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散发着臭味的中世纪欧洲人,千年不洗澡

香水最早出现在古埃及,近代变成风靡世界的奢侈品却是因为法兰西。至于为什么在法国流行,原因也很简单——当年法国人不爱洗澡,太臭了。

但是为什么当年法国人不爱洗澡呢?

洗澡的“前世”

如今,爱干净的女生们几乎是天天都洗澡,而且往往一洗就是一小时,稍微邋遢点的男人也至少一周洗一次,否则时间长了身上瘙痒难忍。古罗马人也非常喜欢洗澡,他们把洗澡当作一项社交活动。当时的罗马浴场,比起现在的“X乐汤”高端大气上档次多了。

公元212~216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在位期间建造了一所史无前列,奢华至极的大浴场,后人称之为“卡拉卡拉浴场”。经考古发掘,其中一幢宽敞的建筑中设有全身推油及刮痧中心,分冷、温、热三档的盆浴室,还有桑拿、洗发、美发、熏香、美甲,以及健身设施。在另外一个房间,是浴场奴隶为客人们准备美酒佳肴的地方。

卡拉卡拉浴场

随着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西罗马帝国逐渐衰弱,到了公元5世纪时,罗马式的豪华浴室逐渐在欧洲大地上消失了。之后的中世纪欧洲人对于浴室和个人卫生概念几乎一无所知,或者说完全不重视。当然这种不重视是有原因的,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认为,人们应该竭尽全力克制一切来自于肉体的感觉,充分暴露肉体的全身沐浴,被当时的宗教思想认为是属于肉体欢愉的罪恶……好吧,把不洗澡上升到信仰,这种操作也就中世纪的教会能想出来。

不洗澡才是圣洁

洗澡等于罪恶的观点,逐渐在欧洲大陆盛行起来。在这里必须更正一些道听途说,中世纪欧洲人并不是“千年不洗澡”,教会也不是把洗澡看作是要被烧死的罪行,只不过那些修士和修女们严格遵循“教诲”,很少洗澡,或者说,几乎不洗澡。听说当年欧洲最好的葡萄酒都是修士们酿造的,不知道他们在酿酒的时候洗不洗手……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欧洲人从阿拉伯学来了大型浴室,公元10世纪时,欧洲各地慢慢兴起了一些中大型浴室——但这些所谓的公共浴室,实质上大部分干着卖淫的勾当。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语中的“bagnio”一词既表示“浴室”,也暗指“妓院”。(据史料记载,罗马时期虽然也存在男女共浴的现象,但并没有导致普遍的滥交现象,倒是在1000年后,欧洲再次出现公共浴室时,这种现象才肆虐起来)

所以到了这时候,教会才开始大肆宣扬“不洗澡圣洁论”,并标榜那些不洗澡的人为圣徒,所以说,你若是穿越到欧洲中世纪,坚持一辈子不洗澡,你就是“圣洁”的——身为一个油腻中年,我觉得若是我再懒一些,还是很有机会“圣洁”一把的。

到这里,虽然当时的教会很大程度上曲解了《圣经》(根据“新约”中记述,耶稣也是洗脚的,说明《圣经》时代的人们还是挺爱干净的),但从抵制卖淫嫖娼的角度来说,教会的迂腐思想还是起到一些积极作用的。

耶稣为门徒洗脚

彻底不洗澡

直到14世纪,“黑死病”在全欧洲蔓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洗澡有害健康”。

这是个什么逻辑呢?因为“黑死病”时期,欧洲的医学“砖家”认为:洗澡会使人体的毛孔张开(有道理),黑死病的有毒空气会乘机进入身体(Excuse me?),所以洗澡的人容易染病。要想增强免疫力,唯有让自己的皮肤上结一层厚厚的污垢(没毛病),这样就可以有效抵御毒气(有理有据,逻辑完美)。毒气就是“瘴气”,直到几百年后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这种“瘴气论”依旧是当时医学界的主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死亡地图》这本书,能够体会到现代医学的观念形成是多么艰难。

OK,还是说回洗澡这事。在当时“医学界”和“宗教界”的双重“理论”夹击之下,欧洲人就开启了全民不洗澡的年代。曾经生意兴隆的浴室(妓院?)纷纷被关闭,人们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让身体沾上水。

“爱干净”的贵族们,每天唯一的清洁方式,只是在早晨用干布擦擦脸——劳苦大众还不知道怎么样呢。17世纪的法国贵妇大概每年只洗两次澡,而且是在当时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非常谨慎地洗一次澡。所以当我们在欣赏那些贵族肖像衣着华丽的背后,想到里面竟然包裹着如此臭气熏天的身体时,不免会打个冷战。

到了18世纪,法王路易十五一生就洗了三次澡:出生时,大婚时,入俭时。由此可以想到,蓬帕杜夫人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每次面对这充满“腐肉”气味的皇帝时,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Madame de Pompadour(蓬帕杜夫人画像)

正是因为当时的法国从上到下都不太洗澡,虽然人们已经对自己身上的臭味习以为常,但一堆臭人在一起时,尤其对于那些宫廷贵族来说,这味道始终是“不够典雅”的,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掩盖身上臭味的香水,在法国兴盛流行起来——如果知道了这点,再看到香水,似乎总会感觉有点怪怪的……

更多有趣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号:众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