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朱雨辰的妈妈,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强势

前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地流传着一个关于

朱雨辰妈妈如何如何强势的话题,看着被妈妈的爱包围着的朱雨辰痛苦的表情,为人父母的我们,除了唏嘘,是否也需要进行反思,我们的爱是否也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对孩子形成了束缚。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追求自我,并且宽宏大量的妈妈,总是尽量给到孩子爱与自由。但是,朱雨辰事件发生后,我还是在警醒之余看到了自己不露痕迹的强势。

我们大多过度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总是企图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对着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希望孩子能够少走弯路。我们错误地以为这样是为了孩子,殊不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人生路需要他自己去走。

“妈妈,你快走吧!快走吧!(最好别再回来!)

前一阵子,我因为有事要出差一个星期,走之前,儿子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括号里的话是我后来想象出来的,他虽然没有说,但分明有这个意思。起初,我并没有很在意这句话,只当成是儿子任性地表达。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孩子希望他的妈妈离开,一定是因为和妈妈在一起感觉到不开心、被束缚,可能我日常确实是对他管得太多了,我的离开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一种难得的放松与解脱。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亲子关系足够好,儿子应该对我说:“妈妈,真舍不得你离开,我会想你的!早点回来啊!”

每个人都不喜欢被束缚、被安排。拿自己来说,我是喜欢写作,但我只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被安排,或者有要求、有主题之类的征稿活动我都没有兴趣参加,原因就是会感觉到被束缚,我不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勉为其难去做,也根本不可能做得很好。

我希望我有自主的权利,我希望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为我愿意。

你也一样。

推己及人,小孩子也不喜欢总是被大人安排吧!而我每天都在理所当然地对着他说:

儿子,该写作业了!

儿子,该吃饭了!

儿子,该练习跳绳了!

儿子,该去上课了!

儿子,该睡觉了!

儿子,该去学英语了!

……

原来,我一直在本能地安排他做事情,而这些事情原本是不需要我来安排的,他有安排自己的权利,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权利,而我已于无形中破坏并剥夺了这份自主,却还不自知。

再度反思,我发现自己还总是对他进行一些空洞的鼓励,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我不过是在变相地要求他做事情:

儿子,加油!你是最棒的!

儿子,这个很简单,你勇敢一点就一定会成功!

儿子,你做的很好!加油!继续努力!

儿子,所有人都不能保证不出错,别怕,加油!

……

每一句话都在打着鼓励的幌子实行道德绑架,他能感觉不到压力吗?

过多的安排,过多的关注,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而是杀人于无形的强势,这份令人窒息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那么,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摆正自己的姿态,做一个负责却不强势的父母呢?

首先,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让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一个孩子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越多,就会越少焦虑,内心的安全感自然就会越来越强。

其次,不要事事安排、事事包办、唠唠叨叨,总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我们的照顾。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其实就是父母的唠叨,这种语言暴力有的时候甚至比棍棒更具杀伤力。

第三,学会鼓励的正确方式,避免变相强制。如果孩子漂亮地完成了某件事,或者取得了进步,我们再也不能对孩子说:“你真棒!”我们只需要肯定并承认他的感受,并且描述具体的事情就行,孩子自己会从中得到自我肯定。关注孩子的感觉与处境,比空洞的鼓励有益多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儿子,你把……这件事完成了,这确实很不容易。”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我们适当地放手。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与压力,不要让我们的爱束缚了孩子的成长,他需要自由地呼吸属于他的空气,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不由再次想起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