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非师范类专科生通过招考入职乡镇中小学教师,对振兴农村教育有什么影响?

鹰眼看教育


【文轩阁】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是“青黄不接”的大环境下的“饥不择食”,这种“滥竽充数”对教育无益,相反给教育埋下了隐忧!



笔者是一位校长,近几年学校新进了11位年轻的老师,她们都是女的,没有一个男的。他们中间唯一有一个是师范院校毕业,其他都不是。

1、新进的老师大多没教育情怀。这些教师大多一开始是不愿意当老师的,他们在大学没有系统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没有接受规范的教育理论,也没有教育的情怀。她们最终通过考试当上了老师,是在也社会上转了一圈之后的最后选择,也就是说当老师是迫不得已。要让一个原本不愿当老师的人甚至是骨子里鄙视老师的人来当老师,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会很难调动。她们当上了老师,只是把它当成职业,从来没有当成事业,因而大多数人不愿学习,不想钻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过日子,在思想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称职的老师。



2、这批年轻的中小学老师很不稳定。在进来之处,她们本来就是有临时思想,心想,先拿着编制在说,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们会义无反顾的走人。笔者所知的一个乡镇,去年八月到今年,出走到外地当老师的有7人,另外3人改行到其他战线,教师流失相当严重。

3、新进教师素质堪忧。这批人,很多人在读书时并不是成绩的佼佼者,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文化基础都有欠缺。论文化基础,他们并不比原来的中师生强;论思想素质和全面素养,他们更是兴趣爱好单一;论集体观念、协作精神、进取意识、服从意识、纪律观念都有欠缺,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严重。这些缺陷的存在,让他们很难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很多老师在岗位上工作好几年,仍然不能打通关,不堪重用。

目前的现状是,年轻人不愿到农村来,来了也不容易留的住,又加上近些年教师退休人数众多,所以很多地方出现了教师“青黄不接”的状况。很多地方饥不择食,无底线的放宽条件,结果招录进来的人员素质不高,有些并不能胜任工作。



面对新进人员素质越来越低的这种窘况,怎么才能把好关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做。

1、切实保障教师待遇的落实,确保教师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待遇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2、实施新进教师合同聘用制,五年后由聘用单位进行综合考评,对于工作消极、不守纪律、成绩差的老师进行淘汰,考评合格者才解决编制问题。

3、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习,在本地初中生中选拔成绩优异者,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考核合格统一解决编制。这样的本土教师才能留的住。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安心从教,教育均衡就无从谈起,城乡教育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重视教育,必须先重视教师,那种滥竽充数的做法,于教育无益,于学生有害。大家说呢?

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致力公平,习惯直言,欢迎关注!


文轩阁


首先题主提的问题附带材料是这样的:

近年来,由于农村师资短缺,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少、招聘名额到不了乡镇,地方主管部门便招聘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到乡填当教师,他们有的已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也有很多没有考取的……

题目中有有的情况属实,有的有明显错误——农村师资短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少就不对了,每年师范类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有很多,足以满足每年教育师资空缺,何况每年还有大量的师范因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岗位而不得不去别的行业任职。只所以农村招不到师范类毕业大学生,原因在于农村教学环境差,工资低,又没有晋升的机会,大多数大学生都宁愿要城里一张床,也不要农村一片天。所以才招不到老师。

我所在的地方,1999年曾大批招聘过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各乡校任教师,他们大多都是当时的专科生,当时的本科生县城都留不住,就更别说乡镇了。当时是因为国家及省教育厅批示,要解决农村非在编代课老师太多的现象。

现在看来,这些各专业毕业的专科生们,都成为在编教师,而且在教育行业扎根,一干就是二十年,他们中大多都很优秀,热爱教育事业,虔诚的教书育人,责任心和爱心一点也不比师范专业的老师差,而他们的知识系和教学方法理念可能不如师范类的专业系统,但多年的历练和学习,现在也和师范生没有多大区别了。

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据我看来,只要进入教育系统,并在这个系统里认真做下去的人,都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标准要求自己,进入教育,为教育这片净土添砖加瓦,不负重任,我实在想明白那些抹黑教师的言论从何而来。

也许有人认为非师范类进入教育系统有点误人子弟,其实这些年青的毕业生,毕竟有激情,有动力,并且要比没有文凭的代课老师要强得多,在很多人嫌农村教育工资低,工作环境不好,没有前途的情况下,他们能来这里并留在这里,确实也为农村教育做了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话,农村教育会更糟糕。

目前,我们老家的农村教育从我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几乎没有再进新人,农村老师奇缺,特别是小学,只有数学、语文和英语三科老师,所有课时都被这三科老师担任,而正规的招聘很少,一来财政原因,多一个在编老师,财政多一份支出,教育上的投入太少没法广招贤才,二来即使招聘,正规院校毕业的师范生也决不会来农村任教。


指尖教育帝国


这个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我单位这几件进来的都是杂牌大学的毕业生来做老师的!基本都是托了关系进来的!啥都不懂,甚至连一些低年级的题目自己都不会做,管理班级基本靠吼!哎......这些都是在外面自己基本找不到工作托了关系来混口饭吃的,师范大学毕业的能有几个会去做老师的?


