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当年和夏言实力差那么多,为什么会被严嵩害死?

莫问前路茫茫


夏言和严嵩是嘉靖时期的朝廷大臣,都是江西人,而且两人有师生之谊。起初,夏言还是很欣赏严嵩的,在夏言的几经推荐下,严嵩才入朝为官。最后,还让严嵩接替自己的位置,出任礼部尚书。


夏言自恃对严嵩有举荐之恩,在严嵩面前颐指气使,稍不顺意就对严嵩加以训斥,对待严嵩如门客,傲慢无礼,经常毫不思索就否定严嵩的各种朝议。而严嵩则处处克制,再三讨好夏言,夹着尾巴做人,对夏言极为谦卑。

(严嵩画像)

严嵩为巴结夏言,专门在府上宴请夏言。全府上下忙活了大半天,万事俱备后,只等夏言光临,但夏言居然失约了。于是严嵩亲自带上请柬,跪在夏言府前,恭请夏言赴宴。

这件事让严嵩颜面尽失,但他极善隐藏,虽然内心很是不爽,表面上对夏言仍然尊敬有加。

严嵩有个儿子叫严世蕃,在朝中任职时,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不料被夏言发现,欲将严世蕃拘捕审讯。严嵩闻讯后,拉着严世蕃跑到夏府,父子两人跪在夏言面前,痛哭流涕地保证一定痛改前非,乞求夏言饶恕。夏言一时心软,想到严嵩平时对自己还算恭敬,便将事情按下,没有告发。严嵩由此更加记恨夏言。

夏言为官勤勉,办差严谨,敢于直言,深受世宗喜欢。再加上仪表堂堂,举止儒雅,所以他的仕途升迁得很快,迅速地从侍读学士升为礼部左侍郎,进而升为礼部尚书,入内阁成为首辅。

世宗喜欢问道求仙,专门下令道家方士制作了一种香叶冠,赏赐群臣,要求人人必须佩戴。但夏言置若罔闻,还在背后妄议:“非人臣法服,不敢当。”

(夏言剧照)

严嵩逮着机会,向世宗告发此事,并添油加醋地说夏言平时骄横跋扈,把持朝政。加上夏言居首辅之位时,年事已高,处理朝政屡有差错。于是,世宗下诏罢免了夏言的官职,让其回乡养老。

由此,严嵩成为内阁首辅。但他在位时,伙同其子严世蕃结党营私,排挤他人。世宗认为严嵩权力过大,需要节制。于是在四年后,又将夏言官复原职,仍为首辅,严嵩协助。

严嵩到手的首辅就这样硬生生地被夏言夺走,他对夏言的恨达到了顶点。

严嵩害死夏言的直接导火索是“复河套”事件。

嘉靖二十五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上书朝廷,建议收复河套地区。夏言认为曾铣的建议可行,极力劝说世宗出兵。世宗也认为河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于是下旨朝廷作好收复河套的各种准备。

严嵩表面上极力赞成,暗地里却和儿子密谋,想利用这件事把夏言扳倒。

(嘉靖帝剧照)

首先,严嵩收买了世宗身边的宦官,在朝廷商议收复河套事宜时,大量地把一些灾荒、叛乱和边境战败的奏章呈送世宗,动摇世宗对收复河套的决心。

其次,他利用世宗笃信道教的心理,撺掇道教方士上奏世宗,说天象显示,此时收复河套是不明智的,河套不可能被收复等言论。

此时,恰逢蒙古部落俺答率兵侵扰边境,抢夺财物,屠杀边民,让世宗大为恼火。

于是世宗改变了立场,不再坚持收复河套,反而提出诸多质疑,“不知出师果有名否?及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预见成功可必否?”

