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喜欢依赖父母,不要急着拒绝,先牵手再放手,对娃最好

很多家长尤其是宝妈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孩子无比的依赖自己,这种依赖会让宝妈觉得很暖心,孩子仿佛是宝妈的一切。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过于强烈的依赖也让宝妈感到担忧和不适应。娃能依赖父母一时,却不能依赖一世,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可是许多父母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安全感,而长大后“心理未断乳”的依赖,则是独立性差的一种表现,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也会给父母的生活带来负担,依赖过“浓”,未必是好事。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和父母密不透风的爱是分不开的。

孩子太喜欢依赖父母,不要急着拒绝,先牵手再放手,对娃最好

父母替孩子做的太多,还嫌不够

当娃特别小的时候,父母会倾尽全力去爱护他,守卫他,好像在用力的爱也不为过。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理应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而自己就是孩子最有力的守护者。从衣食住行到玩耍,多数家长都以大包大揽的姿态来对待幼子。甚至只要分开一会儿,宝妈都会崩溃大哭。

当孩子5、6岁时,已经开始跟在父母后面尝试着做这做那了,但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做事情笨手笨脚的,结果也并不尽如人意,索性自己代劳,省心提速省力气,用不着孩子出手。就连最基本的穿衣、叠被也由父母做了。

在大一些,等孩子入小学、入中学了,因为学业负担过重,家长不忍心苛责孩子,为了不让他们学习分心,父母几乎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有的甚至都不让孩子捡碗筷。

整个童年加青春期,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缺乏主动性的状态下长大。家长根本没给孩子成长的机会,等孩子长大了再来责备娃,说“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就是父母的爱太过了。

孩子太喜欢依赖父母,不要急着拒绝,先牵手再放手,对娃最好

那些批评孩子依赖性强的父母,其实自己对孩子的依赖性更大。就像演员朱雨辰的妈妈在节目中介绍,她每天早晨4点就起来为儿子熬梨汁,坚持了起码有十年了。无论朱雨辰走到哪里,她都会背着电磁炉跟到哪里,生怕儿子吃不好。她还说朱雨辰的每一段感情她都知道,都进行了干预。最后这位妈妈很骄傲地告诉大家:我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在对待我儿子。

有网友评论,这是妈妈在用整个生命害儿子吧?孩子明明已经长大成人,具备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但家长还是不愿退出主导者的舞台,仍以自己的家长身份来捆绑孩子,要求孩子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就像前些天有个新闻,“9岁男孩仍吃母乳,妈妈痛苦求助”,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而不应该推卸到孩子身上,毕竟男孩成长中几次断奶,妈妈都因“不忍心”而作罢。

过于依赖父母,成为无主见的“大人”

从小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也不分年龄的一直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其最终结果就是养出了没有主见的“大人”,他们在外表和年龄上很成熟,心理却幼稚的很,凡事都喜欢征求父母的意见,将父母的说法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缺乏主见,判断力和决断力都很差,这样的人也很难在某方面取得成就,而且幸福感相对较低,因为没有自己奋斗的喜悦,其结果衡量标准也在乎父母的看法,真的很累。

不少大学生在走进象牙塔时才算是第一次真正的离家,不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父母每个月过来洗衣服,而且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室友的关系,搞的矛盾重重。因为他们只接触过和父母这样的亲密关系,而不知道如何应对校园中、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很苦恼。而婚姻生活中也特别容易形成“妈宝男”这种现象,可以说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

相应的,儿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让父母很开心、很骄傲,可是家长不是万能的,父母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所谓的后盾是无时无刻不站在孩子身后理解他、支持他,而不是全权代劳。依赖过强,也会让父母背上沉重的包袱,感到力不从心,还认为孩子生来就是“讨债鬼”。

孩子太喜欢依赖父母,不要急着拒绝,先牵手再放手,对娃最好

学会“牵手”和“放手”,才是父母恰当的爱

不想让孩子依赖性太强,造成日后的困扰,就需要父母学会“牵手”和“放手”。

学会“牵手”,牵手意味着家长在孩子需要安全感,初步建立亲子关系的时候,能给予他充足的爱和保护,让孩子处于一个安全、宁静的状态下长大。这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耐心,并通过掌握各种育儿知识,来更新对带娃这件事的认识。

该牵手的时候,孩子对父母怎样的依赖都不算过分,家长也不要推脱责任。要知道儿时父爱、母爱的缺失,会给孩子一生留下阴影。那些主张在孩子幼时就让娃足够独立,并任由孩子哭闹不闻不问的家长,并不是在训练孩子的独立性,而是在摧毁他的安全感,不负责任。

学会“放手”,则表示要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家长要给予充分的自由让其成长。放手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坎坷和反复,父母也不用太过心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但放手并不意味着家长全线退出,只是换种方式来关注孩子的成长。

孩子太喜欢依赖父母,不要急着拒绝,先牵手再放手,对娃最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理念上,要经过这样四个阶段: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代劳),代劳和包办,是为了给孩子打基础,让他能更快更好地长大,这是初步阶段。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参与),父母带领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技能的学习,或一起体验生活,家长是引领者,孩子是学习者。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指导),在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家长在一旁指导就可以了,你可以提意见,或者在娃方向不对的时候予以纠正,但不能一开始就说话,仔细观察,静待花开。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欣赏),最后你会发现,孩子已经能独立应对各种情况了,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甚至在眼界和行动力上要强于父辈,那就欣赏孩子的行为吧,放手让他独闯世界。

孩子太喜欢依赖父母,不要急着拒绝,先牵手再放手,对娃最好

2012年,家庭教育网副主编林赛·赫顿根据年龄类别,概述了各种生活技能。供大家参考。

2~3岁:简单易做的家务和基本的穿衣清洁。

4~5岁:记住重要的名字和数字。

6~7岁:基本清洁技术。

8~9岁:整理个人物品。

10~13岁:开始独立。

14~18岁:学习更高级的技能。

最后,家长为孩子做得过多未必是好事,这会让孩子在成年后都会保持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感,依赖感太过浓烈,会让父母和自己都感到严重不适,在社会生活中也有诸多弊端。依赖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要用对年龄,父母先学会和孩子“牵手”,保证孩子基本的成长,给予足够安全感,再谈“放手”,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你认为吗?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