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乱世之花,是孤傲,还是沉沦?

我们谈起张爱玲,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的,就是她双手叉腰,身段窈窕,睥睨一切的模样。摆出一副民国才女的高傲来,叫人可望不可攀。

张爱玲,民国才女,被誉为天才作者。

她极具天赋,7岁就已经会写小说,9岁画插画赚了人生第一笔稿费。

高中常在校报发表作品,大一参加杂志征文就得了第一名,就是那篇著名的《我的天才梦》。

文中讲述的她对生命对自己的剖析,思考问题的角度独特到让人惊叹,包括她谈到“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等为人传送至今,她谈自己的缺陷谈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字里行间总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自信和一腔孤勇。大抵是年少成名,使得她过早的明白了人情世故,也从侧面影响了她过激的性格。

1943年,23岁的她,通过发表小说《第一炉香》系列,初登上海文坛。

又接连创作出了《心经》、《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脍炙人口的小说。

算得上是文学史上一个奇女子,一个少年才女的奇迹。

有人说这女子生的极冷,可大多人只以她的冷血无情做饭后谈资,却不知她的敏感无措。便也是短短数十载的人生被人挑出来一段,谈论的分崩离析。

首先不容置否的是张爱玲是冷漠的。

她从因童年父母离婚跟随条件较好的父亲开始,父亲的暴力和继母的刁难就注定她的人生会剑走偏锋。

她在散文中曾这样写到“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这是她的父亲在听信了继母的谣言后对她暴力之举,随后将她软禁家中,她生了很严重的病父亲也不给医治,她多次想就这样死去吧,离开这个痛不欲生的地方。在不久后,她得到了这样一个离开的机会,从监狱中出逃去追随母亲。

然而在母亲这里张爱玲并未得到太多的慰藉,母亲的生活过得艰难,她生的美,感情生活混乱,好赌,没有钱,又喜欢小资情调。这自然就导致了张爱玲与母亲的矛盾,母亲天天把“都是为了你”挂在嘴边:“这周没去喝咖啡,都是为了你。”“这月没添新衣服,都是为了你。”

严重时,母亲会冲着她咆哮,“你简直就是一个害人精!”

自尊心极强的张爱玲对母亲所保有的美好的憧憬与童年幸福的回忆终于在生活琐事的羞辱中消磨殆尽。

她在名扬上海后,写了《私语》这篇类似回忆录性质的散文,文中对父亲的形象刻意夸大丑化,利用自身影响力让自己的父亲几乎在整个上海都臭名远扬。

在张爱玲的父亲一厥不起后,她的弟弟生活一直难以维系,曾多次给张写信希望给予救济,张爱玲没有写过回信。

张偿还了母亲在上学时对自己的所有花销,不管母亲哭着拒绝,自此母女情断,就连张母在弥留之际相见张爱玲一面也未能如愿,张只寄去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以表哀悼。

张爱玲无疑是冷漠的,不仅无谓世俗情怀,甚至无视至亲之情,但她的睚眦必报,嫉恶如仇,却叫人恨不起来。她的童年悲惨,晚年凄凉,却并不让人觉得悲戚,因为她有一份傲骨有尊严有自我有信念,所以坚定所以狠绝,她不附和任何人任何事,甚至是伦理道德,她只坚信自己只为自己低头,这又是何其高傲何其遗世独立的孤独的灵魂!

其实张爱玲也是柔情似水,自卑敏感的。

我们提到张爱玲自然也不能不说她的一生挚爱胡兰成。她与胡兰成琴瑟和鸣之际,胡兰成向她提出了求婚。

嫁给一个汉奸,必然会遭万人唾骂,甚至是名声扫地,身败名裂,永世不得抬头。但张爱玲却义无反顾地答应了。

张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到:“遇见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就是这么勇敢而决绝,她不曾思索些世人言论,她也不以好坏来品评胡兰成,“他懂我,这就足够。”懂我,是张爱玲一生的信仰。

哪怕日后东躲西藏,哪怕所有成就毁于一旦,哪怕从天堂到地狱。她也没有犹豫也没再怕的。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到:“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即使是日后决然分手,又经历了两段感情的张爱玲,在晚年的自传《小团圆》中也只是几笔带过,依然用大量的篇幅去写胡兰成的种种,可见其情之深切。

张爱玲对母亲也非常的矛盾,她一边痛恨母亲为金钱与她斤斤计较,对她的不信任,把她的奖金输在牌桌上,一边有深深怀念着童年生活的幸福美满,她一直渴望着能够从母亲这里得到应有的安全感,可母亲却让她伤透了心。

张爱玲曾经坦言:“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

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张爱玲有着自己独到的乱世中的优雅。

她选择去美国,是为了逃离可以对她评判的人,她害怕会在世间浮沉中失去自我,她喜欢独具一格,她以前是不管自己是否是格格不入的,可在她失去了亲人爱人之后突然开始惶恐了,她惧怕这样突兀的改变,害怕再也成为不了自己,于是她选择离开,她想让自己活的清白一些,活的干净一点。

有人说她晚安一片凄凉,家徒四壁,有人笑她报应笑她活该,有人怜惜她的悲惨一生。可事实上,她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留了起来,晚年的张爱玲虽不富,但也不穷。皇冠出版社每月会给她稳定的版税,她死后也留下了近35万美元遗产,而当时房租仅仅才500美金一月, 当我们觉得她活得家徒四壁时,她却在写给 林式同的信中说:“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

当我们觉得她活得孤单一人时,她却花十年时间阅读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写了一本学术论著《红楼梦魇》,所以,我们一直觉得的“晚景凄凉”,并非是现实所迫,而是她的主动而为。

她一声所以追求的是讨好自己,是与他人活的不同,而不是去讨得别人的欢心

张爱玲一生最不爱麻烦别人,所以,当她预感大限将至时,便把自己收拾得妥妥当当,然后安安静静地躺上行军床,闭上眼睛,等着永逝来临。

与其说她的前半生多么的传奇,我倒觉得她的晚年才是真正的伟大的执着,她不怕任何事情,不因任何人而改变自己,执拗得让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