严嵩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立即上书世宗,弹劾曾铣谎报军情、好大喜功,并勾结夏言,不顾朝廷现状,为了自身功名而妄生战事。

夏言得信后,再次上书世宗,劝他坚持初衷。只要准备充分,一定能收复河套,并暗讽世宗言而无信。

世宗大怒,下令逮捕曾铣,革除夏言所有官职,遣回老家。

夏言至此已经一败涂地,但严嵩吸取了前车之鉴,他想置夏言于死地。

于是,严嵩收买了一个名叫仇鸾的将领,诬告曾铣贪污军饷,贿赂夏言,两人沆瀣一气,内外勾结。

世宗大怒,大权在握的首辅和重兵在手的大将勾结,意欲何为?于是,世宗将曾铣问斩。

曾铣被杀时,夏言正在返乡的路上,知道自己死期已近,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唉,我必死唉!”

世宗派人在夏言返乡途中逮捕了他,不久后将夏言斩首,死时年六十七岁。其妻子流放广西,在朝为官的家人都被削职,贬为平民。

就这样,刚正不阿的夏言死在了阴险狡诈的奸臣严嵩手中,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在隆庆时期,夏言被穆宗平反昭雪,恢复其官爵,并追谥文愍。而严嵩却被《明史》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说什么严嵩害死夏言,说到底都是那句老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害死夏言的是嘉靖,没有他的首肯,谁能轻易扳倒前任内阁首辅。



嘉靖皇帝非常懂得平衡之术,每次内阁首辅换人都是上一任的使用价值已经耗完,从杨廷和到张璁,再到夏言和而后的严嵩。嘉靖的内阁总有相互争斗,只有这样嘉靖皇帝才是最放心的。一旦有一方开始独大,嘉靖就开始打压,保持相互制约的局面对于嘉靖皇帝来说最为有利。也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腾出时间来修道。

在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几十年后,嘉靖皇帝的耳目必然知道其党羽有多少,也会衡量罢黜严嵩一党的利弊。这也是前期有官员弹劾严嵩一党,而嘉靖不予理睬的原因。只有到了利大于弊的时候,他才会出手。当然所谓的利弊是指嘉靖自己的利益得失。



当然夏言的死也有其自身原因,人一生追求逃不过名利二字,他讨来的上柱国头衔已经是极限封号。再往上就是异姓王,而这必定是不可能的。在嘉靖破天荒的满足了他讨封上柱国的请求后,在高位上没有处理好平稳淡出的安排。登高必跌重,对待政敌没有做到坚决如铁,还保留一丝善念,对严嵩防范不足,最终落了个不得好死的下场。真是应了那句话,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当然,夏言过于自信,自信的认为嘉靖在关键时刻会站在他这边,而这犯了君威不可测的大忌。


朕的心疼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严嵩的成功绝非偶然,也绝对不是名正言顺!

无论夏言还是严嵩,伺候的主儿是整个明朝智商最高、权谋能力最强的嘉靖

严嵩打败夏言,不仅靠着夏言自己的失误,还借助了自己儿子的天才头脑

当然,有个前提

当初夏言狠下心来收拾严嵩父子,或许就没有之后的事情了,可夏言虽然刚正不阿,却是个善良的人,而偏偏就是这个弱点,让刚正不阿没有任何污点的夏言含冤而死

善良的夏言,面对的是毫无廉耻心的严嵩,输的冤枉!(我呸!严嵩奸人,我呸!)

一代名臣夏言最终被弃市,而严嵩荣登内阁首辅并把持朝政十几年......

严嵩差点就给夏言收拾了,多亏他的天才儿子

严嵩在成为首辅、搞倒夏言之前,就已经很嚣张了,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而结果是,夏言准备上疏奏报嘉靖严嵩父子的罪恶

此时的严嵩一时间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是他聪明绝顶的儿子告诉他:“关于此事,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向夏言求情!”

严嵩当时是蒙圈的,这个不近人情的老头,还能纵容自己的罪恶并接受自己的求情吗?

事实证明,严世藩不愧天才之名,他的分析是很到位的

夏言虽然不收礼、也不黑,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于是,严嵩父子带着礼物去找夏言,父子二人痛哭流涕,跪求夏言放过他们爷俩。最终夏言心软了,他放过了眼前这对“可怜”的父子,并暗自心想,他们会改过的!