綤爷8771866


大批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被招聘到乡镇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于今后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振兴可能带来的影响,应当引起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一)乡镇教师队伍的现状

目前乡镇教师队伍的构成是:

1、原民办教师转正和恢复高考制度后80年代前半期毕业的中师生

他们大多是高中毕业(70年代普及乡镇高中的产物)考入中师且经过在职自学、函授、进修等途径,取得师范专料或本科第二学历。这部分教师支撑了上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十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成为教育史上发展最快、最繁荣的时期。目前,他们大部已退休或临近退休。

2、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毕业分配的中师生

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考入师范(小中专),但多数也通过自学、函授、进修等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目前这部分教师年龄在45~55岁之间,成为乡村教师的中坚力量。

3、2000年后通过招考入职的青年教师

背景是:乡村生源减少,学校撤并集中;中等师范学校撤消,大专及本科师范院校纷纷改制全科大学;大学生取消就业分配,改为自主择业。这一时期招聘的教师,能分到乡镇的名额极少,且学历基础低、来源成份杂,是乡镇教师队伍的应急补充。


综上可见,目前乡镇教师队伍的问题是:人员老化,知识更新不足;青年教师少,成分杂、专业化程度低;结构性矛盾凸显,后继乏人。面对新一轮人口增长,应对入学高峰到来,乡镇教师队伍捉襟见肘,面临挑战。


(二)主管部门的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应对乡镇教师队伍现状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做了不懈努力。


一是严格教师专业化、学历达标和资格要求,招录了一批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但这部分教师大多留教城区,基本到不了乡镇。

二是打破专业限制,不论在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只要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符合其它条件,便可报考教师。

三是进一步破底教师资格证门槛,拿出招聘专项指标,凡大中专毕业生,暂时未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只要立志从事教育工作、其它条件符合要求,均可报考聘用教师。一切待遇与其它在编教师一样,在工作中给予时间和机会,继续考取教师资格证。

四是推行轮流支教制度。定期安排城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乡镇学校轮流支教,每人每次支教时间为1~2年。



(三)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1、继续扩大乡镇教师招聘入口

根据农村生源不断增加的实际,总结经验,修正缺失,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招聘各类人才到乡镇任教,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义务教育振兴的需要。

2、加强乡镇教师专业培训

从乡镇教师队伍现状和今后的招聘形势看,加强系统性、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培训采取什么途经和方式,是教育主管部门研究的课题。

3、提高待遇,改善条件,稳定队伍

大量年轻毕业生通过招考进入乡镇教师队伍,怎样留住他们是关健。要通过落实并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和各项津补贴、改善办学条件和吃饭住宿等生活条件等措施,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既来之则安之,树立长期扎根乡村教育的观念。如此,农村义务教育的振兴大有希望。



鹰眼看教育


不要说非师范专业的大专毕业学生,就是真正师范毕业的大专学生,很多人的水平素养根本就不能适应或满足真正的教育工作。我们单就看看高考满分750分,而专科仅200分的分数线就知道,低学历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不排除很多学子经过后天或大学期间的奋斗让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凡事不是绝对的。但绝大部分的情况是并没有多少人能在上大学后洗心革面去努力提高自己。即使有些人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不等于教学能力与素养。

低学历人群对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当然,不仅仅是农村教育工作)越来越具有普遍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永远只是个梦想!根据有关要求,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各种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以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在这其中,教师的基础知识要广泛深厚,专业知识要扎实系统,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准确,否则就算不上素质过硬的教师,因而也无从担负得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也就是说,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必须是在自身有一桶水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取水!

教师不能满足教育要求,衍生出很多教育乱像。而这些教育乱像又使很多优秀的人才对教育望而却步。这两种现象和其它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并形成了恶性循环,给现在的教育引来了很多的非议之声!因此,现在就有了一些人一提到提高教师待遇就不满意但又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的这种社会怪胎心里。无论如何,教育全国一盘棋,大环境不变,一切等于零!要想改变现在的教育乱像,就必须真正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教师待遇地位提高了就不会招聘不到人才,也不用再谈论什么大专毕业的人来从事教育这个问题了!




百炼锋


这两天第二次想到这个话题,在头条就有咨询,看来头条真的包罗万象哦。

我校附近新办了一个学校,除了校长、教务主任是老教师,其他都是教体局招聘的新教师。

本身很可怕的事情,结果三年过去,却没有对我校形成什么压力。

仔细思考,这些新教师有哪些问题?

1.最简单的,没有教学经验;

2.现在哪些学生会报考当地的普通师范学院?呵呵!

3.招聘的教师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非师范院校毕业生,素质可想而知。

4.现在有多少男生会上师范?上师范的男生为什么在报志愿时会选择师范院校?

5.小女教师,毕业后,要恋爱,要结婚,要生小孩,每一样需要耽误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延伸为:哪些人从事教师,能帮到我们祖国的未来的问题。为什么教育提不上去,老师基本都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都在要求学生多做作业来提分!

