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楚威王、楚怀王—战国时期对越国打击最大的三位楚国君主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为了求生存、发展、称霸,各国也在根据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不断调整与各国之间的关系,或结盟,或对抗。而在南方一直称霸的楚国和一度称霸的越国之间,也上演了一出由盟友到敌人的戏码。

战国前期形势图

楚越两国之间关系的转换点是前510年至前475年,也就是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战争,特别是越国吞并了吴国之后,南方形势由楚、越、吴三国之间简单的平衡缓冲关系,陡然过度到了楚、越之间的直接对立的硬邦邦关系。由此之后,楚、越之间在近两百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对立、战争当中度过的。

楚灭吴之后战国形势图

而在越灭吴,与楚差不多势均力敌,到战国后期楚灭越之间的两百年里,两国发生了无数次纷争战乱,其中总结起来看,对越国打击最大,或者说是对越国发展造成的障碍最大的,无疑是楚悼王、楚威王和楚怀王三位楚王。而为什么笔者会持有这种观点,请看下文。

1.楚悼王取洞庭、苍梧,堵住了越国向西发展空间

在楚悼王继位之前,楚国的形势与清末时期的清廷处境有点像,典型的“贫国弱兵”的形象,空有其表,看似强大,但是却时不时的受到来自北方诸侯的骚扰欺负,特别是西北方的秦国,正北方的魏国,东北方的齐国,此三国很是看不起作为南蛮子的楚国,搞得此前的诸多楚王郁闷无比,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楚国南下前楚、越形势图

到了前402年,楚悼王继位,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衰弱的国内现状,天性不服输的楚悼王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发挥了南蛮子愣不溜秋的特点,想方设法的试着去改变这一情况。楚悼王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将积贫积弱的楚国与富强无比的魏国进行了认真的对比,通过长时间的分析,他找到了魏国在短时间内就强势崛起的奥秘:变法。而恰在此时,在魏国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力的吴起来到了楚国,这使得楚悼王欢喜若狂。

通过吴起的一系列变法,楚国迅速摆脱了虚胖的症状,强大了起来,做到了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而强大起来的楚国,大刀第一个对准的方向就是洞庭、苍梧等百越之地。吴起亲率楚军,挥师南下,首先征服了南方五岭一带的百越部落,使楚国南部的领土,扩展到今湖南和广西交界的一带,并将国内的贵族宗室,通过或贬、或迁等方式,不断的向新拓之地转移,使得楚国迅速取得对这些地方的控制。

楚国南下后楚、越形势图

楚国的这些动作,无疑是堵住了一心想与楚国争霸的越国向西的发展空间,留给越国的只剩下更南方的蛮荒之地,以及北方的势力纷杂的是非之地。

2.楚威王的向东发展,堵住了越国向北的空间

公元前340年,楚威王继位,其执行的是联秦制魏的方针。只是在前334年的时候,齐威王的一系列动作打乱了楚威王的计划。魏惠王三十七年, 之前在马陵之战当中被齐国打得大败的魏惠王,居然率领着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山东滕县东南)朝见 齐威王去了,并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估计也有点不好意思,不敢独自称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於是也很是愉悦的承认了魏的王号,史称「会徐州相王」。

楚国东进前楚、越形势图

徐州相王事件,给了一心谋划着对付魏国的楚威王一闷棍。因为这一事件标志着楚国自楚武王以来,作为诸侯国里唯一称王者地位的丧失, 楚威王自然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于是在前333年,郁闷不已的楚威王率领着大军讨伐罪魁祸首的齐国了, 适时饱受齐国之苦的赵国、 燕国乘机也出兵助攻齐国。楚齐徐州之战爆发。

面对三国围攻的场面,势力颇大的齐国也是左支右绌,结果一场乱战下来,齐国被打得大败,特别是徐州战场,齐军败退千里,楚国顺势东进,占据了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楚国东进后楚、越形势图

楚威王的一番谋划,不仅驱逐了南下的齐国势力,而且好死不死的堵住了越国向北扩张的空间,此后,楚越之间龃龉更是不断。

3.楚怀王被越国背叛,一怒之下挥师东进灭越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绝膑意外而死,秦国发生内乱,一时无暇干涉国外事务。当时越王无疆继位不久,谋划着向北进攻扩张,针对的对象就是齐国,而且还拉上了宿敌楚国。

楚国灭越后战国形势图

越王打了一段时间之后,回头一看,居然发现楚国丝毫没有动静,更别说出动大军助攻了,这就引起了越王的不满。齐国因为之前没有准备而被打得方寸大乱,一时间无力应付,便和越王讲和,并约定一起进攻二五仔楚国。

谁知道,越国刚和楚国一交战即战败,越王无彊被杀,楚国大并越国土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巨无霸”。楚怀王设 江东郡,越国分裂,残余退守会稽,成为楚国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