所以,善良的夏言放走了留下鳄鱼眼泪的严嵩,在严嵩的眼中,这并非是一种宽容,而是侮辱,所以他必须十倍的报复回去

可怜一代名臣兼好人夏言,就这么给地痞流氓的严嵩给欺骗了!

夏言的覆灭——老实人永远斗不过奸佞小人

其实,就算严嵩躲过了一劫,没有被首辅夏言给收拾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严嵩解决不了的,那就是嘉靖

作为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天才皇帝,朱厚熜脑瓜子贼灵,是天生的政治家,他驾驭群臣及识人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所以夏言的大权在握并非偶然——嘉靖是个明白人

你严嵩拍马屁,我很喜欢,但是我还需要干活的人,所以夏言你动不得!

可是,夏言就这么无懈可击吗?答案是否定的

很快严世藩就发现了夏言的弱点,他不会奉迎嘉靖的喜好——伴君如伴虎,这是死穴

于是乎,嘉靖赐给夏言和严嵩一人一顶香叶冠(道士帽,嘉靖喜好修道,并坚持十余年),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表现

严嵩不仅激动的老泪纵横,还一个劲的叩谢嘉靖,并且之后竟然一直带着这顶根本不合大臣之礼的破帽子,嘉靖知道了,很欣慰

反观夏言,不仅没有接受,还告诫嘉靖“你是皇帝,怎么能戴这种不三不四的东西!!!”

这可是嘉靖亲手做的,而且只赐给了自己的内阁大臣,这算是和自己人拉近关系好嘛?

经过此事,我们也会发现一件事情

固然严嵩奸诈奉迎,但他深谙嘉靖喜好——虽然这个皇帝看起来不着调,但他毕竟只是喜欢修道而已,不要拘泥于这些小结

反观我们的首辅夏言,未免太不给嘉靖面子——皇帝亲手做的,还是限量版,你不感恩戴德不要紧,至少表示感谢,不感谢就罢了还反过来教育人家一顿!

从这件事开始,夏言一错再错,而他自己浑然不觉,直到自己的覆灭

决战?其实是一边倒,夏言一步错步步错

逐渐失宠的夏言,仍然执迷不悟,他一心想着自己心系大明天下,就算是自己耿直一点,皇帝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前提是,没有严嵩父子

建立信任很难,但是失去信任很简单

夏言触碰了嘉靖的死穴,也是古往今来皇帝们的通病——立储

这是一件碰不得的事情,但是夏言犯浑了,也正是这件事成为压倒夏言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宣告夏言的失败

滔滔不绝的夏言,自以为是嘉靖的心腹,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对于立储,不仅滔滔不绝,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反观严嵩,和稀泥一通瞎白话之后,表明这件事是您皇帝的神圣职责,一切全凭皇帝您定夺,我就是个小臣子,哪能对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呢?

夏言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但是已经晚了!再加上立主收复河套,在战争问题上再次犯下错误,夏言彻底失去了嘉靖的信任

随后,夏言辞去了首辅一职告老还乡,自认问心无愧的夏言准备度过自己的余生,可严嵩不答应

结交近侍的罪名扣在了夏言的头上,得知这一罪名的夏言,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67岁的夏言,被处以弃市极刑,随后严嵩登台掌权

嘉靖一朝最为黑暗的时代已然开始,直到徐阶和张居正的出现

一时间权倾天下的严嵩,为祸朝廷十余年

虽然严嵩奸诈贪婪,但他实际上并非是什么乱臣贼子,意图颠覆大明。

他只是贪了一点,坏了一点而已

所以,很多人认为他的最后结局未免悲惨,唯一的独子严世藩“罪名”成立后问斩

而严嵩本人也在革职抄家后孤独的回到家乡,两年后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但是,相对于夏言,未免也便宜了这个奸臣

搞倒夏言,严嵩严世藩的手段极其卑鄙,而张居正徐阶搞倒严嵩也并非“光彩”

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夏言死的冤枉,却名留青史;严嵩也死的“冤”,却遗臭万年

只因——公道自在人心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给个赞在走咯,点一下关注就更好啦!