悲剧啊,悲剧!


笑傲卧龙


笔者是从事乡村教育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并调研过许多乡镇学校,对农村教育比较了解。问题及描述都于事实出入很大,基本不符合农村教育事实,所以笔者有理由认为这是个假命题!

基本观点:农村教育不是教师不足,相反而是大量剩余。许多乡镇中小学由于生源严重不足,只能缩小规模,压缩班级,实行小班上课,甚至出现一群教师只教几个孩子的情况;而教师更是出现了竞争上课的现象,好中选优,落选老师只能辅助上课。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实呢?笔者通过调研各方,结合亲身体会,归纳总结了各方面的原因,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城镇化发展迅速,学生向县城集中趋势明显。随着国民经济全面高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建设提速,大批农村孩子涌向县城学校,县城学校顺势扩张规模,县城普通中小学校都已经扩张为大班十几、二十几滚的教学机制。


第二、农民收入增加,学区房、出租房成为首选。农民入城打工挣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许多的老人或母亲带着孩子进入县城上学,也已经成为大趋势,这是学区房和出租房热起来的一大诱因。

第三、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影响,使留在乡镇中小学读书的孩子锐减。不仅是大人们随大溜和相互攀比,孩子之间同样是如此。这就造就了大量农村孩子流入县城学校,再加上县城中小学加大建设力度,积极吸收乡镇有点名气的教师,从而形成了这种尴尬局面。

农村教育被迫走向整合,加强校园软件和硬件建设,强化师资力量,以便形成更大的竞争力,想方设法留住生源,努力发展农村教育!

首先是整合现有教师资源,造就大量优秀教师。积极培训大批中青年教师,努力增强其教育教学实力,以形成同县城学校生存竞争和抗衡的前提基础条件。

其次是整合财力资源,建设更加美丽校园。原有的各村小学全部向镇上集中,发挥规模优势;加强新农村建设速度,修建宽敞通达马路,提供便利交通。

再次是积极发掘新人,更新观念,补充后备教师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大量优质师范大学毕业生,和少量非师范大学毕业却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来任教,形成教育教学活水,促成农村教育清流。

问题及描述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假想和虚设。农村教育的“门槛”远比空想情况高的多,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也远没有虚设状况那么惨!


自在人生wub


很多没有教师资格证就当了老师?这就有点胡说八道了。道听途说就来提问吗?即使是考偏远农村的特岗教师,合同期三年内必须得考到相应教师资格证否则解除合同。那其他地区就不用讲了,如果是城镇公办学校进了编制的肯定有教师资格证的。

再说非师范考编制的问题,如果是经济稍微发达的地区或者学校稍微像样一点这种情况都不存在。报考的时候就会要求一定是师范生且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才能报考,这是最低要求。我们这里一个去年才从四线升为三线的城市,稍微好点的小学招聘教师学历要求都是全日制本科学历及以上。中学要求就更高了。

估计你说的是代课教师,那就有可能没有教师资格证。进了编制的老师,不存在没有教师资格证。而非师范生能报考的学校是很有限的,稍微好点的学校可能资格都没有。


脑子被驴踢了233


我是一名在农村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工作40年的“老兵”了。看到题主提出的这个议题感觉不是来自农村教育一线的真实状况,可能是有“如果”之疑。

现在农村即使是偏僻的乡村学校,教师的总量不是很缺的,只是存在结构性矛盾,也就是年纪大的多,年轻的少,稍有名气的调走的多,留下一般的多。

至于说师范生更不是少,而是太多了,大部分师范毕业生即使参加考试,也因招录人数太少,能当教师的人也很有限。哪怕是落后地区的学校也不存在招不到教师,因为大学生就业太难了。题中所述一些地区招录非师范大专学生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情况,可能是及其少有的。


非师范大专毕业学生能不能胜任乡村小学教育教学?会对乡村教育发展不利?我认为不可简单下结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要考教师,首先要有教师资格证,要通过考试。这些学生并不是都素质低,其中肯定有素质、能力不错的,我所在的区县前几年也招录了一部分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经过培训及教学实践历练,确实还不错,有的还被评为市级能手。对这些非师范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是可以满足小学初中教学要求的,最需要补上的是教育教学的态度、方法、技术、艺术。

总之,招录大专非师范毕业生进入乡村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只要采取有效的跟进培训提升等措施,使他们热爱并投入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素质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加入不会影响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会有利于解决改变乡村学校的现状。


杨永厚说教育


现在,农村学校缺乏大量教师,很多没有大学学历的代课老师,在偏远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师资缺乏,乡村教学质量堪忧。

面对就业难的大形势,非师范类专科生,通过招考进入乡村中小学,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缓解了农村师资急缺压力,符合现实情况客观要求。

这样新的血液有效补充了教师队伍。学校也会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其中很多已经自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书。

大话说了很多。想说我的堂弟,用尽全力,考了西北师范,是艺考生。弟弟的父亲做小生意20多年,常常早出晚归。堂弟期待毕业后,能有机会当一名中学老师,有一份稳定工作,不再像他父亲,那样起早贫贪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