛不缓解且伴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平躺,或者以自己舒服的姿势靠着物体半卧,平复情绪,尤其是要克服恐惧的情绪。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可以让家人把窗户打开,从而得到最可能多的氧气供应。

第三,配合医生的工作。

急性心梗发作时,被阻塞的动脉远端的心肌细胞会失去血液和氧气的供应。超过20分钟,心肌便会出现坏死。坏死面积越大,死亡率越高。因此,应当尽早开通梗阻的血管,争取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如果2小时内开通血管,可以将心肌的损害减到最小。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询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如果您有具体的用药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公主号:“问药师”上向专业药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由“问药师”团队寇威药师供稿)


问药师


心肌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冠脉闭塞或狭窄而引起的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和坏死,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窒息性疼痛。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是严重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需要我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乃至猝死等不可预知的风险。

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冠脉血栓形成:是冠脉中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继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②冠脉痉挛:冠脉管腔无异物形成,主要是血管痉挛所导致的血管腔狭窄,使用硝酸酯类或CCB类药物常可部分或完全缓解;③动脉斑块破裂或脱落:主要见于有动脉基础斑块避免的患者,当斑块破裂或脱落时可导致血管堵塞,继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常以心前区/胸骨后持续性窒息性/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心悸、恶心、呕吐等不适,部分不典型患者可以牙痛、上腹痛、背痛、颈部缩窄感等首要表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疼痛表现可不典型,易被忽略。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我们要卧床休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处理。可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口服符合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送医后积极完善心电图、心肌损伤酶谱能检查,诊断一经明确,积极行溶栓治疗,有条件者可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诊PCI),以迅速开通血管、恢复血供,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以长期稳定的控制病情。


全科扫地僧


和脑梗死类似,心肌梗死也是由于血管供血障碍所导致的缺血缺氧组织坏死。

造成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由于供应心肌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血流的急剧减少甚至中断,进而使得心肌严重并且持久急性缺血,从而出现心肌的坏死。

心肌梗死的发生一般是有发病基础的,最基本常见的病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这个基础上出现血栓形成,斑块溃烂出血,还有当重体力活动时心负荷加重以及当严重脱水等导致心排急剧减少,都可以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从而引起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最上见的症状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胸前区的疼痛,和心绞痛不同的是这个疼痛在休息甚至口服硝酸甘油并不能缓解,有时这个疼痛也可在部位出现,容易造成误诊。

多数心肌梗死在发病前都有先兆表现,比如胸部不适,气紧,心绞痛等,特别是新发的心绞痛,以及心绞痛的性质和以往不同,如果出现这些先兆情况,须要及时住院,可能能够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神外DuangDuang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心梗发作时,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患者会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

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

心梗发作较急剧,且后果严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发生的病理基础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在特殊诱因下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所致。

1、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

①过劳(30%):过劳,剧烈活动,负重爬楼梯,持续紧张工作等,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肌缺血,诱发急性心梗。

②暴饮暴食(15%):短时间进食过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导致血脂浓度突升,血稠增加,增高血小板聚集,最终诱发血栓形成,发生急性心梗。

③便秘(13%):多见于老年人,是因便秘过度用力和屏气,导致心梗发生。

④吸烟、饮酒(10%):因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

⑤情绪激动(6%):情绪过于激动、紧张,受到剧烈刺激、创伤、愤怒等可致心梗。

⑥寒冷刺激(5%):天气骤变、突然遭受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梗发作。

2、心肌梗死的症状:

①心梗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左胸部,可放射至左上臂、左前臂、下颌、颈背部、肩部等。

②持续疼痛达10~20min,表现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压迫感、烧灼感。

③患者常有濒死感,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等,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心肌梗死的预防:预防心梗的关键是避免诱因的发生。

①避免过劳:绝对不搬过重物品、切忌过劳、剧烈运动,长期紧张工作。

②调节情绪:学会释放压力,调节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③改变不当习惯:戒烟戒酒;合理膳食,切忌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④保持大便通畅:老年人应多食蔬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药物治疗。

⑤洗澡注意:切忌饱餐或饥饿时洗澡,水温要与体温适合,时间不能过长。

⑥注意天气变化: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切忌受寒冷刺激。

总之,心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年轻人患病也不在少数,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远离风险因素,防止心梗的发生。


盐酸索他洛尔


血管堵塞和血液垃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