置身黑白的精彩


关键是嘉靖要的是听话的首辅,夏言连皇上赐的帽子都不愿戴,青词也懒得写,要三催四请,摆明不跟皇帝一条心,不认可皇帝修仙的荒唐行为,太伤嘉靖的自尊了,严嵩就不一样,帽子自动戴,青词积极写,写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写不写是态度问题,满足皇帝一切需要,一切都为了权力,


上善若水113370906


说起严嵩大家可能会很熟悉,但是提到夏言想必认识的人就比较少了。夏言是严嵩的老师,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当时受到明世宗的重用,最高做到宰相的位置,但是谁也没想到夏言遭严嵩陷害,最终被斩首示众。

夏言位高权重,为什么会被严嵩害死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夏言的自作自受,因为当时夏言官居要职,而且当时明世宗朱厚熜很崇信他,导致他内心膨胀,在朝廷上得罪了不少人。后来因为一次朝会,大家都到了,唯独夏言姗姗来迟,皇帝觉得他傲慢无礼,便对他有了看法。后来慢慢的皇帝对他失去了崇信,虽然官居宰相,但是和皇帝之间已经出现了隔阂,最后皇帝让夏言回家休养。

后来严嵩的逐渐被明世宗朱厚熜重用,虽然夏言是自己的恩师,但是严嵩的为人想必大家都知道,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爱挑拨离间,他还勾结其他官员一起栽赃陷害夏言。最终,夏言被明世宗朱厚熜下令当街斩首。就这样一代忠臣,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严嵩后来权倾朝野,胡作非为,无人敢问,后来将整个明朝弄的乌烟瘴气,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最后,严嵩也没有落下什么好下场,严嵩晚年被明世宗朱厚熜疏远,并被抄家,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是李哥,专注于历史揭秘,分享历史趣闻,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如果大家对夏言为什么会被严嵩害死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欢迎大家下方评论区留言。


李哥讲史



济世论事


其实,当初严嵩实力还不如夏言,因为夏言是内阁首辅大臣,而且正直没有污点。

严嵩就不一样了,不仅他自己作恶多端,他还有一个坏事干绝的儿子严世蕃,因此那时侯夏言手里攥着一大把严氏父子的作恶证据,只要他向皇上禀报,严氏父子必死无疑。这个时候严嵩就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赶到夏言府上哭哭啼啼,希望夏言对自己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夏言在仁慈心的驱使下给严氏父子留下了一条活路。

有道是农夫和蛇的故事朝朝代代都在上演。不久后边境战事让皇上对夏言有了不满:那时候北方的蒙古人总是滋扰南方,如何解决这件事自然就有主和、主战的激烈争执,主战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叫曾铣的将军,正直爱国的夏言是挺他的,位高权重的严嵩对有关国运的这件大事暂时没有态度,老板嘉靖就拍板说,那就打吧。

但战事似乎并不十分顺利,拖了很长的时间,这样爱炼丹甚于爱国的嘉靖就失去了耐心,由主战变成厌战,但夏言依旧执迷于对战事的支持,这样嘉靖就有了对夏言的不满,于是过去忍如神龟、伺机反击的严嵩就有了反戈一击的缝隙。有一次夏言在朝庭上与皇上因蒙古战事有了争执,大概嗓门确实高了点,于是严嵩就出面指责夏言咆哮朝堂,挟君自重,这还了得啊,于是受到挑唆、意气未平的嘉靖皇帝龙颜大怒,夏言便在朝庭上混不下去了。

告甲归田后的夏言已毫无反手之力,不久严嵩父子就给他罗织了一条“结交内侍”的死罪,这样原先强大无比的夏言就只有去死了。

严嵩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