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有13根碗口粗铁索,大渡河宽百米,当年是用啥方法架起来的

大家都读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这个这场战役是发生在长征时期,我军在和川军的一场战斗,时间是发生在1936年的5月25日,当时我军一部分人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需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剩余的几万红军都搬过去,大渡河最窄处也有100来米,而且大渡河的水流湍急,十分的不容易过去,所以这两万多人过去也得用一个月的时间,可是后边的国民党大军在后面追的十分的紧,形势十分严峻,于是经过我军的高层开会,决定飞夺泸定桥,从桥上过去。

可是过桥哪有那么容易的,当时泸定桥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悬挂着,不光如此,这桥还不是普通的桥,而是由13根碗口粗铁链组成,然后上面铺满了木板,可是在我军到达的时候,对面的国军士兵早就把木板给拿去了,只剩下了铁索,再加上对面国军有着强大的火力对这桥这边,所以要想过去,真的很难,可是没办法,不过去就要被后面的国军追上,到时候两面同时围追堵截,更惨,时间不等人,于是我军了临时选了22民突击队员,背着马刀,拿着短枪,同时腰里还揣着手榴弹,顺着铁索就开始过桥,后边还跟着拿着木板的士兵,边往前,边铺木板,最后我军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终于最后冲了过去,和对面我军已经到达的先头部队会和,共同歼灭了桥头的敌人,这场战役总过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军伤亡极小,只是先头部队受了点伤,为我军后来顺利过桥奠定了基础。

也许有人对于这次的渡河不是很清楚,看到我军受伤小,就以为很容易,其实这是个误区,先说说这个泸定桥是怎么构造的,因为他不是我们常见的大桥,而是由13根粗铁链构造而成,9根是桥底,其余的四根是扶手,如果平常的时候,过桥还有点晃悠,更别说在战斗的时候,而且平时泸定桥上是有木板的,但是打仗那天,木板早就被敌人给抽走了。

这座桥建立的时候,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西藏地区和中原交通不是很发达,所以当时朝廷为了照顾藏族地区,就决定修建一座大桥,可是最后发现,泸定桥所在的位置,两边都是突兀的高山,根本就不适合建立大桥,最后经过讨论,决定用铁索链桥的方式,来建立大桥,当时建立的时候,不容易,因为毕竟碗口粗大铁链不好往对岸弄,当时想的办法是,先把竹筒一头系在河这边,然后把竹筒用竹筏带到对岸,把铁链系在竹筒上,这边在发力拉过来,最后13根铁链就这么被拉过去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就像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在一个兄弟或者家族企业里,如果部门的一把手是董事长的小舅子或者其他兄弟或者情人之类的,即使你很有能力,但是你也不得不去奉承这个第一把手,你得让着他。所以诸葛亮当时在这个团伙中,也是向这种权力的低俗开始低了头。