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巨婴——

有的“全能自恋”,“自我中心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却不能平等对待别人。

有的“偏执分裂”,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脱离现实。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巨婴心理形成的大部分原因要归结到原生家庭,与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方式或者理念错误有关。

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

作为父母,你必须得清醒地、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1

和孩子分床睡

孩子都5岁了还在恋着爸妈的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如果长时间和父母同床睡觉,会影响到夫妻的“私人空间”

有的家庭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别处,这可能预示着家里的关系比较混乱。

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当然,这更暗示着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他/她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所以,孩子在3岁左右就应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能黏在妈妈的被窝里。

如果你很难做到和孩子分开,这可能是在提醒,之前你和孩子的关系过于“近”了,需要你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

2

爱他,就给他空间

最近,演员朱雨辰(《奋斗》中华子的扮演者)又火了一把。

在《我家那小子》这档综艺节目里,朱雨辰的妈妈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是三百六十度立体环绕式的“母爱”。

几十年如一日,独自承包家里的所有家务。每天早上4点起床,花一个半小时为儿子熬梨汁。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朱雨辰拍戏,她背锅进组为儿子做饭。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不仅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连儿子的恋爱和婚姻,她也要干预。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在这种密不透风的爱的层层包裹之下,朱雨辰坦言自己”压力太大“

他们母子两个,一个39岁,一个71岁。妈妈全身心照顾孩子,完全丧失自我。儿子享受这种照顾,却又时常感到无力与挣扎。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妈妈,事事想着帮孩子完成,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的整个人都被妈妈占满,没有自己喘息的空间,甚至失去自立自理生活的能力。

不知不觉中,我们以“爱”之名,却行着伤害孩子之事。这样下去,毫无疑问会毁掉孩子。

3

你不仅是妈妈,更是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成我们情绪的主宰,而我们俨然成了奴隶。

影响是相互的,我们也把孩子变成了奴隶。

为了让我们高兴,孩子可能要放弃真正的自己,努力要表现“乖”的样子。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你塑造了一个“乖孩子”,也收获了一个不开心的孩子。在我们设定的边框里,孩子迷失了自己。

多少妈妈把牺牲自己当做美德,到头来却被孩子远离甚至怨恨。所以

当孩子3岁以后,你得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工作、兴趣爱好还是朋友。

这个跟孩子无关的空间,可以让你跟别的成年人交流,能够给你补充精力,得到快乐,让你更有能量生活。

这意味着你可以对孩子说“不”,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他/她也不能完全占有妈妈,而这恰恰在鼓励你的孩子自立。

4

离孩子多远

远离孩子,不是说把孩子扔得远远的,划清界限,各自不相干。那样的“远”,孩子会向你讨债的。

假如你是焦虑型妈妈,可能根本无法跟孩子分离,需要挣扎和努力才能做到“远”。

假如你是回避型妈妈,本来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你跟孩子的关系已经够远了。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焦虑型的妈妈需要学习才能做到的事,对回避型妈妈来说易如反掌。问题是,她们都无法跟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联结。

那就需要做些努力,跟孩子靠得近点——

花更多时间跟孩子相处,特别地多为孩子做些事,给孩子买礼物,多多抱TA,感知孩子的情绪……

别让你的亲密毁掉孩子!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意味着妈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承受住距离和焦虑,逐渐放手,允许孩子长大,允许孩子成为自己!

相反的是,毁掉一个孩子非常简单,就是给他没有界限的爱和亲密。


有福利,欢迎你来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